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暢
摘要:審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我們中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取代的教育價值,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還能夠塑造美好高尚的精神世界。初中階段由于同學們正處在想象豐富、情感純真的年齡段,無疑最能啟迪學生對于世界的感知與想象、喚醒生命體驗、滿足我們對于高尚人生的審美期待。以下筆者主要就審美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審美教育;中學教育;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1-0180-01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促進個體的發(fā)展,以在適應社會的價值取向中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時代飛速的發(fā)展、人價值取向的多元化都不斷地推動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審美教育作為新課改浪潮中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早已是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的內容。審美教育本身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個人創(chuàng)造性等特點,有助于激發(fā)感知力、想象力,對人情感的豐富,精神家園的構建,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拓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美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是一個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是感性的、趣味的和人格的教育,與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有直接的關系。美育在中學教育中具有以下作用:
1.進行感性的教育
感性的教育即保持形象化和直接性的方式方法表達的教育方式,感性是理性的補充,也就是說感性教育補充了理性教育中的不足,他教會人們以形象化的眼光看事物。美育的感性具體表現在泄導和升華。
第一,正確的情緒宣泄。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正確的有效的引導,教會我們以合理的方式來宣泄情緒。有感知外物的需求,正如荀子所說:“故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聲而聲樂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至繁婦女莫眾焉;形體好佚而安重閑靜莫愉焉;心好利而谷祿莫厚焉?!睂θ说母行?,既不能否認其合理要求,又不能任其放縱,而是讓它得到正當的抒發(fā),健康的發(fā)展。美育,就是避免了人們以理性極端壓迫的方式釋放情緒的教育方法,將生活中的壓力,壓迫在心里的不快以健康的方式釋放出來,當人們感官受到外界刺激后感情就會不自然的不斷被激發(fā),美育通過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或健康的活動方式表達出來后就會格外的文明,除此之外,這種方式不僅能引導成年人以健康的方式表達內心,還可以引導現代的學生們心里充滿正能量。
第二,情感升華。就是在美育過程中無意識的將人從內心深處的感性層面提升到人性層面,使感性成為人的感性。審美教育的意義凌駕于功利和實際價值之上,它更注重的是開啟人的感官,從心靈深處觸發(fā)、激發(fā)情感,并不以將他們引導上功利化和實際價值為目的,而是真正發(fā)覺人性的真善美,切斷了主客體之間的功利化關系,使人從內心深處感知自由的美好。美育,激發(fā)、激勵人類精神凈化器,它使人充滿朝氣,斗志昂揚,擺脫人們生活中浮躁、昏庸的境地,讓我們從人性層面感知生活的美好,讓人的感性從獸性的水平升華到人性的水平。對于我們高中生來說,來自學習應考的壓力較大,與父母、同學交流過程中問題較多,學生心理總體脆弱。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同學們面對挫折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心靈疏導,避免誤區(qū),感性若得不到有效的抒發(fā)就容易退化。所以老師家長要有意識的進行感性審美教育,因此,僅僅是感性的解放與宣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感性的升華,因而必須要有審美教育。
2.實現趣味教育
人們在日?;顒又幸愿泄俚南矏酆筒幌矏鄣那楦斜憩F就是趣味,這樣的趣味能夠對事物進行適當的取舍。趣味教育就是抓住人們的內心和興趣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同時,趣味有對錯高低之分,所以趣味也是需要引導的。它來源于生活也受生活的影響,要想有效的進行趣味教育,就很有引導的必要。
近年來,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和發(fā)展,審美趣味的負面發(fā)展有享樂化和肉體化的傾向,追求塵世的、當前的快樂,對物質生活需求強烈,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滿足,忽視精神性的、超越性的東西,對精神生活需求淡漠,文化生活被降低到單純本能欲望滿足的水平。這對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形成的我們的趣味養(yǎng)成有消極的影響。正如梁啟超所說:人在幼年青年期,是趣味最濃的時候,也是趣味最易養(yǎng)成的時候。很容易養(yǎng)成高等的趣味,但也很容易流入低等習慣中,進行正確的引導便會很容易的步入正軌,因此,對個人價值觀念形成期的高中生進行趣味教育在當前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3.展開人格教育
人們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無法預判自己在有生之年能把自己的能力延伸到什么程度,所以我們要以最健康的人格,努力將個人能力發(fā)展到更高地程度。所謂健康人格,首先它得是一個獨立個體,再者是要有豐富情感,創(chuàng)造力和協(xié)調能力。健康的人格是具備理性和感性兩種情感的,一方面,美育引導入們保持人性化的情感,避免感性宣泄削弱人們的健康人格現象的發(fā)生,使感性具有文明和人性的內容;另一方面,使人的理性人性化,避免人的理性因過分膨脹而出現非理性,感性是理性的支撐,感性是理性的基礎,兩者相互依存。
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不再以傳統(tǒng)的人格理想要求現代人,在未形成新的人格理想的時候,我們個人自身要制定明確的目標,沒有全面的目標體系,已經導致了精神貧困化、人的精神尊嚴和生存環(huán)境都瀕臨危險的趨勢。高中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重要力量,正處于人格形成時期,予以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格教育,對自身的成長和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總而言之,審美教育對于中學生的成長和發(fā)育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當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韶芬.中學生審美個性塑造的考察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
[2]張登科.論中學生教育中的審美教育[A].內蒙古科學技術協(xié)會.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內蒙古科學技術協(xié)會:,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