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開寶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再單純地使用講授式教學方法,不能以教師為主體進行“填鴨”式教學,而應以學生為主體,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學模式。本文以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為例談談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并得到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組合作;高中地理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1-0223-01
1.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課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填鴨”式教學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它們已經不適應現(xiàn)代化素質教育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于高中地理教學而言更應如此。高中地理學科綜合性很強,它不僅涉及自然科學,還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多方面知識。比如環(huán)境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就是高中地理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不能直接將導致環(huán)境問題的原因等知識講授給學生,應該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找到答案,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獲得能力的提升。
2.獲得理論支撐培養(yǎng)學生合作
教師剛剛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他們習慣了讓學生獨立思考、一問一答的學習方式,突然間要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解決某些問題,教師找不到方法,學生迷茫。因此教師首先進行了理論知識的學習,找到理論支撐、找到合作的方法。
在進行進行之初,發(fā)放問卷調查時,我發(fā)現(xiàn)不止是老師對小組合作學習一頭霧水,學生更是摸不清東西,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明白“孤狼”模式作戰(zhàn)不如“大雁”團隊作戰(zhàn)的取得的效率高。還要進行學習方式培訓,在班里下發(fā)了相關資料,向學生介紹各種先進的學習方式。如:介紹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優(yōu)點、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學生產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的等。
3.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
在每一個班級當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都存在著差異。若對這些學生都實行同樣的教學方案,就會很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如講授的知識過于簡單,對于基礎和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就沒有拓展的空間,講授的知識過于復雜,對于基礎知識相對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就會很吃力,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科學合理地將學生進行分組,以便兼顧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每一位學生的地理知識都能夠得到提升。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成績等把學生分為基礎組、提高組和拓展組,其中把能夠自主學習的學生分進拓展組,把學習成績較好、具有一定基礎知識的學生分進提高組,剩下的學生可以分進基礎組。在布置課堂作業(yè)時,教師還可以把拓展組的幾名學生插入到基礎組當中,再把提高組的幾名學生插入到拓展組,通過這種形式的組合可以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帶動作用,以此促進每個小組共同完成課堂作業(yè),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能夠在地理知識課堂上有所收獲。
4.營造和諧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
根據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高中的教學模式大多還是以教師講課為主,缺少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時間,這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參與性與積極性,致使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失去興趣,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應該針對此類現(xiàn)象,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給予學生更多的互動時間,為他們營造出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在教學“各個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列舉幾個經典地區(qū)的氣候情況,如哈爾濱、北京、新疆等地區(qū),然后讓學生提前以小組的形式搜集各個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并針對每個地區(qū)的氣候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制作一份全面的氣候報告。之后,每一個小組要派出一位代表對該報告進行講解,其他小組進行點評。小組成員通過組內討論與組外點評可以對“各地區(qū)氣候特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便可以輕松總結出我國的整體氣候特征。在這樣一個和諧、歡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可以做到全身心投入,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5.優(yōu)化基礎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
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中,為了確保合作學習取得良好的成效,教師必須合理評價不同學習小組的成員。這樣一來,可以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激勵作用,并引導學生形成合作的觀念和意識,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在設計獎懲制度時,教師可以針對小組中一些濫竿充數(shù)的學生,設計獨特的內容。如在高中地理教學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只能看到一部分學生在積極討論,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一言不發(fā),甚至在開小差。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小組內的不同學生配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明確個人分工,并要求組員之間相互監(jiān)督,促使組內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討論和學習中。對于學習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批評他,這樣很容易適得其反,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而是可以通過側面的引導和評價,讓這些學生能夠認識到地理學習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學“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時,由于這一問題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沒有直接聯(lián)系,所以學生表現(xiàn)出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不僅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還出現(xiàn)了不遵守課堂紀律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采取討論后隨機點名的方式,要求學生通過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然后進行回答。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產生一定的緊迫感,進而主動地參與討論學習。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傮w而言,教師的合理評價能夠使學生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合理、有效。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課程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學習方式。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積極引導學生吸收、內化。教師之間也應該經常開展小合作,不斷的進行學術探討,不斷反思、改進,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種真正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打造高效課堂的同時也解放了老師,讓課堂真正輕松起來。
參考文獻:
[1]林群來.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課教學中的運用[J].城市地理,2015(4).
[2]陳家勝.高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索[J].廣西教育,2015(2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