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桂強
【知識與技能】
1.能夠背誦《論語》中有關“孝”的經典語句。
2.聯(lián)系生活,結合歷史,理性解讀儒家的“孝”文化。
【過程與方法】
1.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理解“孝”文化。關注學生對文本的最初感覺,這是教學的起點。
2.能夠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從而加深對“孝”文化的整體理解。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本課的學習,在新的時代,青年學子需要弘揚“孝”文化。
(《〈論語〉選讀》(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編,語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6月第3版),2005年,該教科書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初審,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選修),屬于國家規(guī)定的“文化論著研讀”系列選修課的一種。本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正確解讀和批判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2006年以來,浙江在全省普通高中開設了這門課程)
【授課年級】高三年級上學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人文底蘊深厚,涌現(xiàn)出了許多著名詩人,唐代大詩人孟郊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有一首《游子吟》,傳唱了上千年。我們一起來溫習一遍:“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這首詩贊頌了一種母愛,是一種感恩之情,是孝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靶ⅰ笔侵袊幕暮诵脑?。我們了解“孝”文化,要從中國文化的源頭找起,中國文化的源頭是先秦諸子。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是儒家文化,其代表著作是“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詩》《書》《禮》《易》《春秋》。其中《論語》特別受后人推崇,被譽為“東方人的《圣經》”。梁啟超先生說:“《論語》為兩千年來國人思想的總源泉!”今天,讓我們走進《論語》,一起解讀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所提倡的“孝”文化,進而加以弘揚。
二、什么是“孝”
《論語》一書,共出現(xiàn)“孝”字18次。據考證,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xiàn)“孝”字?!靶ⅰ钡淖w()是一個會意字。我們請兩位同學描述一下這個字的結構:因為人老了,彎腰弓背,手拄拐杖,一副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下子作服侍狀?!稜栄拧分小靶ⅰ钡慕忉屖恰吧剖赂改浮?。《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即奉養(yǎng)父母之義。
三、日常生活中的“孝”
蘇東坡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同一個事物,不同人的理解是有差別的。對“孝”的理解,也是因人而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怎樣盡孝,請同學們談談你的看法。(自由交流)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了解學生對“孝”的最初理解,這是教學的邏輯起點。教學要以學生現(xiàn)有水平為出發(fā)點,不能以教師的水平為出發(fā)點)
四、“孝”的三種境界:孔子及其弟子心中的“孝”
剛才大家各自談了自己理解的“孝”,那么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所提倡的“孝”是什么呢?在《克己復禮》一課中有三處談及“孝”。老師翻閱《論語》全書,將其他有關“孝”的材料匯集起來,又補充了《孝經》中的一則材料。請同學們結合這些資料,談談孔子及其弟子心中的“孝”。共有16則,請任選一則,先讀原文,然后談自己的理解,并寫下來。(自由交流)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細讀文本,探求孔子及其弟子的“孝”文化)
對父母應當如何盡“孝”,仿用王國維的“境界說”,可以說有三種境界,請同學們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概括出哪三種境界,并推舉一人發(fā)言: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
——王國維《人間詞話》
1.孝之始:養(yǎng)身
對父母的“孝”,最低境界是讓他們吃飽穿暖,有基本的醫(yī)療保障。正如,孔子弟子所說: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p>
【譯文】子夏說:“對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竭盡全力;服事國君,能獻出生命;與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可信。這樣的人,盡管他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了?!?/p>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現(xiàn)在所謂的孝,只是說能贍養(yǎng)父母。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yǎng),如果對父母不敬,那么贍養(yǎng)父母和飼養(yǎng)狗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子游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現(xiàn)在一般人理解的孝,認為能夠贍養(yǎng)父母就行了。但這是不夠的?!爸劣谌R,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家里養(yǎng)只狗、養(yǎng)匹馬,也能喂得很好,讓它吃飽;如果對父母沒有“敬”,何以別乎?沒有敬,你對父母的贍養(yǎng)和你養(yǎng)一只狗、一匹馬有什么區(qū)別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如果只講贍養(yǎng),現(xiàn)在可能有些人對于自己的寵物狗比父母還要好。如果沒有對父母的“敬”,那又怎樣區(qū)別呢?孔子強調的是敬,不只是能夠贍養(yǎng)。
2.孝之中:養(yǎng)心
對父母的“孝”,第二個境界是尊重他們、理解他們,讓他們心情愉快。正如,孔子弟子所說: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譯文】子夏問什么是孝,孔子說:“難的是對父母要和顏悅色。有事情,年輕人去做;有酒飯給父兄吃,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色難,就是要能夠保持一個非常好的臉色。不只是有事兒女做,有好吃的給父母,而是始終保持好的臉色。父母臥病在床,不管多么麻煩,多么辛苦,兒女在侍奉的時候都要保持和顏悅色。
孝不僅僅是形式,而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真摯情感?!抖Y記·祭義》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睂Ω改敢袦睾偷膽B(tài)度、愉快的臉色和委婉的面容,這才是對父母的尊敬。
3.孝之終:養(yǎng)志
對父母的“孝”,最高的境界是能夠繼承父志和成就一番事業(yè)。
《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引用了《孝經》中的話:“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笨梢哉f這是司馬遷忍辱茍活撰寫《史記》的主要動力,也是他繼承父親遺志的體現(xiàn),是大孝的表現(xiàn)。司馬遷可以說是一位奇男子,一位大孝子。而陸游的《示兒詩》中,詩人希望他的后人一定要實現(xiàn)國家的統(tǒng)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種充滿愛國熱情的父志,是完全應該繼承的。
作為高中生,對父母盡孝,不只是在物質上回報父母,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父母,多與他們溝通,完成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兒女事業(yè)上有成就,父母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凡為國家民族建功立業(yè)的人,就會給父母帶來榮耀,這也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板書】“孝”的三種境界
(1)養(yǎng)身(衣食住行)
(2)養(yǎng)心(和氣敬愛)
(3)養(yǎng)志(建功立業(yè))
4.質疑解惑
宋人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睍x進去,還要能夠跳出來。同學們在閱讀孔子及其弟子談“孝”的言論后,有什么困惑呢?可以來談一談。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rǎng)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譯文】葉公告訴孔子:“我們鄉(xiāng)黨有一個正直的人,他父親偷了羊,他告發(fā)了父親?!笨鬃诱f:“我們鄉(xiāng)黨的正直的人不是這樣。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正直就在這中間了?!?/p>
五、踐行中國傳統(tǒng)的“孝”文化
1.自春秋戰(zhàn)國以后,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思想。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都推崇孝道,歷朝都有選拔孝子做官的慣例。漢代有“舉孝廉”,就是推舉孝子和廉吏當官;唐代設有“孝悌力田科”;清代設有“孝廉方正科”。
2.元代郭居敬編錄了《二十四孝》。它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huán)境、不同行為行孝的故事匯集而成,是中國古代弘揚儒家“孝”文化的通俗讀物。課前已經讓大家選取其中一則寫下自己的體會,下面請同學進行交流,與大家分享。(5人)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踐行傳統(tǒng)“孝”文化)
六、總結
有人將“孝”看成是封建主義的內容,這是不恰當的。對家人的愛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是任何社會都要提倡的。
浙江不單是一個經濟大省,也是一個文化大省,非常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建設。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等聯(lián)合在全省開展“發(fā)現(xiàn)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評選活動,其中有一項是“孝老愛親”獎項,這是對“孝”文化的大力提倡。
當前,我們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不但要對陌生人友善,更要對我們的親人父母友善,懂得“克己”,懂得“事之以禮”!
【問題探究】
時代的腳步在不斷向前邁進,我們對“孝”文化的理解,既要有傳承,又要有創(chuàng)新。2012年,全國婦聯(lián)老齡工作協(xié)調辦等單位制定了新的“二十四孝”行動標準,請同學們課后去查閱這二十四條標準,談談你的看法,并寫在隨筆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