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影
摘 要: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運用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首先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運用的意義,其次從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層遞式教學模式;有效運用
作文教學為小學時期語文學科中的一項重點內容,且作文教學的本質為引導學生將積累的詞匯與修辭手法等應用在某一篇文章中,進而書寫在紙張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作文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思維能力,利于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缺少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因此諸多學生認為寫作是一件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教學效果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有效的方式開展作文教學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運用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中,普遍存在完整性與協(xié)調性不足的現(xiàn)象。在作文教學期間,即使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詞語,然而怎樣巧妙地將詞匯應用在寫作中,怎樣將學生了解的文章創(chuàng)造思路進一步地梳理,成為教師與學生頭疼的一個話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雖然教師盡力設計清晰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然而因作文教學缺少獨立教材的支撐導致教師經(jīng)常以經(jīng)驗進行教授,增加了教師教授的壓力。此外,學生在課堂上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不能時刻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長時間之后便會影響學生自身寫作的效率,甚至使學生對作文的學習產(chǎn)生厭煩情緒,無法保證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層遞式教學模式,主要是把作文創(chuàng)作的過程進行細致劃分,分為多個步驟,比如字詞過程、文章組織過程以及創(chuàng)造擴展過程等,分層次的教授學生,促使學生在寫作期間思路足夠清晰、由淺到深地進行寫作,體現(xiàn)出作文教學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用層遞式教學模式,可以便于學生了解并掌握寫作技巧,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對寫作學習活動產(chǎn)生興趣,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
(一)加強作文基本字詞的教授
因在作文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學生會初步了解一些詞匯,并具有一定的詞匯應用能力,然而這只不過是數(shù)量方面。學生在課堂中認知字詞期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混淆理解字詞基本含義與運用不清晰的問題,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特別是部分成語的領會與應用,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學生應學會使用正確的字詞表述與描述,這些也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的。
對于字詞層次的教學,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習字詞的運用技巧。比如在學習與景色相關的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尋找詞語加以描繪,包括學生熟知的四季或者花朵。在此期間,教師需要盡力避免向學生教授固定的寫作詞匯,也不可以設計固定形式的答案,需要引導學生對字詞的使用進行自主思考與歸納。同時教師不僅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職能,還要及時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因為有些詞匯學生可以充分掌握,但是有些詞匯學生并沒有真正了解其內涵。教師要關注學生對修辭手法的領會,自主地學習與想象,合理地運用字詞。
(二)強化學生觀察能力與描寫能力
對于作文的深層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應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敘述能力,所謂的觀察能力,主要指觀察生活,包括生活中一切學生能夠感知到的人或者事物;所謂的描寫能力,主要指學生眼中看見的、心中想到的,對這些內容進行描繪與敘述,所以描寫是在觀察基礎上延伸的一項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觀察與大膽地講述,將自己眼中看到的事物與現(xiàn)象進行自主描述,任何一個學生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結合自己的思維去描述,例如觀察圖畫,部分學生先觀察遠處的景象再觀察近處的景象,部分學生先觀察大事物再觀察小事物,不管是哪種角度觀察,都比較合理。然而對于章法與表達混亂的學生,便需要教師基于某一個角度認真地對其引導與教授,進而保證學生觀察能力與描寫能力的培養(yǎng)效率,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例如人教版《觸摸春天》一課,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春天的畫面,對學生視覺造成沖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組織學生深入觀察畫面,并積極地將自己看到的景象加以描述,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強化學生的描述技能,使學生在多個角度上感悟春天,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便于作文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培養(yǎng)學生想象與創(chuàng)新意識
在作文教學課程結束之前,教師要組織學生整理寫作內容,從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在文章中加入學生自己的想法與情感。因學生詞匯量存在局限性,所以怎樣引導學生裝飾自己的創(chuàng)作文章,是教師需要特別關注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增添作文的個性化特征,對于相同的文字,不同的小學生在整理與運用過程中便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加大力度引導學生對作文進行想象與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擴展學生的寫作視野,全方位地增強作文的影響力與感染力,凸顯層遞式教學效果。
例如人教版《白楊》一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進相關圖片,吸引學生眼球,在閱讀結束之后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作出一篇關于“我和白楊”相關的作文,活躍學生自身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進而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結束語
將層遞式教學模式運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小學語文教師要掌握層遞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更新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通過加強作文基本字詞的教授、強化學生觀察能力與描寫能力、培養(yǎng)學生想象與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式,全方位地保證作文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愛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90.
[2]姜洪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20(12):175.
[3]秦艷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87-88.
[4]劉艾鋒.層遞式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86-87.
[5]陳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寫作(上旬刊),2015(0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