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艷
浙江省湖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本文通過對68例中風后遺癥患者進行臨床分析,探究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療效及其對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收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中風后遺癥患者68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5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4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7.92±6.36歲;病程1個月~2年,平均病程1.10±0.53年;出血性中風24例,缺血性中風10例。治療組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齡為44~70歲,平均年齡58.81±6.29歲;病程2個月~2年,平均病程1.24±0.61年;出血性中風26例,缺血性中風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對68例中風后遺癥患者進行治療,其中對照組34例患者,給予阿司匹林(廣東九明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1139),每日1次,1次100mg;銀杏葉膠囊(湖南漢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6289),每日3次,1次0.25g。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進行治療,本方組成為:黃芪60g,當歸、川芎各30g,赤芍、地龍各15g,紅花、桃仁各10g。湯劑由本院中藥制劑室進行煎煮,每日1劑,日3次溫服。連服1個月,觀察療效。
3.1 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觀察并記錄分析兩組中風后遺癥患者偏癱、功能障礙、失語等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颊咂c、功能障礙、失語等癥狀顯著改善為顯效;患者偏癱、功能障礙、失語等癥狀明顯好轉(zhuǎn)為有效;患者偏癱、功能障礙、失語等癥狀無明顯緩解甚至加重為無效。
3.2 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肢體運動功能Fugel-Meyer(FMA)評分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FMA評分均呈上升趨勢(P<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趨勢更明顯(P<0.05),說明治療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更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差值34.44±3.66△22.35±2.48組別治療組對照組例數(shù)34 34治療前31.27±7.32 32.59±7.46治療后65.71±10.53#△54.94±9.15#
3.3 臨床療效評價:比較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9.41%,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4.12%,治療組臨床治療效果更好,臨床總有效率更令人滿意(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氣虛血瘀型中風患者往往素體虧虛,因勞倦、情志等病因驟然起病,產(chǎn)生瘀血等病理產(chǎn)物阻滯脈道,進而引起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上犯腦脈而發(fā)為中風。補陽還五湯具有補益氣血、活血行氣、祛瘀通絡的功效,是王清任所創(chuàng)“氣虛血瘀”理論的經(jīng)典之方,主治中風后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病癥。方中以黃芪為君藥,補氣效果極佳;當歸補血活血,為本方臣藥,主治血虛血瘀之證;川芎行氣活血;赤芍散瘀止痛;地龍通絡;紅花活血化瘀;桃仁破血行瘀。全方以補氣藥為主,配合活血藥,令氣旺血行、瘀去絡通,共奏補氣行血、祛瘀通絡之效。
綜上所述,補陽還五湯可補氣行氣、活血祛瘀、通經(jīng)活絡,對中風后遺癥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可修復神經(jīng)功能缺損,消除臨床癥狀,臨床效果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