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航
摘要:地理考試不但是考察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也是考察學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這種對于重要信息的把握,即為通常所說的審題。審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成績。如果將學習能力稱之為智力影響因素,那么,審題能力則可稱之為非智力影響因素。審題能力既然與先天因素無關,那么,通過有效的訓練,必然可以提高這種能力,從而促進考試成績的提升。
關鍵詞:地理;審題能力;訓練方法
地理學習需要進行大量習題訓練和考試才能夠有效掌握相關知識。這也是老師考察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審題能力則是有效進行習題訓練和考試的基礎。通過精確的審題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正確描述地理問題,闡明自身觀點,從而取得良好的成績。
一、地理試題解答的階段
通常情況下,試題解答過程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行認真審題。在審題過程中,詳細了解題目要求,獲得題目中重要信息。第二個階段是回憶與構思。在回憶過程中,要把課堂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找到與題目相關的知識,并通過構思,形成解題思路。第三階段是答題[1]。在答題階段,需要注意語言的組織和編寫,能夠將自己的想法用精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通過上述試題解答階段的分析可以看出,審題階段是能夠進行有效答題的基礎階段,審題過程中,對重要信息的提取和總結,直接影響著解題思路的正確與否,因而,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基礎。
二、地理審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一)審題敏銳度不夠,難以捕捉關鍵信息
1.主要表現(xiàn)
一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在考試時心浮氣躁,對試題匆匆而過,沒有認真理解題目中的要求,也沒有根據(jù)地理知識體系去提取重要信息,影響了審題效果。有的學生雖然能夠認真仔細瀏覽題目,卻由于缺乏相關訓練,沒有掌握必要的審題技巧,從而在提取關鍵信息時出現(xiàn)偏差,影響后續(xù)的解題思路。
例如,在地里考試中出現(xiàn)的看圖題,如圖1所示,題目中給出圖示地區(qū)60年代經常爆發(fā)沙塵暴,并且沙塵中含鹽量較多。這道題的問題是R1和R2兩條河流的補給水源,以及影響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這道題考察的地理知識點非常明確,學生只要能夠正確審題,找出兩條河流的經度和緯度,并結合地域特點,可以很容易判斷出圖片上的區(qū)域位于中亞的內陸區(qū)域[2]。由于中亞內陸地區(qū)常年干旱,其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是靠自然界的大氣降水以及冰川融水。而由于氣候干熱,河流流量受蒸發(fā)影響較大,所以氣溫則成為影響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而如果學生在審題時,對于題目中給定的風沙大,含鹽量高這幾個重點信息沒有有效提取,則對于該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就無法正確判斷,從而影響解題。
2.應對策略
在解答這種題型時,要先讀懂已知題目,在題目中尋求解答線索。不但要知道題目中要問的內容,也要掌握題目中的給出的條件。為鍛煉審題敏銳度,可以按照已知信息、可知信息、未知信息、需知信息這四個關鍵信息進行提取。具體方法是,邊審題邊思考,通過將重點內容進行勾畫及分析比較,挖掘隱含信息。通過這種鍛煉,可以增強學生對于題目中重點詞語的敏感度。
(二)審題不認真,導致錯看或遺漏信息
1.主要表現(xiàn)
由于一部分學生在審題時態(tài)度不認真,不重視考察知識的角度,出現(xiàn)答非所問,或者在答題時,對于出現(xiàn)多個答案的題目,出現(xiàn)答案遺漏。
例如,地理考試題目:在12月30日12時,一艘船在太平洋上航行,穿越180度經線共用5分鐘,那么其所在的時區(qū)是什么。這道題主要考察對不同情況的考慮。由于180度經度線與日界線不是完全重合,而輪船行駛也沒有給明方向,所以這道題會有兩個答案,即12月29日12:05或者12月30日12:05。很多同學只考慮了一種可能便寫下答案,造成了答案不全的錯誤。
2.應對策略
解決這道題的關鍵是審題干,通過中心詞來確定考題方向,并且根據(jù)題目中限定詞語確定考察范圍,再通過連詞和動詞,來確定答案有哪些方面[3]。通過材料中的信息與題目相對,從而有效的對信息進行加工和取舍,從而避免漏題現(xiàn)象。
(三)思維不嚴謹,錯誤理解命題意圖
1.主要表現(xiàn)
地理考試的每一道題都有其要考察的重點,在審題時,只有能夠理解命題人出題的目的,才能夠掌握作答的方向。而一部分學生在地理考試中不能夠嚴謹審題,從而出現(xiàn)誤解題意或者無法正確提煉考題重點的情況。
2.應對策略
通過認真審題,對自己提出一下幾個問題,即:考題已知哪些信息、需要回答哪些問題、本題在考什么知識,自己學過什么知識[4]。對于容易迷惑考生的關鍵詞需給予重視,防止誤解考察方向,提高正確答題率。
結語
養(yǎng)成審題的好習慣,鍛煉審題能力,首先要認真閱讀問題,標記有效信息,然后根據(jù)圖例解讀有效信息。通過考慮題干中的問題和關鍵詞語來判斷問題考察方向,思考教科書的哪一部分內容能夠對應標題和圖示中的信息。最后,使用規(guī)范語言進行答題。通過對學生進行審題訓練,能夠有效規(guī)避由于審題造成的失誤,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地理考試成績。
參考文獻:
[1]覃東升.淺談地理審題能力的訓練[J].地理教育,2017(04):26-27.
[2]李淑影.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126-127.
[3]高景偉,田源.淺談高三學生地理學科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學周刊,2012(2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