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山
摘 要:課堂教學中的追問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很難預設,這就對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什么時候靈活掌握,什么時候應該問,什么問題應該問。
關鍵詞:提問追問 思維延伸 適時適度 把握時機
課堂教學中的適時適度的提問,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而提問中的追問,更是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追問,是在提問的時候或者是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不失時機地追加的問題,在原有的問題上追加的一次或者多次提問,追問往往會使問題更進一個層次,起到升華的作用。課堂提問往往是備課時候預設好的,而追問則有很大的隨機性,往往是預設之外的或者是在預設基礎上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把握時機,因為追問的時機一閃而逝,并且僅僅適用于當時的情境氛圍。課堂教學中的追問,特別是科學有效的追問,作用非常大,效果極佳。因為追問可以在原有的情境中延續(xù)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不斷推向深處,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讓學生充分享受思維的樂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課堂教學中的追問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很難預設,這就對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豐厚的知識底蘊,能夠根據(jù)學生的世紀情況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什么時候靈活掌握,什么時候應該問,什么問題應該問。比如在一年級識字,學習生字“口”,讓學生組詞,有學生說門口,這就是隨機的,不是預設的,此時追問,誰家門口,回答我家門口,再追問你家門口有什么,他想想說有小狗,或者有棵樹,再繼續(xù)追問,小狗在門口做什么,那棵樹是什么樣子的,等等,知識就得以擴展,思路就被正確引導延續(xù)。我認為課堂教學中的追問在具體實施的時候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年段,不同水平的學生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在同一個班級,學生的能力水平也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不能提同樣難度的問題,追問難度太大,回答不出,僵在那里耽誤時間,影響教學進程,而且會影響學生思路,破壞節(jié)奏,冷落氣氛,反而會出現(xiàn)尷尬局面。
2.掌握正確的方法,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以及學生思維發(fā)展,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感性到理性,具體到抽象。比如一年級數(shù)學,三個蘋果分兩份,可以怎么分呢?實物演示分成一個和兩個,或者兩個和一個兩種結果。追問,3可以分成幾和幾啊?回答3可以分成1和2或者2和1,再追問,那么2加1等于幾啊,1加2等于幾啊,用分與合的思想去理解加法解決加法問題,實物演化到數(shù)字,具體到抽象。總比硬性規(guī)定學生記住2加1就等于3要好很多。
3.內(nèi)容適度,和課程密切相關。切忌偏離主題節(jié)外生枝,甚至會引出一些老師也回答不了的問題,那對課堂教學是極為不利的。比如學習課文《可貴的沉默》提問學生是否知道自己的生日,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自己家人怎樣為自己慶祝生日,那也是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各種形式的慶祝,會讓他們極度興奮無比榮耀,而此時再提問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這就是本文的主題目的所在,讓學生感覺慚愧,知道感恩,知道關心父母。此時的追問都是圍繞著家庭內(nèi)部感恩教育進行的,而和這個無關的問題就會弱化主題,偏離方向。比如你是否知道同學的生日,老師的生日,這樣的問題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一個小學生幾乎不可能回答這樣的問題。
4.牢牢把握時機。
追問是在原有問題的基礎上的延伸,所以要把握時機,趁熱打鐵。比如在講課文《畫》的時候,導課課件出示美麗的圖片視頻,花朵,老虎,山水國畫,視頻播放黃果樹瀑布,提問學生老虎圖片好看么?你敢不敢摸摸。讓學生上來摸老虎圖片,此時追問。去動物園看老虎你敢不敢摸啊?追問原因,圖片老虎是假的,不咬人,動物園老虎是真的,會咬人。引導出,課文古詩謎語說的是一幅畫,山水花鳥都是假的。教學課文《他是我的朋友》一課的時候,導課中這樣追問,你有最好的朋友么?他有困難的時候你是否會幫助他?答案是肯定的,你會給他十元,一百元,一萬元,甚至把你家的東西都給他嗎,再追問,如果讓你用生命去幫助他,就是你幫了他,他活下去,而你死了,你愿意嗎?由此追問,不斷地延伸,讓學生幫助朋友的代價越來越大甚至付出生命,引發(fā)思考,相信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選擇放棄,此時引出本課的主題,就有這樣一個小朋友,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來幫助朋友。把握時機適時追問,效果最優(yōu)。在教學中還有非常多的技巧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