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樂
摘 要:我國正走在繁榮發(fā)展的路上,而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也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桿。面對各類雙語學校的建立,雙語教師的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要。目前各大高校都有外語師范生,那么如何將外語師范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雙語教師,就是目前最需要考慮的問題。身處民族大學,雙語就不僅僅局限于英語漢語,還有民族語言及漢語。所以我將從這兩個方面來闡述這個問題
關鍵詞:雙語師范;民族;困境與解決措施
一、雙語教學的定義
所謂“雙語”,英文是 Bilingual?!独事鼞谜Z言 學詞典》將其定義為: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民族語言基本等同 地運用于聽、說、讀、寫等方面。當然,他的母語語言 知識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語言的。根據(jù)《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雙語教學”的定義為: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目前,在我國,雙語教學應是指用一門外語(主要是英語)作為 課堂主要用語而進行的學科教學。
除了英語,作為西藏民族大學的學生,以西藏為例,雙語還可以是漢語和藏語的雙語教學??傊p語教學就是教師可以用兩種語言進行授課。這樣的雙語授課方式對于現(xiàn)在師范生的要求就更高了,在熟練掌握師范技能之外,還需要對于第二外語的運用特別熟練,可以把學科當中的各種問題用外語闡述清楚。
二、雙語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一)雙語人才的匱乏
目前雙語教學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的匱乏,目前的雙語教學,只是單純的把第二外語的語言本身的知識教給學生,在傳授師范技能的時候,也只注重師范技能,沒有把語言和教學技能結合在一起教學。而學生也由于沒有從高中學習的模式中抽離出來,學習也只是以應試為目標,不能很好的切換“假如自己是老師”的身份,對于語言和師范技能的學習,也只是死記硬背知識點。所以在外語運用的時候不那么熟練自如。
(二)教育者跨文化意識薄弱
教育者作為最關鍵的教育要素,其自身素養(yǎng)將會影響到教育質量與成效。為此,要培養(yǎng)出具有跨文化素養(yǎng)的合格雙語教師,必須先要有一支具備跨文化意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盡管地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但是在高校中漢族教師群體仍是教師隊伍中的主體,占到 80% 以上,而這其中懂得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化的教師卻鮮有。少數(shù)民族學生個體受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生活習俗、居住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形成具有各自 文化特點的心理結構、知識結構、認知方式和認知技巧,無論是想象力、注意力還是觀察力、思維方式,少數(shù)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都存在顯著差異。教育者必須根據(jù)受教育對象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切勿按統(tǒng)一標準一刀切。力求對所授內容進行本土化處理,只有使其貼近少數(shù)民族學生文化、符合他們的認知方式、學習特點,才能最優(yōu)化其學習效果。由于教育者自身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化經(jīng)驗儲備的缺失,加 之對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學習規(guī)律、學習方式亦 不甚了解,就無法做到用少數(shù)民族熟悉的語言、思維方式對 知識難點進行講解,強化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這一現(xiàn)實之下,要提高少數(shù)民族教學質量勢必困難重重。
少數(shù)民族是這樣,對于中外語言的學習更是這樣,語言的基礎是文化,只有了解了這個國家的文化,才能更好的掌握這門語言,也只有這樣,在之后的教學當中,才可以做到雙語教學,熟練的運用好這門語言,將語言與師范技能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三、雙語師范教學的培養(yǎng)方式
(一)雙語教學理論課程的開設
理論指導實踐,沒有雙語教學理論的指導,進行任何雙,語教學探索都是盲 目的。雙語教育和雙語教學在國外發(fā)展較早,已經(jīng)形成很多較為成熟的理論。通過雙語教學理論課程的開設,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雙語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策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雙語教學的認識更準確、更系統(tǒng),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二)增加跨文化的課程
既然文化是語言的基礎,所以跨文化課程的開設是十分必要的。學校需要開展與第二外語相關的文化課程,讓雙語師范生更多更好的了解語言文化。從而深入了解語言本身,這樣才能做到在以后熟練的運用雙語教學。
(三)將語言學習與教學技能結合起來教學
既然是雙語師范生培養(yǎng),那么語言和教學技能是無法割舍開來的,所以在給雙語師范生授課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將語言學習和教學技能結合在一起。這樣在日后教學的時候,才不會顧此失彼,可以完美的結合運用。
(四)開展雙語教學實踐活動
在目前的學校當中,老師們慣用的模式,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在記筆記,聽老師講,死記硬背知識點,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所以沒有實踐的教課和學習都是空洞的。所以學校應當適當開展雙語教學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加活動,可以從中培養(yǎng)學生雙語教學的興趣。這樣也有利于提高雙語師范生的技能,信息素養(yǎng),學習動力,讓師范生成為日后雙語師范的堅定后備軍。
四、結語
雙語師范生的培養(yǎng)關鍵,是學校和教師。學校和相關教師應當共同籌備一些與雙語教學有關的課程和實踐活動。首先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證學生的學習動力。只有喜歡才可以真正的深入思考并堅持下去。之后讓學生在了解語言的同時,了解相關的知識文化背景。將語言和知識技能結合在一起傳授給學生。而作為學生也應當從應試的學習方式中抽離出來,轉換自己的身份,積極的去探索與雙語教學有關的方法。為日后成為一名雙語教學人才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李適.核心素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雙語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走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0):116-120.
[2]王春俠,范立彬.論雙語教學師范生的培養(yǎng)[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04):113-115.
[3]李樂.論師范生雙語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6):43-44.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