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勤
【摘 ? 要】 ?中職是一個特殊的教育階段,以培養(yǎng)技術(shù)性人才為主。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很強,教師可采用互動性教學策略設計課堂,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思考和交流中,使他們在互動中掌握扎實的機械基礎知識,為后續(xù)深入學習做準備。
【關(guān)鍵詞】 ?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互動性
近年來,隨著國內(nèi)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深入,很多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被淘汰,相應的新式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互動性教學即為其中之一。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需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轉(zhuǎn)變教學形式,運用互動性教學策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其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造高效課堂。
一、設計有效問題,奠定互動基礎
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由于知識邏輯性較強、難度較高,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為確?;有越虒W策略的有效實施,教師首先需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吸引他們主動尋求答案。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圍繞具體的中職機械基礎知識設置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進行互動性教學,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在互動中敢于提出大膽的見解與想法,表達對機械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深化對機械基礎知識的理解。
在《齒輪傳動的類型及應用》教學中,教師詢問:什么是運動副?運動副分為哪幾種?接觸形式分別有哪些?學生回顧運動副的概念和類型;追問:凡是傳動機構(gòu)一般都是傳遞什么?讓他們回答“傳遞運動或動力”。接著,教師講述:摩擦輪傳動、帶傳動、螺旋傳動的傳動效率都比較低,鏈傳動比較高,還有更高的嗎?引出齒輪傳動。讓學生閱讀教材內(nèi)容,思考什么是齒輪?齒輪有什么作用?什么是齒輪副?屬于什么運動副?什么是齒輪傳動?什么是嚙合?組織他們圍繞問題互動,了解齒輪、齒輪副與齒輪傳動等基礎知識。之后,教師講解齒輪傳動的傳動比定義和公式,設置練習題:一齒輪傳動的主動齒輪轉(zhuǎn)速n1=960r/min,齒數(shù)z1=20,從動輪齒數(shù)z2=50,那么傳動比i與從動輪轉(zhuǎn)n2分是多少?引領學生運用課堂所學分析和解決問題。
如此,教師利用一系列問題展開互動性教學,借助問題活化學生的思維,通過課堂練習提升互動程度,使其結(jié)合所學知識處理問題,幫助他們透徹理解和牢固掌握機械基礎知識。
二、營造教學情境,渲染互動氛圍
由于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是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jié)合的科目,學生學習起來枯燥乏味、抽象難懂,很難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也是毫無生機與趣味。在中職基礎課程教學中,要想順利實現(xiàn)互動性教學,教師可利用各種手段營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包括:實物模型、生活素材和多媒體技術(shù)等,以此渲染良好的互動性課堂氛圍,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敢于嘗試動手操作,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整合,讓他們在互動中探學習機械基礎知識,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
在教學《V帶傳動》過程中,教師先帶領學生回顧帶傳動的組成、工作原理和類型等知識,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拖拉機、機床掛輪箱等利用V帶傳動的機器工作視頻,提出問題:在視頻中看到的帶傳動用的是什么帶?他們可以輕松回答出“V帶”;追問:在這兩種機器上分別用到了幾根V帶?使其發(fā)現(xiàn)拖拉機是三根,機床為四根。接著,教師繼續(xù)結(jié)合視頻內(nèi)容引領學生觀察V帶的外形、分類、組成和特點,以及V帶帶輪的常用結(jié)構(gòu)和材料,使其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初步感知。隨后在課件中出示一組不同型號的V帶傳動圖片,搭配相應的參數(shù),包括橫截面尺寸楔角α,基準直徑dd,傳動比i,小帶輪的包角α1,中心距a,帶速v和根數(shù)Z等,要求學生與課本中文字性內(nèi)容相對照,讓他們相互分享各自的理解情況,交流各自所學。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的優(yōu)勢,結(jié)合視頻、圖片等營造互動情境,將抽象的機械基礎知識變得具體化,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從而掌握V帶的基礎知識。
三、遵循學習規(guī)律,提升互動效果
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認識到短時間很難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要利用一段較長的時間輔助學生不斷沉淀與積累理論知識,并鼓勵他們動手操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講授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時,應當遵循教學規(guī)律,堅持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的原則,結(jié)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展開互動教學,設置一些梯度性問題或任務,以此為驅(qū)動讓他們采用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學習。同時,中職教師需做好學生互動思路的引導工作,以免偏離教學主題,幫助他們系統(tǒng)地掌握機械基礎知識。
在實施《離合器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應用》教學時,教師先講述:離合器的種類有很多,嵌入式離合器依靠齒的嵌合來傳遞轉(zhuǎn)矩;摩擦式離合器則依靠工作表面的摩擦力來傳遞;超越離合器可使同一軸上有兩種不同的轉(zhuǎn)速,從動件可以超越主動件。帶領學生初步了解離合器的常用類型及基本工作原理。接著,教師設置互動性學習任務:分別研究嚙合式離合器、齒形離合器、摩擦式離合器、超越離合器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應用,同時搭配相應的機械圖,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學習。之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任務共同學習,使其在互動中學習新知識,讓他們在組內(nèi)交流各自的收獲和遇到的問題,然后整理出來全班交流。教師則倡導學生多方懷疑,鼓勵他們大膽發(fā)問,結(jié)合疑點、難點等進行著重講解。
上述案例,教師運用任務驅(qū)動法搭配互動性教學的實施,組織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幫互助,通過同伴教學的方式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并做好互動思路引導工作,達到良好的互動效果。
總之,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結(jié)合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引入互動性教學,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教學形式,靈活運用多種互動手段,提倡他們在課堂上自由討論和溝通,使其思維發(fā)生碰撞,在互動中深化學習和理解機械基礎知識。
【參考文獻】
[1]顧立丹.提升信息化技術(shù)手段,促進中職機械基礎教學[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9(08):152-153.
[2]馬良,于靜.機械基礎課程“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南方農(nóng)機,2018,49(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