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達平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2-0020-01
觀察是科學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一種重要的探究技能。在生物教學中,觀察能力的使用范圍最廣泛,教師應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訓練,讓學生學會捕捉觀察對象,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1.科學引導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經(jīng)歷和體驗“做中學”的過程。學習科學是一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是學和做的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去做,這樣會激活孩子潛意識中學習科學的本能和欲望,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科學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科學的無窮樂趣。這就是“做中學”的重要價值。因此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做中學”。如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五節(jié)中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學習使用顯微鏡的教學中首先學生都是懷著興奮地心情走進實驗室的,那教師怎樣控制學生的心態(tài)、把握好教學呢?這是教師就要因勢利導、趁熱打鐵,而不是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教師的語言引導要科學、簡潔明了,交代清楚每一個結構的名稱、作用、用法;使用顯微鏡時要交代清楚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注意什么,怎么看……
還比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有一個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那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圖示,綠葉在陽光的照耀下,讓人覺得非常的清新宜人。讓人不解的是綠葉上有文字、有箭頭、還有加號,也就這些組成了光合作用的過程。這時,教師就要注意引導,每個箭頭的指向不同,它的意思也就不同;每個箭頭的位置不同;它的意思也不同;其中加號又表示什么呢?這些同樣需要教師的科學指引,以達到觀察的目的。
2.動靜結合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給學生更多自主的空間,想象的空間,自由的空間。只有對學生收放有度,動靜結合,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調(diào)控作用,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益。
教材中有許多精美的插圖,讓學生很感興趣。但如果在這些精美的插圖之外,我們能讓學生動起手來,我想更能讓學生觀察透徹,還能增強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如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jié)中鑒定食物的主要成分這一環(huán)節(jié),課本中給出了方法:一、從米飯、饅頭或面包上取一些碎屑,放在載玻片上,滴上一滴碘酒。觀察米飯、饅頭屑、面包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二、取一些雞蛋清,分別放入兩只燒杯里,其中一只加入少量開水,并迅速攪拌。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三、拿一粒炒熟的花生種子,放在白紙上,用力擠壓,觀察紙上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用牙簽蘸很少一滴食用油在白紙上,與壓過的花生白紙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課本中給出了這樣一些方法,而且每種方法之后都有插圖供觀察。這時我們就不要為了圖省事就不讓學生動手了,相反,像這樣與我們生活貼近的東西、學生動手都能做好的事情一定要讓他動起來,只要他動了,她就能觀察到,只要他能觀察到就會留有深刻的印象??吹交ㄉ湍苤滥苷ビ?,看到雞蛋花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這樣就真的能與生活貼近,更能增強他對生物學的積極性,有利于激起對生物學的興趣。許多同學在做過之后都說好玩,我們暫時不去討論他的這個好玩的深度,最起碼,我們知道他對這門學科有一定的“熱度”。靜靜的觀察和邊做邊觀察相結合,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靈活變通
在教材中有些插圖較為復雜,又有些內(nèi)容只有大段的文字表達,這樣一方面極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容易感到枯燥。因此,在教學中就要求教師簡化原圖,或設計出形象、直觀的生物簡圖。因為生物簡圖對所表現(xiàn)的生物學事實切中要點,鮮明醒目,對揭示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規(guī)律,具有突出的表現(xiàn)能力,所以我們要靈活變通的采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看圖、讀圖,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手頭的各種模型、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如八年級上冊第14章第一節(jié)“觀察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部分,有一個血液循環(huán)的示意圖,另課本要求根據(jù)人體循環(huán)示意圖,并參考信息庫中的相關內(nèi)容,描述血液在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中的流動途徑及血液成分發(fā)生的變化。在講述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就做了一個小小的變動,將課本的示意圖在黑板上直接用文字示意圖表示出來,再結合課本的示意圖及信息庫中的內(nèi)容來幫助學生理解,觀察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另找出其成分的變化在一旁標示出來。就是做了這樣一個小小的變通,學生理解起來,觀察起來就容易多了,而且知識點掌握較先前有所好轉(zhuǎn)。
4.仔細抓特征
演示是生物學科中最常用的一種的教學方法。而在教師演示的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仔細的觀察,且在觀察的過程中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拿花為例吧,在學習花的結構時,有很多教具供我們教師使用,但無論是掛圖、模型、或者說是實物,它都非常的吸引人,因為她是美麗的,惹人喜愛的。這些首先就體現(xiàn)在花瓣上,但一朵花的結構主要結構是不是花瓣呢?一朵花的結構除了花瓣還有哪些呢?這時我們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ò觌m美,但不是花的主要結構。另外雄蕊、雌蕊的數(shù)目各是多少呢?這里又要求我們的觀察要仔細。當然這里又與教師的科學引導分不開,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定能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從而將觀察能力上升一個層次!
要想使生物教學達到新課程標準確定的目標,我們必須重視生物教學中蘊含的能力,把它們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適時向?qū)W生介紹、點撥,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去體驗、體會,逐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