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闖亞
【摘? 要】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導致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的數學成績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為提高不同能力發(fā)展水平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教師需要提高差異教育應用的效率和質量。本文主要介紹了初中數學中差異教育的應用策略,結合不同學生認知與學習能力的特點,有效實現(xiàn)教學方法、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差異教育;體驗式教學
一、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知識點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學困生由于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在某一知識點理解的過程中存在困難,難以跟上總體的教學進度,最終導致學習能力和水平普遍降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提升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深化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同時依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相聯(lián)系,真正做到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微課教學視頻等,為學生提供思路,幫助學生抓住知識點的規(guī)律,并通過思考找到理解數學知識點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可能性與概率》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制作“拋硬幣”的動畫,并在每次硬幣拋棄時,讓學生猜一猜當硬幣落下時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在此過程中,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為什么每次拋出硬幣后出現(xiàn)正反面的次數不一樣?此時,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對問題進行準確回答,同時也為學困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時間,鍛煉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合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了學生對問題的探索興趣,又能夠讓學生對隨機事件發(fā)生的概率產生初步的印象,便于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對知識點進行深入地理解與掌握。
二、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
教師在講解知識點與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消化和理解的過程中,都主要依賴教材和書本。學生只能憑借自己的邏輯想象與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對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這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難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探究的形式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例如:在學習《圖形的旋轉》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Flash動畫,分別將不同圖形在不同角度旋轉呈現(xiàn)出的效果進行展示,并引導學生親自通過多媒體進行圖形以不同角度旋轉的操作,進而使他們能夠近距離地感受不同圖形在不同角度旋轉后的狀態(tài)和結果,幫助學生建立圖形旋轉的概念,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此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組內成員分別由學習能力較強、中等和能力較低的學生組成,進而使學生之間形成優(yōu)勢互補的關系。學困生學生在小組探究過程中能夠積極吸取能力較強同學的學習方法和經驗,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有效提高學習能力,幫助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與分析。
三、合理設置課堂練習
以往的初中數學課堂練習中沒有根據學生的能力特點設置練習,對數學知識點難以理解的學生在完成課堂練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提升課堂練習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分層次地設置課堂練習,并在課堂練習中開放學生的思維,適時引導學生找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方式,進而有效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中心對稱與中心對稱圖形》一課后,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軸對稱”的相關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分別展示若干軸對稱圖形和中心對稱的圖形,并要求能力較高的學生找出哪些是中心對稱圖形,并說出其他圖形呈現(xiàn)出的是哪種對稱效果,而對于學困生只要求他們找出哪些是中心對稱圖形即可。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有效減輕了學生課業(yè)的負擔,還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鍛煉,有效提升了課堂練習的效率。在課堂練習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完成的情況給予適時指導。對于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而言,他們更容易對知識點進行消化和理解,同時,他們善于總結解題規(guī)律,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更快地解答問題。因此,如果在這類學生完成練習的過程中遇到難以獨立解答的困惑時,教師需要注重對他們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將習題與本節(jié)課以及以往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聯(lián)系,建立知識結構,進而使學生從中找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普遍較差,如果僅通過簡單的提示和引導可能無法對他們起到很好的幫助。因此,在這類學生完成課堂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疑問時,教師需要在引導他們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進行復習的基礎上,還應該幫助他們依據具體題目建立正確的解題思路,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自己對問題分析與解答,之后,再設置與這道題目相近的習題,讓學生經過反復的習題訓練后,逐步掌握這類問題的解答方式。此外,教師需要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鼓勵,教師溫柔的話語和肢體動作,都能夠對學生起到有效的激烈作用。
四、結語
初中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能力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性,導致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也存在較大不同。因此,教師需要客觀地對待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針對學生的不同能力,科學合理地設置分層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利用教學資源使學生直觀形象地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同時,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特有的解題思路,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莉瑩.初中數學差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數學教育,2019(Z3).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