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摘 要:本文以《論語》思想為指導,探討研究如何將《論語》中的管理思想有效運用在武警基層部隊管理實踐中,從中發(fā)掘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以保證武警部隊能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各項任務。
關鍵詞:論語;部隊管理
一、用《論語》視角看武警部隊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信仰弱化與信任危機
孔子一生堅守 “天道”,事君以忠,事信徒以禮,仁而好禮,由衷地認可、相信、敬仰、崇拜和追求“天道”;孔子重信,為政者應當認真謹慎,信誠可靠,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忠誠,才可以談到立身安民,始終謹記“民無信不立”。信仰是否堅定是對廣大官兵一種考驗,在實實在在的戰(zhàn)場上,革命戰(zhàn)士沒有在狼煙烽火遍地的戰(zhàn)場輸過,沒有在敵人的槍口下屈服過,或是沙場馬革裹尸還,或是保衛(wèi)祖國犧牲獻身;而如今國家安寧,卻出現(xiàn)了貪官,甚至是巨貪。其原因之一就是信仰弱化導致了部分官兵事業(yè)心責任感不強。
(二)管理者自身人格魅力不足
孔子認為為政者應該以“仁德”立身,做到“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利于別人,對自己沒有損害;做事任勞任怨;有想法可以,但不可過分貪求;有威望不使人恐懼)”;想百姓之所想,修己以安人,方可以禮導民。
現(xiàn)實中,有的管理者對他人是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將自己排除在條令條例的范圍之外;有的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掛在嘴上,但對士兵的疾苦卻充耳不聞,整日沉浸于個人的小打算,這種品行不端的管理者無法贏得戰(zhàn)士的尊敬。
(三)官兵關系模糊,角色定位不清
孔子主張“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君和為人臣都要各遵其分,強調人人都要謹守規(guī)范,各安其位;君子行事可以“無適也,無莫也”,但要“義之與比”,即是做任何事可以沒有固定的方法,可以隨事態(tài)的發(fā)展不斷改變處事方式,但必須符合“禮義”。
很多領導經(jīng)常把這樣的一句話翻來覆去地講:“工作中上我們是上級與下級的關系,是隸屬關系;在生活中我們是兄弟是朋友關系”,但是往往官兵就把這些關系弄混淆了,領導干部不像領導干部了,戰(zhàn)士也不像戰(zhàn)士了,各自是什么身份,處在什么角色已經(jīng)完全忘記了。這就告訴我們官兵在處理人際關系上要記住“過猶不及”,如果在生活上走的太近,在工作上就會考慮到很多,這樣只會導致“知和而和”沒有了原則,導致任人唯親,嚴重影響到部隊的風氣建設。
(四)管理思維固化,方法簡單
在孔子看來,管理應該是一個“以禮入法”的過程,首先“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再“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強制手段與柔性方法相結合,達到“有刑不用,有法不違”的管理境界。
有些管理者管理方法簡單生硬,片面強調服從;部分干部只知搞形式主義,看重表面文章,對官兵的切身利益置之不理;一些管理者受“官本位”定勢思維影響,迷信“權大于法”,忽視了對官兵合法權益的維護,甚至拆看官兵日記信件,嚴重侵犯了廣大官兵的合法權益,最終導致內部矛盾激化。
二、武警部隊基層管理應用《論語》思想的對策研究
(一)重塑信仰,搭建“忠”、“信”橋梁
1.樹立“中道”思想,正名信仰
所謂“名不正,則事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爸小标P系到公平正義,關系到人心向背,就是價值標準,所謂中就是所立的標尺,讓人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并樹立一個價值觀基點,使人們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堅持理想信念,做一個“有理想、有血性、有擔當、有能力”的“君子”。
2.理順“忠”與“信”,用好愿景力
為政首先要得到執(zhí)政者的信任,身為部屬,最重要的就是“忠”、“信”二字。只有“主忠信”,才“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而作為管理者就更要講誠信。管理者自身首先要做到認真、謹慎、誠實、可信,這樣才能獲得部屬們的忠心和誠信,這樣才能使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二)建設軍營人文信仰
人文信仰對軍營來說就是要有人文關懷,要讓部屬感受到各種親情般的關懷和溫暖。管理者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不想去完成的事強加到其他人的身上,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尊重,只有做到對部屬尊重,他才會覺得是團體的一份子,才能消除隔閡,消除矛盾;及時地溝通交流,讓部屬感覺到溫暖,進而強化歸屬感。
(三)“君子謀道”,提高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1.“君子不器”,博才多能
優(yōu)秀的管理者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因為器具是一物一用,只限于某一項功能,比如船行于水,車行于地,雖然各有各用,卻不能相通;身為管理者,一定要重博學,要是通才,至少要達到“門門通樣樣瘟”的水平。這樣就要求管理者自身要特別注重學習,那具體要注重哪些方面呢?孔子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六言六弊”,“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p>
2.“君子不重則不威”,莊重威儀
作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應當莊重大方,才能具有人格的威嚴;一個人內心端正莊嚴,就會反映到外貌氣質上來,儀態(tài)莊重威嚴,大方得體,就會讓人感覺到穩(wěn)重可靠,人們自然而然就會加以尊敬、信賴。
(四)君子務本,堅守原則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所以要以一種方式來正名,讓廣大官兵擺正關系認清角色,那怎樣正名呢?正名是通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方法來完成的,有人說這是封建毒瘤,是妨礙人類自由、進步的枷鎖;但我們要學就學里面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先使人們扮演的不同的社會角色各自遵守應有的規(guī)范,履行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對于部隊來說,就是要擺正官兵關系,這是維護好部隊秩序的基礎。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笔且环N對等,各遵其分的關系,強調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恪守各種規(guī)范,各安其位,各守本分,各盡其責,才能保證部隊管理工作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