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易安
時下常有人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獲取知識的能力強、渠道多,整體知識水準比以往的同齡人都高;但是,責任心方面卻不敢恭維。由于家長的溺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本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的洗臉、穿衣等力所能及的事,家長總是代勞,使孩子失去了擔當?shù)臋C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自立能力。
有人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窮人的孩子很小就經(jīng)歷了生活的艱辛,并早早地投入到分擔家庭重擔的勞作中,造就了孩子超強的自立能力。
在我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見證了幾撥學生的成長歷程。幾番回首,眾多學生的音容笑貌隨時間的流逝大都逐漸模糊,但我剛踏上工作崗位時與學生跋山涉水歷經(jīng)磨難背書回校的情景,不僅至今不忘,而且越來越清晰。
那年我剛過18歲,帶著憧憬,也帶著可以掙錢養(yǎng)家的責任,走出了師范學校的大門,分配到偏僻的重慶大巴山地區(qū)處于深山高處的竹晚村校。臨近9月,母親為我準備了行囊:一口陳舊柏木箱子,兩床用舊棉被重彈的翻新棉被。報到那天,由于父親執(zhí)意陪伴,我們父子倆沿著羊腸小道,攀著藤巖,爬了兩個多小時來到學校。學校在山的盡頭,由一處古廟改建而成,前面是懸崖峭壁,后面有一片開闊地,500米外屋舍掩映起落,儼然世外桃源。
我接手五年級,并擔任班主任,全班有27名孩子。我很快就和山里娃熟悉了,孩子們的單純和懂事讓我感動。
剛開學一周,中心校派人送來書面通知,讓村校教師去中心校領取教材書本。接到這個通知,我心急如焚:幾十個孩子的書本我怎么搬回學校?請教其他兩個民辦教師,說村校的書本都是選取高年級大點的孩子去背回來。于是我班就擔負起把全校教材書本背回校的任務。
去背書那天清晨6點,20多個孩子穿上過年才能穿的新衣褲,背著大小形狀不一的背簍早早來到學校。孩子們想著馬上要下山一趟,顯得興奮不已,或麻雀鬧林般嘰嘰喳喳嚷個不停,或小猴般在操場上上躥下跳。6點半左右,我宣布集合,強調(diào)了幾條注意事項:遵守紀律,統(tǒng)一行動,不得擅自脫隊,不得貪玩亂跑。
在我“出發(fā)”的號令聲中,孩子們背上背簍,小跑似地向30公里外的中心校進發(fā)。下山由于一路輕裝,一個半小時不到,我們就到了中心校所在的街上。雖然出發(fā)前反復強調(diào),但孩子們到了熱鬧的街面,早已不聽呼喚,這里停停,那里瞧瞧,時不時還購買一小袋食品或一個玩具……其實我也沒有閑著,在鬧市中購買了不少的教學用品和生活用品。由于竹晚村校到街上路陡且遠,上山后就不想下山,所以每次下山都要用足機會購買必需的生活用品。
到了中心校,來到事務處,開票,簽字,領書。在班長陳發(fā)明的帶領下,孩子們將背簍一字排開,根據(jù)自身力量的大小,每人30斤左右,有序地將書本放入背簍裝好,我也背上教學、生活用品和教學參考書。在我又一聲“走”的號令下,孩子們相互提起背簍,背上肩頭,在返程中向出發(fā)地“開拔”。
由于身負重物,返回可沒來時的輕松。沿著彎彎曲曲的河道,在走走歇歇間,不到半小時,我已經(jīng)兩腿發(fā)軟,氣喘吁吁;孩子們的頭上也冒出晶瑩的汗珠兒,往下滴落。我們索性脫下外套,只穿汗衫和背心兒,頑強地向?qū)W校靠近。
在似乎無盡的河道中走了一個半小時左右,終于到了竹晚村與長水村交界地,那是兩河相匯處的“陡嘴河灘”,我們需要蹚過河灘再爬陡嘴。由于剛下過雨且經(jīng)兩河沖刷,河灘形成了一個又寬又深的水塘。我們脫下鞋襪放入背簍,班長劉發(fā)明領頭,我居中(好照應兩頭的孩子),大個子陳勝華斷后,相互手牽著手,腳觸石頭,沿著水塘最邊緣的沒過腿肚的淺水路道,小心翼翼地挪動著腳步。突然付魏群“哎呀”一聲驚呼,腳下一滑,將要跌倒。我高呼一聲“別慌,抓緊!”在她旁邊兩個孩子的拉拽下,付魏群站穩(wěn)了腳跟。待隊伍穩(wěn)定后,我出列站在河心,一個一個接送孩子平安到達了彼岸?;仡^看看水塘綠幽泛光,心有余悸。
在水塘邊的休息地(河灘空壩,經(jīng)過路人修整,供行人休息),我們放下背簍,就著石頭席地而坐。幾個孩子大聲吆喝著:“喝水了!”他們來到一處人工筑起的涼水坑邊(坑里的水是從地下沁出的泉水),趴下身子,雙手撐地,如飲牛般“咕咕”灌上幾大口。我也學孩子樣,喝上幾口,山泉的沁涼直入心肺。
我們休息了半個小時,養(yǎng)好精神,背上背簍,隊形不變,向最艱險的“陡嘴”攀登?!岸缸臁笔钱?shù)厝藦墓P直陡峭的山間開鑿的一條石梯路,返回學校必須經(jīng)過“陡嘴”的考驗。孩子們顯然經(jīng)過多次鍛煉,爬陡嘴的經(jīng)驗比我強,他們放下“前肢”觸地,盡力讓背簍平衡,合著腳步一步一步艱難地往上爬。
一步,兩步,三步,四步……孩子們數(shù)著梯步,無盡的梯步似乎始終不到頭。
攀登了將近四十分鐘,梯步結(jié)束,終于看到了在綠綠的青松林尖飄揚的紅紅的旗子。孩子們大聲疾呼:“到家嘍!到家嘍!”這時不再有高坡低坎,孩子們不知道哪來的力量,一陣小跑奔回學校。
回到學校,我們才感到真正的累。放下書本,一個個癱坐在學校操場的石沿邊。
這種“背書”歷程,是竹晚村校每個孩子都必須經(jīng)歷的。
一個孩子再聰明、有知識、有技能,但缺乏責任心,將是不健全的人。責任心往往比知識和技能更重要。有了責任心,他才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才會充分發(fā)揮潛能,做好想做、該做的事;有了責任心,才會更自尊,更尊重他人,與人和諧相處,合作共事,做好別人求助的事;有了責任心,才會更自信,勇敢進取,不斷前進,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一個人唯有通過擔當,有了“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經(jīng)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可能由此出發(fā),自覺地選擇和擔當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大山里的孩子擔當起了洗衣、做飯、種地、喂豬、照顧老小等家務勞動,女孩沒有“大小姐”般嬌氣,男孩沒有“小少爺”般任性,都有清泉般的純樸和謙遜。
只有經(jīng)歷了生活中的擔當,才能學會自立,這也是教育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