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黔榕
摘? 要:賞識教育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但它卻是從古到今的一種重要教育藝術(shù)。對于高中生,班主任需要給予更多的賞識,讓他們在口頭賞識、書面賞識、個別賞識、集體賞識中重拾學習信心,端正學習態(tài)度,規(guī)范行為,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從而提高高中生管理效果。
關(guān)鍵詞:賞識教育;高中教學;運用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普通高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長期以來都在承受著非常沉重的工作和學習上的壓力,強大的壓力之下,人的心情難免會變得浮躁,學生心情如果不愉快,教師的教育方式再粗暴一點,就會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所以,為了盡量避免師生之間的矛盾激化,學校方面大多強調(diào),要對學生多行賞識教育,盡量不要責罰學生。
賞識教育的理論,借鑒了人類對幼兒養(yǎng)育的成功經(jīng)驗。人類本身就具有受別人重視和讓他人賞識的傾向,所以在培育孩子成長的最初階段,我們順應(yīng)了這一特性,多給孩子贊揚和鼓勵,即使孩子的行動完全失敗,也應(yīng)該以鼓勵為原則,贊賞為主要方式,是為賞識教育。
一、賞識是培養(yǎng)自信的起點
賞識教育,對于處在幼兒時期的孩子確實行之有效,但是,如果全盤照搬到現(xiàn)階段的普通中學里來,有時候也不怎么好使。所以,應(yīng)該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去教育學生,還得分析一下當時的具體情況。比如,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學生思想成熟的狀況,還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師的親和力等等??紤]這些因素之后,再選擇合適的方法。教育才達到最佳效果。
很多老師都在嘆息,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鼓勵多了,他也覺得老師跟他說假話哄他玩;批評多了,又覺得師生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學生心態(tài)越來越逆反,以致看見老師就要設(shè)法躲開。所以說賞識并不是能夠針對所有孩子的一劑靈丹妙藥,用得不好,效果也并不見佳。
賞識的前提,首先是學生本人的自信,如果自己都覺得不靠譜,這就根本不起作用。
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于自己,一般都會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自我評價?!叭速F有自知之明”,自我認識的能力,一般人都應(yīng)該具有。比如自己的能力什么程度,通過最大限度的努力,我可以干些什么,又還有什么不能做到。教師要圍繞學生心目中的自我形象來展開賞識教育,學生才覺得靠譜,才不會覺得老師在當老好人,欺騙自己。
學生本來已經(jīng)陷于不自信,但通過老師的賞識,權(quán)威人士的贊許,就是讓失去自信的這個人重拾自信。因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算是是非常具有權(quán)威性的公眾人物,有時一句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創(chuàng)建其輝煌人生的起點,有時也會因為教師的一句話,使某個學生心灰意冷,放棄對未來美好夢想的追求。由此看來,教師是賞識教育的實施者,在與學生日常相處的時候,不光他的語言影響著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他的手式、目光、表情都給預(yù)受受教育者以重要的暗示。教師的言行舉止,是不是凸顯出對學生的關(guān)懷和賞識,這是賞識教育的基本點。
教師在賞識學生的時候,一般認為賞識點應(yīng)該定得高一些才好。比如,明知道他考100分還有一定難度,客觀分析應(yīng)該是90分,但是如果運氣達到最佳程度,考出100分是有這種可能性的,那就要往這個程度上靠。讓學生看到希望,培養(yǎng)信心。這個上升空間要讓他看到可能性的存在,不能搞得他一頭霧水。
二、賞識要有家長的全力配合
賞識不只是教師的教育行為,還必須有家庭成員的配合。比如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就非常重要,評價不客觀,可以詆毀教師曾經(jīng)的努力,讓教師的賞識前功盡棄。有一部分家長出于對孩子的私愛,往往不能夠客觀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拔高評價孩子的一切。這種親情關(guān)系,極有可能導致一個人過于自信,妄自尊大,缺乏自知之明,這是親情的偏差慣出來。又有一部分家長,則常常以冷嘲熱諷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究其原因,則恐怕是由于起初孩子比較淘氣,貪玩,做事又不夠細心,經(jīng)常犯些小錯,或者成績不太好。當教師把孩子的表現(xiàn)拿來與家長溝通的時候,為了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益,往往只是選取個別較為特殊的事例。但家長則運用一些單位里人們相處的潛規(guī)則來看待老師傳遞的信息,夸大了事情的嚴重性。比如熟話說“在小偷針,大來偷金。”這只反映事物發(fā)展某種可能的熟語,是一種可能性的猜測,家長往往理解成必然的推理,認為事情嚴重了,脾氣一急,恨鐵不成鋼,動不動就是責罵,動不動就是呵斥,有時甚至拳腳相加。這樣一來,在學校里,教師無論怎樣進行賞識教育,都要被家長的不當行為抵消去的。
還有一部分家長出于中國人禮貌或說話得體,在外來客人到訪的情況下,談及自己的孩子,總是過于謙遜。在客人面前沒有對自己孩子片言只語的表揚,有的只是諷刺、挖苦和譏笑,久而久之,孩子也這樣看待自我。雖然可能有家長出于激將心態(tài),想通過反語來刺激一下。在通常情況下,偶爾使用,也許可以見效,但是如果經(jīng)常這樣做,就會讓這個孩子潛移默化地接受這種“謙虛”的評價,誤認為這就是別人對他的看法和評價。
三、應(yīng)該客觀對待來自社會的評價
家庭成員之間,或者教師與學生之間,因為具有一種特殊的親情關(guān)系,他們對孩子的賞識,有可能失之客觀,甚至教師對孩子的賞識,還有存在故意拔高的用心。但是社會上人們對孩子的評價,就客觀得多,因為他們的評價,不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多半具有公正的性質(zhì),因此,也較多地影響學生對自身的看法。很可能周圍的人對孩子在學校、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并沒有較全面的了解,他們又沒有受特殊的關(guān)系的影響,從出發(fā)點看算是比價純正的,這樣看來,社會上的評價在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權(quán)威性也是很高的,這是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一個重要依據(jù),這一點也會影賞識教育的成敗。所以無論家庭還是教師,我們也要正確對待來自于社會上的評價,客觀分析周邊人對孩子的看法,找到賞識的基本點,才能有效開展賞識教育。
當然,來自于社會上的評語,教師不能左右,有些社會評價,很可能有礙于我們正常開展賞識教育,但是我們應(yīng)積極培養(yǎng)學生聽得進相反意見的正常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勇于擔當,敢于承擔責任的心理,在社會上挫折的承受能力也也包括對自己不公正的評價的承受。
參考文獻
[1]連榕.現(xiàn)代學習心理輔導[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蘇霍姆林斯基,蔡汀譯.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5.
[3]崔華芳.做最成功的父母[M].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4]沈雪芳.用學生喜愛的方式來組織教學[M].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5]陳月華.淺談賞識教育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6):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