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翻譯工作,需要盡可能地把影片的原文信息呈現(xiàn)給觀眾。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對《一九四二》的字幕翻譯進(jìn)行個案分析,從目的論視角出發(fā)對電影中含有中國特殊歷史時期和極具文化內(nèi)涵的漢英字幕翻譯進(jìn)行了分析和研究,讓讀者了解到為了讓國外觀眾盡可能多的獲得與本國觀眾相同的觀影體驗,最好地傳達(dá)影片意圖,歸化翻譯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字幕翻譯;目的論;歸化翻譯
【作者簡介】何雨霏,四川文化藝術(shù)學(xué)院。
字幕翻譯是新興的不同于常見的文學(xué)翻譯的另一種翻譯形式,它的翻譯受到了時間空間文化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但是在翻譯理論目的論的指導(dǎo)下,譯者在翻譯實踐找到了相應(yīng)的翻譯策略來應(yīng)對各種限制因素。目的論認(rèn)為, 所有翻譯活動遵循的首要原則是“目的原則” , 即翻譯應(yīng)能在譯入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入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fā)生作用。本文將主要分析目的論視角下,歸化翻譯策略的運用。歸化就是盡可能減少譯文中的異域色彩,盡可能為目標(biāo)觀眾創(chuàng)造熟悉的語言氛圍,以便更好理解。
例1:這就叫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This is called “not shedding tears until one sees the coffin,it must be a rude awakening”
分析:饑民驚擾了地主老范家后, 神職人員安西滿趁機(jī)傳教, 他回顧東家老范不信主的慘痛結(jié)局, 最后總結(jié)道: “這就叫不見棺材不掉淚, 不到黃河不死心”。對于前半句, 英語中有意義對等的表達(dá),但是后一句在英語中是沒有對應(yīng)表達(dá)的。黃河是中國第二大長河更是祖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fā)源地。對于大部分西方人來說,他們也許根本不知道黃河,更不能理解黃河這一地理名稱為何會出現(xiàn)在俗語中。因此如果后半句采取直譯的方式,難免會讓國外觀眾不知所云,畢竟這是漢語特有。再考慮到安西滿此番演講的目的是要警示鄉(xiāng)眾趁早信奉主, 所以后半句采取歸化的方式點明主旨,這樣的處理方式,讓目標(biāo)觀眾更易掌握電影信息。
例2:如果不是十幾萬警察忍饑挨餓地維持社會治安,河南早就出了洪秀全,李自成了。
If it werent for the thousands of police braving hunger and enforcing law and order. We would already have had a revolution in Henan.
分析:洪秀全和李自成分別是太平天國運動和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字幕翻譯里譯者采取歸化的方式?jīng)]有直接音譯人民,而是直接用revolution代替,巧妙的規(guī)避了目標(biāo)觀眾可能存在的理解障礙。因為,雖然中國人很熟悉這兩位起義領(lǐng)袖,但是西方人知道這兩個人的實屬少之又少,采取音譯只會讓觀眾摸不著頭腦,不能傳達(dá)出本來有用的意思。
例3:兒媳婦身子笨。
My daughter-in-law is pregnant.
分析:老東家看著餓得走不動的兒媳婦,于是找瞎鹿夫婦商量讓兒媳婦坐他們家的車。源語中老東家沒有直說兒媳婦懷孕而是用一個形容詞笨來代替。笨這個詞也符合老東家作為河南地主的身份,這個詞的奧妙自然只有中國人能理解。對于目標(biāo)觀眾來說,如若直接翻譯笨這個詞,難免引起歧義,所以譯者也采取歸化的方式,直接把笨這個詞所表現(xiàn)的含義展示出來。更好地傳達(dá)此語境中信息。
例4:叫留成吧,圖個吉利。
Call him Liucheng—— a good, auspicious name.
分析:在逃荒的途中,老東家的兒媳婦生產(chǎn)了,花枝讓老東家給孩子取個名字,老東家為了吉利就起名叫留成。對于中國觀眾來說,我們不難理解留成這個名字的寓意,但是對于西方觀眾來說,僅憑音譯是很難接受源語所要傳達(dá)的信息的。所以譯者在后半句的翻譯中采取歸化的方式,放棄了對圖個吉利地直接翻譯,更好地詮釋的留成這個名字的含義。
例5:如果這東西是祖?zhèn)?,那么從秦朝開始中國就不該餓死人了。
If peoples family secrets worked, then no Chinese person would have starved in the past two millennia.
分析:縣長老岳和書記小韓帶著藥丸找省主席,讓大量生產(chǎn)這種治療饑餓的藥丸,主席當(dāng)然知道蹊蹺,就說了此番話。在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眾多,秦朝是最早的,距今兩千多年。這一點對于我們中國人非常熟悉,但是西方人卻不一定了解。譯者在此把秦朝進(jìn)行歸化處理,直接用年限代替,有助于西方觀眾理解。
歸化翻譯的方法在《一九四二》的字幕翻譯中還有舉不勝舉的例子。不難看出,歸化翻譯在傳達(dá)信息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處理文化特色詞匯方面,能夠更好地達(dá)到交際功能的作用,更容易使字幕翻譯遵循目的論中的目的原則。 在目的論的指導(dǎo)下為了讓國外觀眾盡可能多的獲得與本國觀眾相同的觀影體驗,最好地傳達(dá)影片意圖,讓國外觀眾一同溫故1942年那段歷史,了解中國文化,譯者在翻譯時更多地采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
參考文獻(xiàn):
[1]杰里米·芒迪.翻譯學(xué)導(dǎo)論——理論與實踐[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2007.
[2]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4):38-40.
[3]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越來越重要的領(lǐng)域[J].中國翻譯,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