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麗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中兒童文學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做好小學語文教育,就需要發(fā)揮兒童文學作品的作用,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論述了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教育 地位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號:1003-9082(2019)10-0111-01
新課程教育不斷深化改革,逐步由過去注重成績向著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轉變。但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一直根深蒂固,使得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直存在教學方式不合理,教學缺乏趣味性的現(xiàn)象,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兒童文學作品,對啟迪學生心智,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有很大幫助。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特點,保證教學的多樣性,發(fā)揮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道德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融入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一個完善的道德觀念。在很多兒童文學作品中都描繪了豐富飽滿的藝術形象,這些形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少兒通過學習這些文學作品,能夠在他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觸動,使學生在閱讀故事之余判斷事物的對與錯,從而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并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進一步對學生的思想性格、理想、意志產(chǎn)生積極影響。
2.提高審美水平
在過去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材所選擇的文章偏向于教育性和真實性,缺乏對少年兒童的審美教育。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材作出了更新?lián)Q代,在教學中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引入兒童文學作品,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價值有很大幫助。兒童文學作品與其他文學作品相比具有語言通俗、簡練、故事生動、形象,色彩搭配、語言描寫科學合理的特征。通過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故事情景當中充分感受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在閱讀情景當中更好的體會美感,開展審美能力培養(yǎng),促進小學生形成真善美的特性,讓小學生從小就能夠感受世界的美好。此外兒童文學作品還能夠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高尚的藝術氛圍,學生在這樣的藝術氛圍當中,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態(tài)度去學習。
3.提升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
兒童文學作品相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具有趣味性、豐富性、創(chuàng)造性、教育性和審美性等多重功能。由于兒童文學作品的獨特語言風格,輕松幽默的表達方式,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創(chuàng)作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兒童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模式,能夠更有利于帶動少年兒童的創(chuàng)作激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以更加飽滿的興趣和能力開展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能力。通過將兒童文學作品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還能夠進一步增加學生的閱讀視野,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擴大閱讀范圍,擺脫小學語文教材的束縛。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豐富閱讀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提升創(chuàng)作能力有很大幫助。
4.語文課堂的有效延伸
除了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一部分兒童文學作品之外,兒童文學作品的數(shù)量龐大,種類形式多種多樣。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通過積極向兒童推廣適合他們的文學作品,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充分認識到兒童文學作品是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的延伸,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積累課外知識,填補課堂中學習不到的知識有很大幫助,它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另外在課外閱讀中通過向學生推薦相應的兒童文學作品,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少兒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還能夠進一步延伸課堂教育,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和家長不管在課上和課下應該鼓勵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實現(xiàn)小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對策
1.根據(jù)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的應用兒童文學作品的教育功能,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兒童文學作品的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一方面教師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擺脫過去教師高高在上的教學地位,善于從小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理解兒童文學作品,要尋找到作品當中的趣味點,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興趣。另一方面在開展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保障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的針對性。在具體的教學方案設計時,一定要結合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特點,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教學效率。在利用兒童文學作品開展教學時,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需求,這樣能夠保證小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融入故事當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發(fā)揮兒童文學作品的輔助教學作用
教師在應用兒童文學作品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相應的作品進行有效的分類,將兒童文學作品劃分為童話、寓言、詩歌等幾個類別,然后按照具體的教學需求選擇不同的兒童文學作品,開展針對性教學,這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越來越多的兒童文學作品出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這足以表明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文學作品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輔助作用,整個教學過程仍然以教材為主。兒童文學作品的引用只是作為拓展學生視野,增加學生閱讀量的重要途徑。在兒童文學作品引入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課堂的人文價值,保證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3.提高兒童文學作品的美育教育功能
兒童文學作品內(nèi)容豐富,題材形式多種多樣,具有教學的趣味性且文本中所表達的內(nèi)容真摯、感染力較強。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優(yōu)美語句段落和表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他是美育教學的重要方式。另外兒童文學作品引入過程中,還應該注重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知能力和總結能力。
參考文獻
[1]翟亞妃.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J].亞太教育,2019(2).
[2]于春紅.探究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高新區(qū),2018(11).
[3]夏遠輝.淺析兒童文學之于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