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為此,有效改善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為學生創(chuàng)造新課堂教學。此次論文主要探討的是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案例教學法;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教學研究性的教育活動。主要指的是借助有關的教學案例分析,讓學生自主研究,分析,思考,從中找到學習的方向和思路,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以往的教育思想觀念中,大多數教育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采用“強灌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有關知識的傳授,使得學生思維非常被動,且獲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教師應當采取直觀形象的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研究分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其中的知識和內容。
一、案例教學法簡述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現代化新的教學方法,具有開放性,獨特性,互動性的教育特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案例教學的特殊性,進行文章內容情境的模擬重現,引導學生進入到案例情境教學中,體驗文章中作者表達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再針對文章中描述的問題,加以分析和交流,以此掌握文章中的有關的內容。目前,這一種教學方法已經廣泛應用到語文課程教育中,作為新課程改革教育的方法之一。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途徑
1.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計劃,教學方案都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有序展開。所以,合理的教學目標設定,對小學語文課堂案例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為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語文課程的教育背景,教學要求,教學理念等方面著手,以學生為主,深入探究這些教學要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價值與觀念等維度設定案例教學目標。然后,選擇一個或者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自主分析,閱讀思考,探究案例,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和意識,從自主探究分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在篩選案例時,教師需要注意是否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性。若出現案例內容偏離的情況,應當及時糾正。比如,在《漁歌子》教學中,教學目標主要為了通過朗讀古詩詞,從中感受到詩中描述的畫面和情感,并從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從詩人背景,注釋翻譯內容,詩歌賞析等方面,進行相互交流和探討。最后,由教師統(tǒng)一總結和補充,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目的性,也能夠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2.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案例
根據課程背景和教育要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篩選案例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意案例應當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創(chuàng)新性。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選擇內容完整,豐富的課堂教學案例,幫助學生在學習有關知識之后,能夠有所收獲。其次,選擇的案例應當具有代表性。讓學生以選擇的案例為模板,完成基礎的式子學習,閱讀練習,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等。然后,教師需要為學生選擇完整性的案例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在特殊的情境下,學習有關的內容和知識。最后。教師還需要注意案例的創(chuàng)新性,以靈活多變的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此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比如,新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主要從多個角度描述了秋天。如《古詩詞兩首》、《秋天的雨》、《聽聽,秋天的聲音》、《風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以《古詩詞兩首》為案例,引導學生學習生字,以及有關于秋天的情境描述,通過《古詩詞兩首》、《秋天的雨》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秋天的特色,以及如何從秋天描述情境,表達情感,從而加強學生對這一單元主題內容的理解。然后,再學習其他文章內容時,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運用同一思路進行探究學習,了解如何學習文章內容。最終,再由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補充和總結,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全面評析課堂教學案例
明確案例之后,教師需要適當引導學生,指導學生,讓學生針對課堂案例,進行主動分析和研究。首先,教師應當讓學生先熟悉閱讀案例,分析案例之間的聯系。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一組人數保持在4-6人之間,讓學生組內開始針對案例,進行分析和交流,分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從案例中分析出有關的知識問題。最后,由教師對整個過程,予以評價和指導,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學生反思自身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課程的內容大多數是以僧自此學習,文章思想,朗讀,寫作等方面為核心,所以,在選擇案例教學之后,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完成這些基本的核心教學任務之外,還需要增加一些教學延伸的內容,引導學生拓展學習知識面。比如,在《為中華崛起之讀書》教學中,首先,教師會帶領學生認識生字,如“嚷,懲,振”的名號生字詞,然后,讓學生帶有情感朗讀全文,體驗文章中為什么描述中華不振?為和而讀書?等等,從中感悟到中華之崛起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如文章中描述婦人被外國人欺負的圖片等,引導學生想象當時中國人民生活的壓迫環(huán)境,以及帝國主義入侵,對中華民族的侵害等等場景,從而幫助學生更為形象生動地理解文章中的內容。最后,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中華崛起之讀書為主題,寫一篇讀后感。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程教育中,教師可以借助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有關知識和內容。為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教育背景,內容特點,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課堂教學空間,引導學生打開眼界,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以此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玲霞.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8):253.
[2]? 葉秋玉.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6):249-250.
[3]? 廖金福.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2017(21):55.
[4]? 常悅.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6(12):30-31. s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