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
摘 要:文章首先敘述了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用的意義,然后提出了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包括豐富教學素材加深學生記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后討論了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用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把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進行結合,可以優(yōu)化教學結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同時也符合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因此需要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建氛圍愉悅、富有活力的學習環(huán)境,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也會得到提高。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等方式,深化學生對古詩詞地理解,提高古詩詞的教學質量,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得到弘揚。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古詩詞凝聚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從小學到高中所有語文教材中古詩詞占比都是比較重的,古詩詞已經(jīng)成為了弘揚中華文化、傳播歷史事跡、延續(xù)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F(xiàn)階段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點都是弘揚古詩詞中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進一步實現(xiàn)素質教育理念。生活離不開學習,語文科目最大的特點就體現(xiàn)在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tǒng)一,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引領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豐富的信息資源、教學素材都是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信息技術的綜合整理功能還可以把各種類型的教學素材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從不同途徑獲得豐富的教學信息。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豐富教學素材,加深學生記憶
現(xiàn)階段,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對有關教學內容的描述是非常有限的,很多詳細的知識教材中也沒有說明過。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在豐富教學素材的同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有關知識。例如,在講解《滕王閣序》一文時,教師可以事先利用信息技術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江南有三大名樓,以滕王閣為首,其次還有黃鶴樓和岳陽樓,教師可以收集有關的影像資料、寫作背景、名人趣事等,教師通過播放影像資料,讓學生知道滕王閣的重要性,補充學生對名樓建筑的認知,然后介紹寫作背景,并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文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誦讀詩詞的同時會結合教師剛剛播放的影像,從而在腦海中描繪出滕王閣“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盛世美景。
(二)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直觀的表達詩詞意境
在古詩詞的學習中,由于古代詩人的寫作方式的原因,詩詞的意境往往要通過讀者的聯(lián)想來進行。對于想象力稍差的學生來說,完全的體會出這種意境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比如在學習杜牧的《過華清宮》時: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老師在課堂講述時配以這樣的一幅畫:在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中,樹木、花草茂盛。宮殿樓閣之上,美人立于窗前微笑遠眺。遠遠的官路上有人快馬加鞭,向長安疾馳而來,長安的層層城門大開。學生們通過對這幅畫的觀賞,很好地感受到了當時長安的繁華。同時也體會到了唐玄宗為了博得楊貴妃的一笑,千里送荔枝的驕奢淫逸的生活,以小見大的寫作方式很形象地進入了學生的視線。
(三)把情境教學引入課堂,將學生帶入古詩詞的情境中,體會詩人的情感
在可視化教學的課堂上,情境的帶入是教學目的的體現(xiàn)之一。比如在杜甫《月夜》一詩學習中,老師配合一個《月夜》的教學視頻。視頻有詩人依窗望月的境頭,又有妻子日夜照顧幼小兒女的境頭。一個短小的視頻很好的將詩人與妻子互相牽掛的互相擔心的場景表現(xiàn)出來。這種小視頻對于學生進一步了解詩詞意境起到了很好的引導與帶入的作用。
(四)將問題導學法與可視化技術結合引導學生對古詩詞的引申意義進行挖掘
問題導學法與可視化技術的結合方式,是老師在進行可視化教學過程中,先提出一些關于詩詞學習的一些問題,然后能夠結合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下,思考老師的問題并進行解答。解答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理解與詮釋的過程,這種視覺與思想的結合,能夠使可視化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五)利用多媒體進行詩詞作者增強學生對于作者寫作目的與詩詞含義的了解
在可視化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對于古詩詞的背景與作者介紹也以通過可視化的方式來進行。比如介紹杜甫的時候,可以將杜甫的畫象進行展示,在網(wǎng)絡上,杜甫畫像是一個面部輪廓很強的中年詩人的形象,杜甫個人生活的種種艱辛通過棱角分明的、消瘦的臉,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但是畫面里微抬的頭又表示出了杜甫在失意后的那種不屈與憤慨。學生們通過對畫像的分析與理解,可以很好地找到杜甫詩作的定位,對于全面了解杜甫的詩作風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成都杜甫草堂前有一座關于杜甫的雕像。老師可以將它作為可視化教學的一個素材向學生進行展示,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杜甫的了解,也是更好地理解杜甫詩詞的一個重要方式。
三、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要遵循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標這一中心思想,教師要協(xié)調、處理好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間的關系,避免盲目使用,要使信息技術有效地服務于教育教學,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媒體演示有長處,但是絕不能替代教材,在使用媒體演示時,教師也不能忽視教材對教學的支撐作用[3]。不要重復利用多媒體素材做課件,這會限制教師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力,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知信息技術的作用,不能過于依賴網(wǎng)絡資源而忽略其他教學資源。
四、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把教育理念和學生的思維方式相結合,再適當使用多媒體素材,把學生所有器官全部調動并與其思想聚焦一處,教師只有給學生打造出一個愉悅有趣的課堂,才會得到最佳教學效果反饋,讓學生學到知識,達到教育目標,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楊喆梅.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133.
[2]劉洪敏.淺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8(S1):166-168.
[3]曾先鋒.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6(23):122-123.
[4]劉建輝.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教育,2014(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