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
摘 要:音樂心理學融合了心理學和音樂學,從屬于音樂學大范疇,通過研究分析音樂和人類心理相互影響的作用,找出兩者間存在的客觀規(guī)律,為音樂學習和相關音樂活動的研究提供重要幫助。對于音樂學習者,可通過相關心理分析得出學習者音樂學習的優(yōu)缺點,通過心理影響的方式解決問題。為音樂學習提供方向指導和方法指導,有助于學習者找準問題,準確樹立音樂學習方向,準確排除學習問題,盡快達到學習效果,提高自己的能力。
關鍵詞:心理學;音樂學習;工具性
引言:
心理學和音樂都為大眾所熟知,因為音樂心理學形成時間較晚,所以還都較為陌生。音樂心理學這門學科形成于1863年,因海德姆霍爾茲《作為音樂理論的生理學基礎的聲覺》的發(fā)表而起源,所以說這部巨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自此,將心理學融合到音樂中,建立音樂心理學科,目的通過實證研究的方式得出與音樂相關的心理現(xiàn)象和問題。這種新興的科學作為一種音樂學習的工具,為以后音樂的發(fā)展鋪就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為后來音樂學習者的學習進步提供有力幫助與指導。
關于音樂心理學在音樂學習中的工具性體現(xiàn)從以下五點進行闡述:
一、對才能的鑒定
鑒定人可羅列出部分問題,交于被鑒定人回答,通過鑒定人的反饋可得出被鑒定人的一些潛在心理狀態(tài)或當時所表現(xiàn)出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這些心理評定可以評測出被鑒定人在音樂學習上的潛在能力,學習接受能力;或者,對于被鑒定人在需要學習、適合學習的音樂類型上給出指導或建議。音樂心理學的應用可幫助教育者篩選人才,分類人才,從而避免學習資源浪費,學習時間浪費。幫助學習者也就是被測試者找到合適自己的發(fā)展道路。通過測試,本人可以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后期培養(yǎng)訓練程度,如何進行自我鼓勵,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道路。這樣職業(yè)道路上的規(guī)劃和努力方向會比較清晰。
二、在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解決
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專業(yè)的音色、音質、音調把控,因為情緒、心態(tài)影響不能做到對音樂完美詮釋,這時可以利用音樂心理進行分析和干預。通過一段音樂影響情緒,將學習者帶人音樂情景中,穩(wěn)定學習心態(tài)。首先,音樂對人心理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心理調節(jié)完成,再適應音樂學習的需要。往往人的心情復雜多變,任何事情都可能對心理造成影響,此時音樂心理學的應用就顯得及時和必要,利用音樂調節(jié)和影響。如在遇到困難時心情會比較糟糕,而我們在學習或者生活過程聽到愉悅的音樂,會受到喜悅氣氛的影響,提高我們的學習積極性。而在煩躁時聽到舒緩的音樂也會使我們冷靜下來,更好融入學習狀態(tài),更細致體會到音樂的細節(jié)。
三、在具體課程中的應用
(一)心理知覺接近性、相似性
關于心理學接近性、相似性在音樂學習中的應用,在課堂中進行分組學習討論時,一般互相接近的人,比如前后桌,相鄰桌為一組,是符合心理的一種接近性傾向。老師在講解過程中將抽象的樂理知識在黑板板書出來,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樂理知識,體驗每句每段的差異,這樣的方式更形象,更有助于體會內容,這是相似性心理原則的一種體現(xiàn)。音樂知覺的這兩個特性應用到音樂的劃分時,如我們喜歡某類音樂感受性質相同,如藍調、搖滾、民族等,因為我們心理上一種愛好的傾向,聽到類似音樂就會有愉悅的感覺。
(二)心理知覺選擇性
針對不同的音樂內容,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不同反應,有選擇性的接受知識。老師在講解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心態(tài)和差異,充分利用不同的方法促進接受。例如,現(xiàn)在學生在進行大學音樂學習前已經(jīng)接受過不同程度音樂的基礎學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課堂上知識的接受。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接受程度針對當下情況進行解決。如果仍舊進行原來模式的一味講授則收效甚微,針對學生問題,采取適當辦法進行引導,多進行鼓勵。
(三)連續(xù)性
音樂知覺具有連續(xù)性,音樂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由一定的音調音符組合連接在一起,有高潮有結尾,互相搭配連接而有其美感。不會突然停止,突然改變,我們欣賞一首音樂也同樣可以感受到其連續(xù)性,如果有一首曲子戛然而止,我們可以分辨出其不連續(xù)不完整而進行改善或補充。
(四)審美定勢
學生在社會上會接受到很多不同的音樂熏陶,如高雅的、粗俗的,古典的、通俗的,而不同性質音樂對學生產生不同性質不同深度的影響。與學習內容相近或與學習內容完全矛盾,格格不入,學生可能產生審美定勢的問題,對課堂學習內容不理會或完全排斥,都會對音樂學習造成消極影響。比如,經(jīng)常喜歡聽說唱音樂的青年在課堂接受美聲訓練則會感到困難,不易接受,表現(xiàn)出浮躁。所以教師必須分類具體對待,對于天分高者要進行正常訓練、教授;對于有特殊愛好的同學,首先尊重別人愛好,也需要因材施教,給予恰當鼓勵和指導。
四、音樂和語言的相互影響
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的工具,音樂可以在語言無法溝通時傳遞情感,引起共鳴。我們在看到文字聽說一個故事時會產生一定心理活動。就像寫歌,作者看到詞通過內在轉化才能發(fā)揮,根據(jù)詩歌內容進行編曲,兩種東西組合起來成為美妙的歌曲,傳唱并影響到他人情緒。著名的例子如王立平先生根據(jù)《紅樓夢》原著譜寫的《枉凝眉》傳唱度很高,讓我們體會到古典之美,而很多人是不看書的。
五、音樂學習和心理健康
音樂是美好的,音樂熏陶是心理感知的過程,音樂學習能提高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情操。所以,音樂學習的基礎是健康的心理,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體會到音樂之美并受其影響。反之,一個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也能通過音樂改善,進行積極的影響。音樂心理學可以通過分析找到不健康的問題所在,并給予建議和處理,使其回到正常狀態(tài),然后進行音樂的學習,提高個人素養(yǎng)。
六、結束語
音樂學習可以提高個人的素養(yǎng)氣質,可以提高個人藝術高度,有助于音樂繼承和發(fā)揚。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必須善于利用音樂心理學對自己的音樂學習進行指導。音樂心理學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是必要的指導工具,是有效的手段。
參考文獻:
[1]高雅.音樂心理學在音樂學習中的工具性作用[J].北方音樂,2016,36(23):91-91.
[2]陳韻.淺談音樂心理學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影響[J].音樂天地,200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