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榮
摘 要:觀察既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寫作的重要前提。學生的觀察能力如何,直接會影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傳授學生有效的觀察方法,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樣才能夠為學生語文學習之路的可持續(xù)推進奠基。本文從觀察要求及觀察方法兩大方面著手,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具體策略進行了探討,僅供相關教育研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觀察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人們在做任何事情之時,都離不開觀察,就好比紅樓夢和水滸傳這些名著,之所以作者能將不同的人物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富有個性,都是經(jīng)過了細致的觀察。還有很多詩人、作家所寫的作品,讀完之后總讓人有流連忘返之感,這些都凸顯出了觀察的重要性。為此,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之中,除了需要傳授學生知識之外,更需要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及發(fā)展奠基。下面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討論。[1]
一、觀察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通過對學習對象的觀察之后,能更好地掌握其特征及本質所在,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更為順利的推進,因而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極為有利。第二,保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小學生年齡較小,當獲得學習成就感之后,學習興趣會大增,而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中,學生在掌握一定觀察技巧之后,就可以更為深入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情感,寫出更為優(yōu)質的作文,因而能夠更好地保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2]
二、觀察要求分析
1.明確目標
任何觀察活動都不可以漫步目的的推進,而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因為我們每天所見的事情是極多的,如果缺乏明確的觀察目標,就會使得觀察處于雜亂無章狀態(tài),這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是極為不利的。[3]
2.選擇觀察點
這里所指的觀察點是觀察事物的立足點,對于不同的人和景物而言,如果所選觀察點有差異,那么所觀察到的內(nèi)容也會有極大的不同。
3.全面觀察
全面的觀察是指從時間和空間上系統(tǒng)觀察事物發(fā)展的各階段以及各方面,以此來明確觀察事物的內(nèi)部關系和事物與事物間的關系,提高觀察的實效性。
4.觀察要凸顯典型性
觀察除了需要遵循上述幾個要求之外,還需要注重觀察的典型性,這里所指的典型性是指典型的觀察對象以及典型的時間與空間。典型的觀察對象可以得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典型的時間與空間,可以在不同的時間中觀察到不同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不同的過程,從而獲得獨特的發(fā)現(xiàn)。
三、傳授學生有效的觀察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其實就是讓學生在明確觀察要求的基礎上,掌握有效的觀察方法,以下對幾種適合小學生的觀察方法進行分析:
1.感官觀察
當提到觀察之時好多人都會馬上想要用眼睛看,這確實是有效的觀察途徑,但是想要觀察到事物的本質,還需要各感官的參與,如眼睛、耳朵、舌頭、皮膚等,這樣才能對事物的本質有全面的了解,寫出更具優(yōu)質的文章。比如在學習《荷花》課文之時,作者就運用了感官來進行觀察。如鼻子聞到一陣清香;眼睛看到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腳感覺到魚兒在與“我”對話,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2.順序觀察
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并沒有掌握有效的觀察技巧,因而在引導學生觀察的過程中,要傳授學生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如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由整體至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等。當引導學生有順序觀察完之后,需要讓學生按照觀察的順序進行描述,確保所寫文章不會出現(xiàn)雜亂無章的情況。比如在學習《海濱小城》課文之時,作者就采取了由遠及近的描述方法,如由遠海的描寫過渡到近海的描寫,這樣的描寫既能夠使得文章更具體,又能夠讓人讀后覺得非常有條理。
3.特點觀察
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如大小、形狀、顏色等,因而老師還需要讓學生掌握以特點觀察的技巧,尤其是要將觀察對象最為凸顯的特點觀察清楚。還以《海濱小城》課文為例子來分析,作者描寫每個地方之時,都有采取景物特點描寫方法,讓人感受到了濱海小城的各種美。如針對“海濱”描寫之時,就是以景物色彩為觀察中心的;針對“公園”描寫之時,就是以“榕樹”為觀察中心的,這樣的觀察能使得觀察對象的特點尤為鮮明。
4.聯(lián)想和想象觀察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對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如被觀察對象是否和其他東西有相似之處,對其用途等進行聯(lián)想。比如在觀察月季花之時,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此種花有什么獨特的用法(凈化環(huán)境,使人心情愉悅等),相信在此種合理想象的背景之下,能為學生原本靜態(tài)的作文增添活力與動力,提高作文的可讀性。
結語
小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關鍵時期,尤其是語文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就需要老師加強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研究,要從觀察要求及觀察方法等方面著手,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學習及人生之路更為順利的推進奠基。
參考文獻
[1]徐美瓊.觀其微、察其變、感其情——小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路徑[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7).
[2]劉馮英.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8(20).
[3]夏天美.觀察法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