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鈴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目前小學生還存在許多心理問題,例如自卑、自閉、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因此我們應分析當前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給予及時地解決,從而使小學生形成一個積極進取的健康心理。
關鍵詞:小學生;師生關系;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命題。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和進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了,但是嫉妒、依賴、壓力等等,這些存在于學生身上的各種心理反映,往往是不易覺察的,表現在小學生身上常常就出現:厭學貪玩,好斗生非;不講誠信,說謊作假;好逸惡勞,浪費無度;不愛公物,是非不分;心胸狹窄,不夠謙讓等現象。究其根本,主要在于心理教育功能的缺失。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解決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加強交流,了解學生,樹立榜樣
教師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過學生,要做“宰相”,豁達大度,心胸寬廣,氣量宏大,能容人之過。舉止大方,態(tài)度和藹,不論何時都不忘記為人師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態(tài)度保持均衡,不能憑自己的好惡感,偏袒、庇護和鄙視、冷淡學生。遇事冷靜,不隨便發(fā)怒,不以威壓人;處事要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個學生的心理距離應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師自己也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對學生的體罰、諷刺以及家長式的“霸權主義”作風,會使學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寬容,從而產生了羞愧、自卑、不思進取、委屈、失望、說謊、失落、對老師疏遠,逆反心理等心理現象,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小事情”,其實不平常,它們造成了我們看不見的傷害卻是更深的傷害——心理傷害,破壞了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學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的教師,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執(zhí),能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向上、尊重自己的事業(yè)、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會怎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模仿性很強,這樣的教師一定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我們教師應首先擁有同樣健康的心理。
二、尊重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里面的一種重要的關系,處理好這種關系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也會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表現出強大的影響,對于學生來說是影響他們一輩子的事情,這其實是比單純的成績更重要。這就決定了我們研究師生關系在現階段是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的。我們知道非常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到一個很高的層次,而不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就會在一定程度重阻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身心健康。
作為教師,應時刻牢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盡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應該在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霸撋欠褡鹬貛熼L”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 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他們常常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這些學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師不尊重他,他也感覺不到自尊,對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堅持正面教育引導,盡量不要當眾批評。實踐表明,只有從尊重出發(fā),學生才能打開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多角度引導學生,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測試、治療的環(huán)境和氛圍,運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要對測試的真實、可信度提供保障。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實效性,讓學生毫無顧慮地說出自己的心聲,及時做好保密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教師如果一味采取批評的方式有時候會產生反效果,面對學生不同的問題如果教育的方式一成不變,久而久之師生都會失去耐心和信心。老師不妨根據他的情況,找出深層原因,分析原因,從尊重關心的角度,從幫助尋找學習策略的角度入手,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不斷的給予正面的激勵,肯定他的閃光點,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熱情,樹立自信,讓他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慢慢樹立自己是個成功者的意識,這樣才慢慢會步入學習的正軌。
總之,只有搞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去學習、去生活,才能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月欣.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吉林教育,2015.
[2]王洪偉.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
[3]何飛,龔波.小學班主任應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