摘? 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核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媒體形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tǒng)媒體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新媒體和自媒體蓬勃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是融媒體概念的出現(xiàn),高校網絡育人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本文將重點從融媒體背景下高校網絡育人的平臺載體、網絡話語體系、育人方式等方面進行闡述,探索高校網絡育人途徑與策略。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網絡育人;網絡思政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G206?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9)21-0172-03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core of th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media form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media has gradually faded out of peoples horizons. New media and we media have flourished,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cept of media convergenc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platform carrier,network discourse system,and education metho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integration,and explore ways and strategies for network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media convergence;university network education;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1? 融媒體視閾下高校網絡育人的新變化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習總書記還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由此可見黨中央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同時也體現(xiàn)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隨著時代變化,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二十一世紀已經不同于以往,整個社會環(huán)境,技術條件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朝氣蓬勃,青春昂揚,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也比較強,因此網絡不能成為高校思政工作的盲點,相反要成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點之一,高校網絡育人是全方位育人的體現(xiàn),青年人在哪里,思政教育的陣地就在哪里,因此高校網絡育人變得尤為重要。
21世紀是一個網絡的時代,傳播方式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最早的臺式電腦、電話撥號上網;從諾基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遍布全球;從互聯(lián)網概念的提出,到“互聯(lián)網+”概念,再到現(xiàn)在的“融媒體”發(fā)展,互聯(lián)網正在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媒介發(fā)展已經從大眾傳播時代進入新媒體時代,媒體融合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融媒體信息以數字化信息方式傳播,多中心、扁平化、互動性強、傳播方式多樣、傳播速度敏捷,更加凸顯了多變性[1]。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正在發(fā)生的變化,并更加注重網絡育人工作,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育人模式。
2? 網絡育人平臺載體更加豐富
由于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從最初的功能時代進入智能時代,再從2G時代逐漸進入4G時代,不久的未來將會進入5G時代,不斷的技術革新也一次次地改變著互聯(lián)網生態(tài),同時技術的革新也催生著各種新的載體和平臺,不同于以往的電視、報紙、媒體,新的媒體層出不窮,形成現(xiàn)在的融媒體發(fā)展趨勢,這一切的改變都更加適應人的接受,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享受融媒體帶來的視聽盛宴,觀感變得更加豐富,信息量也隨之增大。曾經有人說,有時候刷抖音,能刷一天,什么都不做,這一方面體現(xiàn)出了融媒體與大數據相結合,智能化的方式帶給人們的全新體驗,但是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產生些許恐慌,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這些平臺、載體,開始遠離文字等傳統(tǒng)媒介傳播平臺?;谝陨系臅r代發(fā)展現(xiàn)狀,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們應該做到年輕人在哪里,思政的陣地就應該在哪里,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做到全方位育人。
2.1? “官抖”的應運而生
抖音這個軟件可以說在4G時代掀起了一陣熱潮,在智能手機4G時代中,一款名為“抖音”的軟件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短視頻成為一個新的熱點詞匯。抖音用戶不斷突破上限,在互聯(lián)網經濟中造就了一大批“網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每個人都可以用短視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百萬關注的抖音博主層出不窮。年輕人喜歡刷抖音,大數據的運算可以讓每個人不斷看到自己喜歡的短視頻,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來說,會產生不小的難度。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原來的主要平臺是課堂,輔助以文字、影像等,但是現(xiàn)在顯然已經無法完全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官抖”應運而生。許多學校開設了官方抖音號,傳播正能量,制作發(fā)布一些正能量的小視頻,傳播新時代新思想,一改以往嚴肅的風格,以較為輕松、活潑的方式進行思想引領,增強集體凝聚力,有利于建設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和校園環(huán)境,有利于幫助年輕大學生獲取正能量,迸發(fā)出青春活力,產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2.2? 學習強國與易班軟件
學習強國軟件自從誕生以來,便成為熱議的話題,你可以在地鐵上、公交車上、馬路邊等處,看到大家不停地刷學習強國,不亦樂乎。學習強國軟件本身就是融媒體的體現(xiàn),是黨建的重要陣地之一,是廣大黨員同志加強學習的新平臺,里面包含文章、視頻、音頻、影視劇、專題片等,內容非常豐富,并且還有答題加分環(huán)節(jié),能夠產生良好的人機交互效果,增強用戶粘性?,F(xiàn)在,人們不自覺地便會刷學習強國,去更加主動地關心國家大事,學習習近平新思想,關心祖國的發(fā)展,這就是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產生的良好的效果。
作為大學生思想建設平臺,易班手機軟件已經從最初的版本不斷升級,功能強大且豐富,每一年的新生都可以用易班進行注冊報道,可以用易班進行團組織關系轉接、開班會、進行社團活動等,功能強大,越來越多學生開始主動使用。
此外,央視開設了官方快手號、官方短視頻號等,在前段時間,面對香港問題,央視主持人用短視頻的形式抨擊了以美國為首的幕后黑手,“康輝金句”不斷成為網絡熱搜,很好地引導了輿論,幫助國人更加正確地認識香港問題,更加清楚地看到美國等境外勢力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融媒體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充分利用不同的網絡平臺和不同的內容載體,發(fā)揮短視頻的優(yōu)勢,開設紅色電臺等,以更加豐富的手段來進行思政教育,這樣才能做到全面育人,找到思政教育對象,走進學生群體當中,以全新的話語形態(tài),建立輕松、愉快但又不失嚴肅,不失本真的語境,全面?zhèn)鞑バ滤枷牒驼芰?,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3? 全新的網絡話語體系
在新時代的加速發(fā)展中,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已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不僅趕上了三次工業(yè)革命,還在第四次工業(yè)革命中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從軟件方面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這里就要提到話語體系。
我們現(xiàn)在正在經歷偉大的變革,全社會各個方面都在經歷改革,對于思政工作也是一樣的,我們面對的不再是以前的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原有的話語形態(tài)已然不適應當今的大學生,這就需要我們建設一種全新的網絡話語體系以適應新的時代發(fā)展變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是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中運用相關原則方法傳播的、為達到特定教育目的的語言符號系統(tǒng),它是連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要媒介[2]。因此在融媒體背景下,建立一個全新的網絡思政話語體系就顯得非常緊迫。
3.1? 由仰視到平視
思想政治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話題,以往在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學生不好接受的情況,因為語境不同,所以學生始終保持仰望的狀態(tài),這對于年輕大學生來講是比較艱難的一個過程,如果從仰視到平視,學生則能更容易接受。
網絡是一個新生事物,融媒體更是全新的媒體形態(tài),這就更需要我們建設一種新的網絡話語形態(tài),我們可以把思想政治內容做得更加豐富,更加適合學生接受,以小視頻或電臺音波的方式等讓思想政治變得平易近人,讓學生不知不覺感受到正能量的傳遞,而不是以往的被動接受。但是輕松愉快的話語形式并不是完全改變話語形態(tài),以至于消解思想政治內在的深厚含義。
3.2? 建構新的網絡思政話語體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其內涵深厚,意義深遠,保持其嚴肅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一味迎合導致失去本真。這就需要我們建構一種新的網絡話語體系,既能保證思政內容的嚴肅性又能讓更多學生喜歡并容易接受。
短視頻的設計需要更加精心,不能隨便拍攝,因為鏡頭語言和文字語言不同,鏡頭語言更加豐富,在涉及到關鍵含義的部分可以適當萌版化、Q版化,建構新的形象,為其賦予更加深刻的內涵,從而保證嚴肅性。
短視頻的制作需要嚴格審核,不能隨意發(fā)布,需要嚴格把控短視頻等新型傳播手段,使其不消解意義??梢赃x擇參照前段時間央視影音發(fā)布的一系列短視頻,很好地起到了引導輿論的作用,幫助廣大民眾正確認識中美貿易戰(zhàn)等問題。
采用官方話語與生活話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思想引領。例如:康輝抨擊美國主動挑起中美貿易戰(zhàn),許多金句都成為熱搜??递x的短視頻就是在新聞聯(lián)播錄制完成后,在直播間錄制的短視頻,鏡頭語言平常,但是話語親民,讓更多民眾可以接受,沒有消解嚴肅性,同時也增強了傳播效果。在高校網絡思政中,我們同樣可以使用類似的手段進行融媒體創(chuàng)新傳播,以學生的視角解讀深刻的內容含義。
4? 結? 論
融媒體背景下,網絡育人成為高校思政一種新的模式,也是全國高校都在不斷探索的主題之一,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思政工作永遠是高校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做到全方位育人,就一定要用好網絡這個載體,將思政工作融入到日常當中去,隨時隨地都在做思政工作,一句話、一條朋友圈,一條微博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將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擴大化,才能在融媒體背景下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高校網絡育人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高芳放.融媒體視閾下高校網絡文化育人研究 [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58-59.
[2] 王春宇,徐明磊,劉強.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話語體系建設探析 [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39):269-271+288.
作者簡介:靳洋(1991.02-),男,漢族,山西太原人,副科級職稱,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