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合
摘 要: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一定是需要在現有學習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地理本身獨特研究視角的影響之下,地理學科演變?yōu)檠袑W活動的主要學科。在開展帶有自主、合作及探究特征的研學旅行活動的背景之下,讓學生從教室當中走出去,進入到自然環(huán)境當中去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驗證,并感受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及改造。在本文中詳細分析中學地理研學活動的設計及施行方法,希望可以在日后相關工作人員對此問題進行分析的時候,起到一定借鑒性作用。
關鍵詞:地理 核心素養(yǎng) 研學 設計 實施
一、中學地理研究設計及實施的研究背景
在新課程標準逐漸施行的背景之下,要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施行可以培養(yǎng)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模式。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施行自主、合作及探究等學習模式,在自然、社會等真實的環(huán)境當中開展各種類型地理實踐活動,為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1]
地理這一學科涉及自然和人文科學兩個領域中的知識,和理化生學科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也和語文、歷史以及政治等學科之間有一定相通的地方。地理學習不單單是需要在課堂上通過看書和觀看視頻來學習;更是應當從課堂當中走出去,進入到真實的自然或者社會環(huán)境當中去充分的體驗和實踐。不同區(qū)域當中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差異性比較強;所以從教室當中走出去,進入到自然及社會環(huán)境當中,在積極認知本區(qū)域實際情況的背景之下,對世界的多樣性形成清晰的認識,去對學生的胸襟和視野進行培養(yǎng),獨特的研究視角讓地理學科成為開展研學活動的重要學科。[2]
二、中學地理研學活動的設計背景
在開展研學活動的過程當中,選取考察地點的時候應當遵循下文中所說的各項原則。首先是安全性原則,在研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對師生的安全性做出保證,這是研學活動得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條件;教育性原則,之所以開展研學活動,其實就是為了實現學習這一個目標,不可以僅僅旅游但是卻沒有學習,所以考察地點一定是需要和學生帶學習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實效性原則,選取的考察地點應當具有比較強的直觀性,可以直觀地將本地區(qū)的地理現象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為學生的思考奠定堅實的基礎。[3]
九仙山風景區(qū)是山東省日照市當中最為出名的風景區(qū)之一,針對日照的學生來說,應當詳細對此風景區(qū)進行探尋,將自己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在探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應用。研學旅行活動逐步推廣的背景之下,各個省市都應當構建研學旅行基地,九仙山風景區(qū)對于日照市的學生來說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研學基地;將課堂從學校中轉入到學校之外,從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水平。之所以開展這一次研學工作,就是為了讓學生充分的去感受自然,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區(qū)域認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并讓學生在研學的過程中養(yǎng)成一定地理實踐能力,在一邊旅行一邊學習的過程當中,對人地協調的重要性形成清晰的認識,從而也就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一定環(huán)保意識,為我國構建生態(tài)和諧型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中學地理研學活動設計
編寫研學手冊。每一次研學外出之前,都應當科學合理的完成研學手冊編制工作。地理教師需要向學生提供研學區(qū)域的基礎自然及人文地理資料,并向學生提出此次研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次研學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是,在旅游的過程當中通過觀察及訪問等方式了解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并撰寫研學日記;從地理的角度上,讓學生在旅游的過程當中繪制旅行線路圖、區(qū)域景觀分布圖以及游覽地區(qū)的空間結構圖,讓學生拍攝比較有意義的照片,并對自己拍攝的照片的內涵進行介紹。
研學旅行活動正式開始之前的培訓,旅途當中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在正式處罰之前,教師應當詳細向學生介紹研學旅行過程中的交通、餐飲以及食宿等需要注意到的問題,并向學生講述電子地圖及導航等地理設備的具體應用方法;告知學生當地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不可以進入到的區(qū)域,以此為基礎對研學旅行活動的安全性做出保證。
四、中學地理研學活動的實施
各個小組當中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上去對即將參觀的研學旅行景點進行介紹。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參觀考察的過程當中積極提出問題,并就此問題進行互動,促使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形成較為深入的認識。切實依據旅游地理學知識,設計景區(qū)旅游先錄取,并對景區(qū)當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評價。完成研學手冊當中提出的任務,在手冊上書寫自己對待考察問題的研究成果以及對自己的評價。
施行研學旅行活動的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實際上就是學生的觀察,教師提出的問題,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的深入分析思考,在積極完成各項活動的背景之下,促使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4]
結語
在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過程中,應當詳細對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構建在真實的情境當中。但是現階段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將教材作為依據開展教學工作,因此也會限制學生甚至是教師的思維,在此背景之下應當積極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研學履行實際上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是構建在真實且生動的生活地理情境當中,是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當施行的一項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詹秀娣,陳紅偉.地理教學視角下中學生海洋意識教育述評[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03):42-44.
[2]胡繼中.中學地理“問題—建構”教學策略的核心內涵、理論基礎與實踐意義[J].地理教學,2019(11):22-25+50.
[3]梁穎思.基于GoogleEarth的“WWWH”初中區(qū)域地理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9,35(05):70-74.
[4]邵學云,卜新堯.新課改背景下基于課程基地建設的課堂教學變革研究——以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高中地理和藝術審美課程基地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9(1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