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清
摘要:教育的改革中布滿了不同的轉變點,我國教育的改革不斷從“以師為本”、“以考為本”轉變到了“以本為本”,直到我國目前教育中的“以生為本”,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基本途徑。本文主要探討了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的教學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生本教育;初中生物;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1578( 2019) 08 - 0182 - 01
引言: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初中生物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初中生物作為學生在生物學習的第二階段,其對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師應當改變固有教學思維,積極改進教學思路,使學生能夠處在較為適合的教學氛圍里,一邊培養(yǎng)其對生物的興趣,一邊提高其生物成績。但目前的生物教學方式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生物學習興趣低、教師教學方式死板等,這嚴重影響學生的生物應試成績。因此教師需要改進原有教學效率低下的生物教學方式,采用更為有效且新穎的教學方法。
1.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初中生物的一些教學方式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思維落后、學生學習主動性引導不足以及過度依賴應試教育等。
1.1較為落后的教學思維
目前初中生物教學的主體教師組成部分為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中年教師,這些教師教學時間長,教學經驗足,是最適合教育學生的教師人群。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這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逐漸顯得有些落后,因為新課改后的生物教材相對于新課之前的教材難度加大了很多,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方法會使得學生對課本的理解較為生澀。同時因為老教師固定的教學方式,無法在更高層次上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厭倦生物實驗課程,導致生物課程自主學習時間減少,學習成績降低。
1.2學生學習主動性引導不足
目前我國國內初中生物實驗中的教學過程多以知識灌輸的過程為主。在這種課堂中,課堂中的主要時間都是用來讓教師在講臺上系統(tǒng)講解課程,同時學生負責聽課、記筆記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較為沉悶,且最重要的是學生全程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較少。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其無法喚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主動性不足會導致學生在課后無法自主的去溫習已經講述過的課程,無法加深學習記憶,導致學習成績變低。這種學習方法還會培養(yǎng)學生整體的學習習慣向被動學習發(fā)展,對于其整體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方式有著較為消極的影響。
1.3過度依賴應試教育
我國應試教育具備其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應試教育可以系統(tǒng)和綜合的篩選人才,但同時其也存在諸多弊端。教師和學生為了盡可能的從試卷上拿高分,選擇了最為適合解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通常是較為封閉的。舉例說明,對于一部分生物實驗題目,教師和學生將其歸類為一類題型,類似的題型都通過一種解題流程去解答,但當這種題型變成另外一種出題方式后,學生便會感覺到困難,這就是受到封閉性思維方式的影響。應試教育使得學生的生物學習除了試卷分數外再無其他追求,這使得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拓展思維都得到了限制,對于其以后的生物學習是沒有益處的。
2.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2.1 充實生物教學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
充實生物教學的教學內容和過程是強化生物教學的主要對策。生物教學在一方面需要給學生傳授基礎理論以及基本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生物教學的課程內容必須要合理設計。首先,生物教學的課程內容要以加強學生知識能力為主,將課程知識模塊化,依據實踐內容來分類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模塊,以實踐流程為例,可以將其分類為理論知識的講解、實驗流程的講解、實驗演示、學生自主實驗以及實驗思維發(fā)散等,將這些實際學習流程劃分為不同的學習模塊,強調每節(jié)課程的針對性。
在模塊化生物課程知識的基礎上,還要轉變單調的課堂授課模式,以實際操作流程為教學模式,對于每一節(jié)模塊化的知識,都努力去構建實際的操作場景,將模塊化知識代入到實際操作場景去教學。
2.2加強生物實驗教學的實驗場景構建
生物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模塊,其對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解質量以及加強其實踐探索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當盡可能的尋找更貼合于實際實驗環(huán)境的教學現場,并將其精心布置。在搭建好實驗現場后,每個學生需要扮演不同的實驗角色,完成不同的實驗任務,并且周期性的更換學生之間的生物實驗位置,最終使得學生盡可能的熟悉到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各個角色,為其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
3.結語
生物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應當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為主,在其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著力去引導學生的自主實驗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和發(fā)散性思維,從而使得初中生物教學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有效地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李紅珍,如何處理好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的關系[J].教育革新2011( 06).
[2]孫霜,關于生本教育的幾點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3] 張蕊,讓課程走向生本——生本教育視角下的自主課程[J].現代教育論叢,2010( 10).
[4]張美娟,淺談生本教育中教師角色的定位[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