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源華
摘要:高考改革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既考核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關鍵能力還考察了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隨著高考改革的推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應當有所轉變。為此,本文主要介紹了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如何變革才能適應現(xiàn)代高考變革,這也是所有高中教師所共同面臨的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
關鍵詞:高考改革;思想政治;教學模式
一、引言
高考制度的改革與我國教育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同時也引導著我國教育發(fā)展的未來?;谛碌母呖几母镏贫鹊拇罅ν菩?,各個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逐漸落實,每個方案都對考試科目、考試內容、組織方式等都做出了重大的變革,這也將會直接影響著我國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學。為此,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政治教育必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政治教師也應當深刻研究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應當如何采取新的教學模式來應對這一變革。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學科教學要更加關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所謂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讓高中生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學科精神、道德法治意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認同感。其中,高中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應當注重對于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
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主要依賴于教師對于學生政治意識的教育。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就必須重視學生政治敏感度的培養(yǎng),除了教導學生學好書本知識外,還要做好延展性教學。例如,要指導學生接觸生活中的各類政治新聞,注重對于政治知識的積累,進而讓學生充分了解政治學科的知識框架。為此,在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政治問題的分析能力,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之中。
(二)著力強化學生的公民意識
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公民意識,不僅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只有教育學生強化對于理論、實踐知識的認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意識、讓學生建立良好的政治品德,以及增強學生的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及愛國守法的思想品德,進而強化高中生的公民意識、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讓每一個高中生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提升政治辨別力。
三、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不足
(一)缺乏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引導
由于新高考的改革方案的貫徹落實,使得高中政治教師應當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思路,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然而,目前,雖然有些教師已經(jīng)能夠順應高考改革的發(fā)展,但是學生依舊停留在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之中,其自主探究能力較為薄弱,學生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社會實踐活動所帶來的樂趣。當前的教學模式依舊十分落后,學生不能主動的學習知識,進而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產(chǎn)生了厭惡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此,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師,首先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學習,讓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進而使得他們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能夠真正學習到政治的核心,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脫離學生培養(yǎng)目標
開展思想政治課程的意義在于,通過對于課程的簡單學習,讓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可以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使得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實際生活中,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政治辨別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僅僅是“授之以漁”,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傳播者,是課程的中心,僅把書本上淺顯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的知識概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選擇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學習,雖然在考試的過程中成績十分理想,但是對于思想政治素質、政治辨別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卻十分低下。為了減少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新的高考改革制度要求思想政治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開拓創(chuàng)新的學習模式。
四、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探究
(一)積極探究高考改革趨向,轉變政治教學理念
“選課分層走班制”是高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為此,政治學科教育教學面臨著新的發(fā)展趨勢,這也對高中政治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在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指出了政治教學應當注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學業(yè)質量的提高,更加突出強調思想政治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及“教育生活化”作為教育的原則,進一步體現(xiàn)了思想性、準確性以及時代性。就目前發(fā)展的趨勢而言,教師和學生都應當密切關注高考變革,轉變教育課程模式,加強教學管理,對教師積極的進行校本培訓來適應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于“新課標”精神的傳播,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為本,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探索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大膽創(chuàng)新實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知識的由來以及發(fā)展的歷程,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潛在能力。
(二)優(yōu)化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潛能
為了貫徹落實新高考改革和《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必須平等認真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平等的教育,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就要從學生的視角看問題,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一部分學生對于政治課程的學習存在偏差,一方面是由于學科本身的理論邏輯知識具有很大的難度,同時也與部分教師的教學質量不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作為政治知識的傳播者和主導者,要按照新高考改革和《新課標》要求,認真分析新高考改革試點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先進的經(jīng)驗,避免傳統(tǒng)的灌輸式學習模式,積極進取,努力創(chuàng)新研究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而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也能得以建設。眾所周知,只有生動的課堂教學,學生才更加喜歡這個教師進而更加熱愛這個學科,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準確了解學生的需求,掌握現(xiàn)代生活的發(fā)展變化,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將興趣融入到課程之中,進而使得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對于政治學科的熱愛。
(三)加強政治教學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提升其學科價值和現(xiàn)實認同
由于許多家長和學生對于政治學科存在著傳統(tǒng)的刻板印象,他們對于學科的價值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的認識有所偏差,認為政治學科就是“假、大、空”。為了使得人們轉變對于政治學科的偏見,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擺正心態(tài),居安思危,提高課程的質量,既要讓學生在應試教育下獲得一個滿意的分數(shù),也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政治學科的魅力,認識到政治并不是空談,而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并且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四)利用現(xiàn)代手段,將課堂與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
高中教育不同于初中教育,初中政治知識比較通俗易懂,學生學習時也毫無壓力,然而高中政治課堂大多都十分苦澀無聊,難度也比較高,但卻有著極高的教育意義。這就使得很多高一新生對于政治的學習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高中政治課堂風格的轉變,對于高中政治學習的興趣逐漸下降。為此,教師在教育中起著關鍵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師要不斷學習,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訴求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狀況,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學習,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思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模式,使得高中政治教育更具時代性。此外,高中政治教師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案,掌握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組織模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考的改革,對于政治學科的發(fā)展而言,既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同時也是一個新的機遇。政治教師應當樹立教育責任感以及危機意識,了解高考改革的新方向,積極應對政治學科教學模式以及教學人數(shù)的轉變,力求在高考變革中獲得勝利。
參考文獻:
[1]湯琦.基于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價值取向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7 (5):46.
[2]唐滿意.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模式探尋[J].教育教學論壇,2017 (14):275-276.
[3]童琴.基于新高考的思想政治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