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央 孫津津 徐秀玲 董萍培 馬 嫻
浙江省杭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早期妊娠的孕婦常伴有失眠癥狀,如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將嚴重影響孕婦身心健康以及胚胎或胎兒的正常發(fā)育。對于妊娠這個特殊時期,在用藥上受到限制,中醫(yī)外治療法在治療早期妊娠失眠中體現(xiàn)出優(yōu)勢。本文采用醋調制吳茱萸顆粒劑穴位貼敷進行輔助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選擇我科2016年10月~2018年12月住院的早期妊娠患者中符合失眠診斷標準[1],并辨證屬心腎不交型的患者6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治療組年齡24~36歲,平均31.28±3.25歲;停經(jīng)34~62天,平均50.82±2.81天;體質量指數(shù)(BMI)17.2~22.3kg/m2,平均 20.28±3.06kg/m2。對照組年齡 25~38歲,平均32.15±4.78歲;停經(jīng)33~68天,平均49.52±3.56天;BMI17.8~23.1kg/m2,平均 21.06±2.56kg/m2。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酸棗仁顆粒劑15g睡前沖服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吳茱萸顆粒劑10g用食醋調制成糊狀,于每日17時貼敷至雙側涌泉穴位,用6cm×6cm大小貼敷覆蓋固定,貼敷4~6小時后臨睡前取下。每天貼敷1次,1周為1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量表[2]評定,包括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睡眠效率、日間功能障礙及催眠藥物,共分為7個維度。各維度均按0~3等計分,總分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在治療前及治療后3周各評價1次。
3.2 療效標準:參照國際通用睡眠效率值公式及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來擬定。痊愈:癥狀完全或者基本消失,睡眠率≥75%,并停服安眠藥;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睡眠率≥65%,并停服安眠藥;有效:癥狀有所改善或者部分癥狀改善,睡眠率≥55%,基本停止服用安眠藥或者用藥量減去3/4;無效:未達上述標準者。
3.3 結果:治療組有1例出現(xiàn)皮膚瘙癢,對照組1例因出院未完成治療后評價。具體結果分述如下。
3.3.1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x±s,分)
3.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腎乃先天之本,若婦女素體腎虛,加之妊娠后擔憂焦慮,易思慮勞神過度,耗傷心腎之陰,造成心火偏亢,失于潛降,腎水不能上承,以致心腎不交,故見心煩少寐、驚悸多夢等失眠癥狀。本次臨床觀察結果顯示,吳茱萸穴位貼敷雙側涌泉穴可有效輔助緩解患者的失眠癥狀。其作用機理可能與以下四方面相關。①藥物功效:吳茱萸性辛溫,歸足少陰腎經(jīng),具有引火下行、安神定志的作用。醋,舊稱“苦酒”,性溫味酸苦,用醋調制吳茱萸,即用其酸收之性以制約吳茱萸之辛散,從而加強藥物療效。②藥物的透皮吸收:藥物通過體表皮膚的穴位直接吸收,無肝的首過效應和胃腸道的影響,從而提高了藥物生物利用度。③經(jīng)絡腧穴作用:涌泉穴為足少陰腎經(jīng)之井穴,也是升降要穴,可以引氣血下行,具寧心安神、滋陰降火等功效。④子午流注法:17~19時為腎經(jīng)最旺的時間,故在該時間內選擇在足少陰腎經(jīng)的井穴上進行穴位貼敷治療,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