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麗
新時代的發(fā)展對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廣大學校和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會運用知識,而不僅僅是學會知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課堂中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這正是為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打基礎(chǔ)的重要階段,更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擁有語文的創(chuàng)造力。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大多數(shù)課文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而正是由于來源于生活,可以很大程度上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
就以小學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這篇課文為例,討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運用課本中的資源,去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將語文課堂引向生活。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在語文課堂中融入生活的情景,同樣也賦予了課堂新的活力,賦予了語文課堂生命力,讓學生因為生活情境的加入而感受到語文課堂的豐富多彩。
例一:我在準備“山中訪友”這篇文章的教學時,就充分利用了學生生活中的趣事,根據(jù)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把學生引入到課文中,使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興趣,逐漸激發(fā)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其中就有這樣的一個片段:
師:同學們,在咱們今天的課堂內(nèi)容開始之前呀,老師想在咱們班級中做一個小調(diào)查:你們周末一般會干什么呢?
生:(無精打采的腦袋立即抬了起來,有些同學甚至站了起來,開始搶答)去公園玩!
生:我和小區(qū)里的小伙伴一起去打籃球了。
生:我在家里幫助媽媽打掃衛(wèi)生。
師:看來同學們的周末生活都很精彩??!老師在上個周末的時候呀,去爬山了,有沒有同學跟老師一樣,去爬過山呀?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開始小聲討論,這時一位學生站了起來)老師,我去爬過山,是和我爸爸媽媽一起去的。
師:(點點頭)那你能向我描述一下山上都有什么嗎?
生:有石頭,大叔,藍天白云和小鳥。
師:哦,老師看到的和你差不多,但是,老師很喜歡唱歌,老師爬山的時候呀,小鳥總是跟老師在一起唱歌呢!
生:(半信半疑)怎么會呢?小鳥怎么會開口唱歌呢?老師你在開玩笑吧?
師:同學們,要想知道老師說的是不是真的,你們自己去試試不就知道了。要知道: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學們要想知道小鳥到底會不會唱歌,可以放學之后自己去體驗一下。
生:(開始小聲討論)
師:但是啊,你們要記得必須帶著一顆真誠的心,要把自然界中的一切當作是你的朋友,只有你真心地去對待她們,他能夠聽到它們的歌聲。
(第二天的語文課)
師:同學們,通過昨天的親身體會,現(xiàn)在有什么感覺呀?
生:老師,您說的對!我昨天放學之后和爸爸媽媽去了公園,真的聽到了小鳥在樹上唱歌呢,我路過草坪的時候,蹲下身子去撫摸小草,也聽到了它們在講悄悄話呢!
生:我也是!我也感受到了……
(同學們七嘴八舌的開始討論,描述著他們昨天的見聞。)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收獲,都和自然界中的小動物小植物們相處得很好呢。
(教師翻開課本,打開“山中訪友”的幻燈片)
師:這些小動物和植物呀,不僅僅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它們也是我們的朋友呢。下面我們就跟著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山中訪友”這篇課文,去感受感受李先生山中的這些朋友都是誰吧!
(學生提起了興趣,將注意力放到了課文上)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大多是以講授的形式為主,以直接導入的方式開始語文課堂,教師過于注重對課文知識的講解,卻忽視了學生的理解和感受。這種授課方式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枯燥的,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在現(xiàn)代新課改下的教學方式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從生活的體驗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因此,這樣的課堂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保證了課堂是一個師生相互交流的狀態(tài),不再是學生單一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而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真正達到語文課堂的高效學習。
例二:還是在“山中訪友”這一課中,也可以通過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塑造一些生活中的情景激發(fā)起學生深入學習的欲望。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嘗試過對大山呼喊,我們經(jīng)常在電影中可以看到這樣的片段:如果有一個人對大山喊:你是誰?那么大山也會回應他:你是誰?對不對呀?
生:對,對,就是這樣!特別的有意思。
生:聽到大山回聲的時候,真的是像和大山對話一樣。
師:那我們今天也對大山喊話,喊出你想對大山說的話?,F(xiàn)在請同學們把你們的手圈成一個桶狀,老師就是這一座大山,那請同學們對著我喊出:你是誰?
(同學們高聲呼喊:你是誰?)
師:(老師也把手圈成一個桶狀,對著同學們喊)你是誰?
(老師和學生們都笑了)
師:看來呀,如果我們對大山“喊話”,大山也一定會回應我們的,大山就我們的。不僅僅是大山,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天空中的云朵也都是我們的朋友,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朋友。
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樂趣。通過“山中訪友”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深刻認識到了教師說的那一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知道了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想探究某一件事的真實性,就要付出時間,才能夠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