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婧,郭利華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人民醫(yī)院 (江西萬載 336100)
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臨床不斷研究新型安全有效治療復雜結石患者的方法,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因具有痛苦程度輕微,結石清除率高,術后恢復快的特點,被臨床醫(yī)師以及患者廣泛接受,成為臨床首選的治療多發(fā)結石患者的方法[1]。但因該手術時間長,術中灌洗液應用量大,會降低患者體溫,并發(fā)寒戰(zhàn)、躁動,影響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以及神經系統,影響手術效果以及患者預后。為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臨床提出在手術實施過程中結合保溫護理。本研究探討綜合保溫護理在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術中低體溫預防中的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醫(yī)院行PCNL治療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35~66歲,平均(50.2±3.5)歲;單側PCNL 20例,雙側PCNL 1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4~64歲,平均(50.0±3.1)歲;單側PCNL 17例,雙側PCNL 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術前檢查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心電圖無異常,術前體溫36.5~37.5℃,經靜脈腎盂、X線腹片造影檢查確診,實施氣管插管麻醉,既往無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肝腎臟器功能障礙。
1.2.1 手術方法
兩組均實施PCNL治療,患者行全身麻醉或持續(xù)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體位,經尿道采用德國史托斯storz膀胱鏡實施患側輸尿管插管,B超定位后進行經皮腎穿刺,于腎鏡、碎石器械輔助下粉碎結石,使用灌洗液將結石沖出體外。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術前做好準備工作,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為24℃,常溫輸注灌洗液以及藥液,用常規(guī)消毒液消毒患者手術區(qū)域皮膚,患側貼手術薄膜貼,棉被覆蓋術野外裸露皮膚。
觀察組采取綜合保溫護理。(1)術前護理: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為22~25℃,濕度為40%~55%,預熱術中輸注的血液或液體,預熱最佳溫度為37℃;術前1~2 d進行訪視,叮囑患者做好保暖措施,病房溫度應高于22℃,避免感冒受涼。(2)麻醉期間體溫護理:在高齡體弱患者手術時,可適當調高2℃室溫;麻醉誘導前,對注射區(qū)皮膚進行加溫處理;術中,用被單包裹患者的裸露部位,維持患者體溫為36~38℃。(3)灌洗液保溫護理:灌洗液放于恒溫箱中維持為34℃;另準備500 ml等滲0.9%氯化鈉注射液,放入65℃恒溫水箱中,調控術中恒溫0.9%氯化鈉注射液,方便術中使用;使用灌洗液時,術野內可放置一條粘貼手術巾,避免灌洗液浸濕手術單導致患者體溫下降。
(1)觀察并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輸液量以及灌注量。(2)觀察并比較兩組術前、手術15 min、手術45 min、手術結束前的體溫。(3)觀察并比較兩組術后躁動、寒戰(zhàn)(術后患者主訴有寒冷感覺,且合并肢體顫抖)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時間、輸液量以及灌注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輸液量以及灌注量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輸液量以及灌注量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輸液量(ml) 灌注量(ml)對照組 30 152.5±11.0 1 369.5±158.2 17 560.9±4 169.0觀察組 30 148.5±10.5 1 365.8±155.9 17 458.2±4 159.9 t 1.441 0.091 0.096 P 0.078 0.464 0.462
兩組術前體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15 min、手術45 min以及手術結束前體溫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體溫比較(℃,±s)
表2 兩組體溫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前 手術15 min手術45 min手術結束前對照組 30 36.6±0.3 36.4±0.1 35.9±0.1 35.8±0.2觀察組 30 36.5±0.4 36.6±0.1 36.5±0.2 36.5±0.1 t 1.095 7.746 14.697 17.146 P 0.139 0.000 0.000 0.000
對照組術后寒戰(zhàn)10例(33.3%),躁動11例(36.7%);觀察組術后寒戰(zhàn)1例(3.3%),躁動2例(6.7%);觀察組術后寒戰(zhàn)、躁動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02、7.95,P<0.05)。
體溫是人體的一項生命體征,恒定體溫才能維持身體正常代謝,若體溫驟降,會導致身體代謝紊亂,影響正常身體功能,嚴重會導致死亡[2]。隨著手術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新型有效的手術方法被臨床廣泛應用,然而,在外科手術中,患者肢體以及內臟等暴露面積大且時間長,同時,麻醉藥物、補液會抑制患者身體調節(jié)溫度的機制,極易導致低體溫的發(fā)生[3]。低體溫會嚴重危害手術患者的身體情況,即便是輕度低體溫,也會導致患者并發(fā)多種疾病,影響手術效果。為了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不斷提高對外科手術中體溫變化的關注程度。
PCNL為臨床治療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的主要方法,術中為了徹底清除結石,需實施多通道取石,手術時間長,而且為了取凈結石,術中需經足量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增加患者術后發(fā)生低體溫的概率,導致患者出現寒戰(zhàn)、躁動等不良事件[4]。在患者體溫下降0.5~1.0℃后,其寒戰(zhàn)發(fā)生率增加,同時耗氧量增加,血糖水平升高,增高了循環(huán)中樞系統的興奮度,導致血液以及心率指數明顯波動[5]。而且術中應用麻醉藥物會影響身體固有的體溫調節(jié)系統,導致患者體熱大量流失,因此PCNL患者發(fā)生低體溫以及寒戰(zhàn)的概率相對較高。為了降低術后低體溫發(fā)生率,臨床提出加強術中及術后的護理干預,做好相應的保溫護理,預防寒戰(zhàn)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15 min、手術45 min以及手術結束前體溫均高于對照組,術后寒戰(zhàn)、躁動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在于,低體溫的發(fā)生與術中大量輸注液體,應用麻醉藥物以及術中皮膚裸露等因素相關,針對這些原因實施綜合保溫護理,術前進行手術室調溫控制,術中對輸注液體以及灌注液進行預熱處理,可降低患者因注射低溫液體而發(fā)生寒戰(zhàn)、體溫下降等不良事件的概率[6-7]。而且術中注意包裹患者裸露的非手術區(qū)域,做好患者身體的保溫處理,同樣可避免患者體溫下降。
綜上所述,PCNL患者實施綜合保溫護理,可使患者維持術中體溫恒定,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