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霞
摘 ?要: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核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案就是一種能夠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就小學語文學科來說,部分教師經(jīng)常將教案和學案混為一談,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通常都是只寫教案或?qū)W案,沒有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到了實際的課堂上,實施的效果并不好?;诖?,在當前倡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將教案和學案統(tǒng)一起來,實現(xiàn)一體化設計,高效地為學生提供服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案一體化
教案是教師在教授新課之前的教學規(guī)劃與實施方案,一般是以教師如何教為中心,強調(diào)教什么,怎么教,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激活思維,引導其主動探究新知,掌握基礎知識、技能的思想方法。學案的核心則是指導學生怎么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導學,讓學生明白這一課要學什么以及怎么學,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降低學習難度,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發(fā)展和應用的過程。接下來,筆者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為例,介紹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如何進行教學案一體化設計。
一、教學目標設計
設定適宜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標準,依據(jù)課程標準,結(jié)合本課內(nèi)容,制定了教與學的目標。
1.語言積累:會讀課文中6個生字,正確讀寫“搖籃、圍裙、蜷腿、裂縫、添滿、櫥窗”等詞語。
2.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女孩的悲慘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給家人講述這個故事。
3.思維品質(zhì):找出小女孩共幾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學會全面地分析問題;了解作者虛實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品德修養(yǎng):喚醒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以及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體會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二、教學方法設計
本課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難點就是掌握虛實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為此,圍繞教學目標筆者采取了如下教學方法:
首先,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導學案的內(nèi)容如下:
1.多渠道查閱資料,了解安徒生的生平經(jīng)歷及其作品的特點。
2.自讀課文,通過查字典等其他工具,掃清生字、生詞障礙,讀準字音、認準字形,并在課本中的相應位置做好批注。
3.理清課文主要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寫一寫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讀后自己有什么感受?
其次,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小組合作探究等。
最后,在學生學法指導上,主要有: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大意;對比分析課文中幾次擦燃火柴,分析出現(xiàn)了哪些幻覺,希望得到什么,而現(xiàn)實中又是怎樣的;進一步閱讀課文,分析為什么小女孩最后凍死了但嘴上還帶著微笑。
三、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老師想問問大家,每年的除夕夜大家都是怎么過的呢?學生自由回答,如和家人一同吃年夜飯,一起看春晚等。
師:是啊,在除夕夜這一天,我們通常都是和親人們在一起,還有好吃好喝好玩的。但是在遙遠的丹麥國,有一個靠賣火柴謀生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就沒有我們這么幸福了(課件呈現(xiàn)小女孩的圖片),她光著頭、赤著腳到街上去賣火柴。同學們想知道為什么嗎?
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初讀課文
1.字詞讀準確,語句讀通順。
2.認讀生字、詞。
3.交流:這篇文章圍繞賣火柴的小女孩講了哪些內(nèi)容?
4.想象: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處境如何?對比自己今天的生活,談談感受。
(三)合作交流,細讀品味
閱讀1-4自然段,畫出描寫天氣寒冷的句子,通過分析關鍵詞“極”“哆哆嗦嗦”“蜷著腿縮成一團”等,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好處,體會小女孩楚楚可憐的形象,喚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通過進一步提問“小女孩的生活中還有什么是冷的”,引導學生找到體現(xiàn)小女孩家中冷的句子,以及家人和路人的冷漠的句子。
閱讀5-10自然段,小組合作找出小女孩前后共幾次擦然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情景?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表示現(xiàn)實和幻想的句子,初步感知虛實結(jié)合手法。同時引導學生分析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小女孩如此悲慘的命運。
(四)探究釋疑,拓展延伸
閱讀第11-12自然段,針對小女孩最后凍死街頭,卻又說小女孩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討論小女孩是否真的幸福,進一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當時社會的殘酷上去,從而理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像小女孩這樣的窮苦人民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的。再次升華主題,促使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的同情之情。
有個叫劉倩倩的中國孩子讀了這個童話,深受感動,寫下了《你別問,這是為什么》這首詩。請同學們也寫幾句話送給那位充滿幻想、孤苦伶仃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再讀一讀,深情地讀給小女孩聽。
(五)總結(jié)梳理,學習寫法
1.在同學們深情的朗讀中,我們與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產(chǎn)生了共鳴,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走進這個童話世界的。引導學生總結(jié)有感情朗讀、質(zhì)疑思考、討論交流、聯(lián)想入境,都是品味讀書的好方法。
2.這篇童話為什么讓我們?nèi)绱烁袆樱恳龑W生了解作者虛實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案和學案都是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為實施教學任務而精心編寫的。然則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有很多人都沒有真正地理解什么是教案,什么是學案,認為教學案就是教案或?qū)W案。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qū),必須及時糾正過來,才能更好地彰顯教師教的智慧和學生學的智慧。
參考文獻:
[1]徐淑云.核心素養(yǎng)導向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19(34).
[2]閔娜.“導學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