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學
摘要:空間觀念是數(shù)學幾何課程中的一個核心概念,這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能力,也是學習幾何數(shù)學知識必不可少的素質。數(shù)學新課標對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必須就相應的教學方法展開摸索和研究。本文將提出幾點培養(yǎng)小學生空間觀念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空間觀念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很薄弱,而學習幾何部分的數(shù)學知識對學生空間觀念、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這使他們在學習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教學改革下,數(shù)學教育的重心正逐漸從知識轉向能力和素質,教師不再強加給學生理論,而是開始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能力,教會他們方法,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也成為了最主要的教學任務。
1.觀察
我們認識事物都是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這樣的規(guī)律一步步實現(xiàn)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薄弱,以形象思維見長,建立起對空間的認知必須依賴實物和圖形。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利用到幾何圖形和物品,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對比、抽象,逐步建立起空間觀念[1]。
觀察是我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有關空間和圖形的問題,依賴于觀察和感受,單憑教師講解學生是很難理解的。我們身邊的所有物品都有固定的形態(tài),很多形狀都是小學階段學習的幾何圖形。在教學時,教師不必長驅直入的講教材,可以先提供一些事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了解其特征,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空間意識。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讓學生觀察長方形的書桌、課本,圓形的瓶蓋,三角形的屋頂,將平面圖形立體化,將理論知識生活化,這更有利于學生對圖形建立形象感知。在學習長方體和長方體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模型,讓學生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真實感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了解什么是“棱”,什么是“面”。在觀察中,學生對幾何知識的理解由感性到理性完成了一次過渡,這遠遠比他們鉆研課本中的概念要更具實效,為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打好了基礎。這也要求教師為學生多準備一些學習的工具,除教科書之外,能夠利用一些實物教具來促進學生理解。
2.概括
“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采用適當?shù)姆绞矫枋鑫矬w間的相互關系[2]”是新課標中針對學生空間觀念發(fā)展提出的要求,這是在觀察的基礎上,一次思維品質的飛躍式提升。教師要訓練學生運用專業(yè)語言對圖形及圖形的運動進行準確描述,描述以觀察為基礎,讓學生通過理解和感知,建立起了更強的空間觀念。但是,學習描述需要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和一些專業(yè)化的詞匯,要描述的精確,精煉,這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時,教師要多進行類似的訓練,給學生更多的發(fā)言機會。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在電腦上進行圖形的拖拽移動,投映在多媒體屏幕上,讓學生進行相應的描述:有兩個完全相等的梯形,將其中一個梯形順時針旋轉180度,向另外一個梯形處移動,直至兩個梯形的一條腰重合,拼接成的新圖形為平行四邊形。在描述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和圖形的運動一同活動,自然而然的理解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也發(fā)展了空間觀念。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使用規(guī)范化的教學用語,以便學生在描述圖形運動和變化時能夠更加專業(yè),如上述中的“相等”、“旋轉”、“重合”都是專業(yè)的數(shù)學用語,這些都是學生在教師平時的授課中一點一滴積累的,因此教師在幾何部分的教學中一定要做好榜樣,提高自我的理論化授課水平,規(guī)范教學用語。
3.操作
如果說觀察能夠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意識,那么操作則是由淺顯的認識上升到實踐的一個重要臺階。動手操作調動了學生的多感官,有助于他們將形象化認識上升到抽象化認知,透徹的理解教材中給出的概念、定義。另外,小學生對于一貫式聽講的學習模式很抗拒,相信很多學生都在這樣的課堂中漸漸失去了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動手操作活動將重燃他們的興趣,令數(shù)學課堂點燃學生的智慧,提高幾何教學效益。
因此,能夠讓學生動手操作完成的任務,教師絕不要以講解理論,解答習題來代替。比如,針對“將一個長方體切割成兩個正方體,表面積增加了多少?”這一問題,學生苦思冥想?yún)s給出了很多錯誤的答案,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操作橡皮泥,給出數(shù)據(jù),學生將橡皮泥捏成與數(shù)據(jù)大小相一致的長方體,接著切割,觀察,測量兩個小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結果。如此,讓學生在多感官的參與下解答這一問題,充分調動了他們的思維,也將觀察、概括、抽象、操作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統(tǒng)一,這不僅降低了解答問題的難度,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空間觀念[3]。教師要善于設計類似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高效率的學習,主動的探究。
4.想象
操作是在觀察實物變化的基礎上獲得答案,而想象則是憑借自我對圖形的了解,在頭腦中構建起的無實物操作活動,這是小學階段學生空間觀念發(fā)展的最高境界。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就是讓他們根據(jù)一些題目的表述和要求,想象圖形運動的過程,獲得結論,脫離了實物觀察和操作。這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很大的挑戰(zhàn)。當然,想象不是憑空進行的,需要找到一個支撐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一步步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在頭腦中構建一些畫面。比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圖形,讓學生想象:這個圖形順時針旋轉九十度會變成什么樣?再向右移動一段距離呢?將這個圖形對折呢?讓他們將自己想象出的結果畫在紙上,如果實在給不出答案,可以允許學生拿出物品操作,這樣在下一次進行想象訓練時,他們在腦海中建立起的畫面就會更加立體、真實,也有了想象的依據(jù)。
5.結語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至關重要,只有完成了這項任務,小學幾何教學才能打下好的基礎,為學生后續(xù)學習難度更高的內容做鋪墊。但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空間能力,并沒有標準化的模式,教師應該在新課標的指引下自主摸索方法,不斷尋求突破。觀察、概括、操作、想象是四個基本階段,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研究教法,制定出更多優(yōu)質的數(shù)學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鄭雪萍.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J].小學教學參考,2018(33):36.
[2]王麗.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38.
[3]劉愷.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課堂教學過程的思路分析[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