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敏
摘? ? 要: 語言學習觀念對語言學習具有指導作用。本文以中國礦業(yè)大學二年級EFL學生為對象,通過問卷形式對英語學習觀念進行調(diào)查,以探討EFL學生英語學習觀念的基本特點,分析不同水平學生在英語學習觀念上存在的差異,考察學習觀念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調(diào)查結果表明:(1)調(diào)查對象持有的部分英語學習觀念會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不利影響;(2)高水平學生和低水平學生在部分英語學習觀念上的差異十分明顯。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
關鍵詞: 學習觀念? ? 大學英語? ? 學習動機? ? 學習管理
1.引言
語言學習觀念(learning beliefs)是指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通過自身體驗或別人影響形成的對語言學習本質(zhì)的一些認識,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對語言學習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較深遠的影響。外語教師對下面這種情況都不陌生:學生有時會對外語課堂教學提出不一致的要求,比如有些學生希望多聽多練,有些重視語法操練,實際上是學生持有的不同語言學習觀念的直接反映。已有研究表明,學習觀念在調(diào)節(jié)實際學習行為方面作用明顯(Andrews, 2007)。當學生的學習觀念與課堂教學發(fā)生沖突時,學生就會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產(chǎn)生懷疑,并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
本文目的在于通過對EFL學生英語學習觀念的調(diào)查,分析和探討各種學習觀念對英語學習成績的影響,以幫助學生廓清英語學習方面的認識,探索更加有效的英語學習和教學方法。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用定量研究方法,通過問卷形式對EFL學生的英語學習觀念進行抽樣調(diào)查,以了解學生持有的英語學習觀念的基本特點,分析不同水平學生在學習觀念上存在的差異,考察學習觀念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2.1調(diào)查對象
本研究的調(diào)查對象為江蘇省某高校二年級學生,來自12個學院的22個專業(yè)。共243名學生參加了問卷調(diào)查,共回收有效調(diào)查問卷174份,其中高水平學生問卷84份,低水平學生問卷90份。
2.2調(diào)查工具
本研究借鑒文秋芳(1995)、王守元(2001)和Horwitz(1987)等人的相關研究,設計了一份包含28個陳述問題的英語學習觀念調(diào)查問卷,涉及學習動機、認知主體、認知策略等多個維度。為了區(qū)分高水平與低水平學生,問卷還調(diào)查受試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并分別以≥550分和≤450分為依據(jù),確定高水平和低水平組受試。
3.結果與討論
3.1學習動機
有關學習動機的調(diào)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希望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并把英語學習和將來的工作聯(lián)系起來。這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不僅重視英語學習的短期目標,還能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有長遠打算(將來找到好工作并有所發(fā)展)。
通過對比兩組調(diào)查對象,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絕大部分學生都希望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只有16.7%的高水平學生將通過考試作為自己學習英語的首要目標,在低水平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29.8%。更多的高水平學生(66.7%)選擇提高自身素質(zhì)以利于將來發(fā)展為英語學習的首要目標,在低水平學生中,做出這一選擇的只有34.8%。兩組調(diào)查對象在學習動機方面表現(xiàn)出差異:以了解英美國家文化為英語學習目的的學生比例,在高水平學生中達到了35.6%,是低水平學生的兩倍多(17.2%)。此外,約有五分之一的低水平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明確的英語學習目的,只是不得不學。這一比例之高,應引起重視。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nèi)驅動作用,這一點在我們的調(diào)查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高水平學生和低水平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是巨大的:對英語學習很感興趣的學生,在高水平學生中達到了26.7%,在低水平學生中僅為3.4%;比較感興趣的,前者為61.7%,幾乎是后者(32.2%)的兩倍;不太感興趣的,前者僅為10.0%,后者卻高達52.9%;對英語學習感到厭惡的學生,在低水平學生中竟占到十分之一。兩組數(shù)據(jù)的巨大反差,應引起我們對外語教學的反思: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似乎人盡皆知,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和維持,還應得到教師的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實際上,激發(fā)學生語言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比較多樣,既可以從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入手,又可以從充實課堂教學內(nèi)容、拓寬學生視野、增加文化知識積累入手。
3.2學習管理
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我管理普遍較弱,但高水平學生與低水平學生在這一方面仍然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
30.0%的高水平學生會制定英語學習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在低水平學生中,這一比例僅為10.3%。此外,近70%的高水平學生會制訂學習計劃,在低水平學生中,選擇“沒有任何學習計劃”的竟高達46.0%。對于學習經(jīng)驗的獲取,兩組調(diào)查對象都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現(xiàn)出比較多的關注。相比之下,高水平學生會更多地反思自己的英語學習,從中積累適合學習經(jīng)驗,低水平學生更多地依靠教師和報刊、網(wǎng)絡等,從外部獲得學習經(jīng)驗。學習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習時間管理。針對該項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學生的英語學習時間投入沒有保障,學習計劃性較差。在高水平學生中,僅有20.0%的學生每周課外用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在3個小時以上,在低水平學生中,這一比例更低,僅為17.2%;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周課外英語學習時間在1個小時以下的學生,竟占到低水平學生的49.4%,接近二分之一。學習時間管理薄弱,是學習計劃缺失的直接結果和反映。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學生的英語學習帶有隨意性和盲目性,學習時間的投入遠遠不能保證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要求。
已有研究表明,元認知策略,包括目標的確立、計劃的制訂及對自身的監(jiān)控、評價和調(diào)整,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選擇、注意力等認知策略及具體學習策略的成效(OMalley & Chamot, 1990)。研究發(fā)現(xiàn),不能使用有效的元認知策略,即不能進行自我管理的學生,很難回顧自己取得的進步,也沒有機會思考未來的目標。調(diào)查中表現(xiàn)出的學生學習管理觀念普遍缺失,是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最大問題和障礙。從教學角度說,我們應該向學生灌輸學習管理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目標、計劃、自我調(diào)整等策略對英語學習的巨大推動作用。
4.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通過對語言學習者學習觀念的調(diào)查,意在加深對語言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者的語言學習觀念對學習策略有一定的決定和指導作用,科學的學習觀念能夠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強化學習效果。反之,錯誤的學習觀念會導致英語學習低效。因此,對語言學習觀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相對于影響語言學習的其他學習者因素,如認知風格和情感因素,語言學習觀念是最易重塑的。認知風格,如場獨立/場依存型、整體/分析型等,多是自幼養(yǎng)成,具有跨時間、跨情境的穩(wěn)定性;情感因素雖然波動很大,但主要取決于語言學習的社會環(huán)境。只有語言學習觀念,形成主要依賴于學習者以往的知識和經(jīng)驗,隨著知識的豐富和經(jīng)驗的積累,學習觀念是可以改變的。已有研究證實,語言學習觀念處于動態(tài)變化過程中,和學習者的語言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相關。
基于語言學習觀念的可塑性,教師應關注英語學習觀念的培養(yǎng),用系統(tǒng)的、經(jīng)實踐檢驗為正確的語言學習理論影響學生修正語言學習觀念。一個典型例子涉及英語聽力的學習觀念。經(jīng)??吹揭恍W生在聽力練習時表現(xiàn)出焦慮,若究其原因,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大多持有這樣一種觀念:只有聽懂每一個單詞,才能理解所聽的內(nèi)容。當碰到聽不懂的單詞時,立刻變得憂心忡忡,影響學習。如果教師能夠培養(yǎng)學生聽力應聽要點聽重要細節(jié)、聽言外之意的學習觀念,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緊張情緒,激發(fā)他們聽力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因此,系統(tǒng)了解學生的學習觀念,并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指導,將有效改進學習者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此外,教師還應尤其重視涉及元認知策略的學習觀念培養(yǎng),幫助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的語言學習者”(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er)(Wenden, 1987)。
學習觀念的培養(yǎng)對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加深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理解,減少對英語學習的困惑和焦慮,而且有助于改善學習者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熱情和動力。外語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了解并逐步樹立科學的語言學習觀念,并鼓勵學生分析自身情況,不斷挖掘潛力,獲得語言學習的成功。
參考文獻:
[1]Andrews, S.. 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2]Horwitz, K.. Surveying student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A]. In Wenden A. & J. Rubin.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Prentice Hall, 1987.
[3]OMalley, M. & U..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Wenden, A. & J. Rubin.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M]. Hemel Hempstead: Prentice Hall, 1987.
[5]王守元.英語的教與學探索[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
[6]文秋芳.高水平學生與低水平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