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毓芳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引領之下,先學后教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開始與學科教育教學進行積極整合,促進了教育改革工作的貫徹實施,與此同時也在極大程度上喚起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可以真正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成為課程學習的主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想從根本上獲得實效,達成課程教育目標,促進初中生道德法制素養(yǎng)的提升,也需要對先學后教理念進行積極分析和實踐,將其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為新課改工作的實施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本文首先對先學后教理念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如何在該理念的指導之下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先學后教理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
先學后教理念講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求在教育教學當中以學生先學為先為主,以教師后教為輔助,也就是在掌握學生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之上,以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為根據(jù)做好教學活動的安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的學習展開。先學后教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是長時間教育教學實踐的產物,也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與方法,可以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提供必要支持,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以先學后教為根本指導,體現(xiàn)出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高度關注,保證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一、 先學后教理念的價值取向分析
(一) 先學后教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放首位
培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價值所在,假如教育忽視人的培養(yǎng)的話,那么也一定是失敗和無效教育。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培養(yǎng)人的重要要求,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只有將培育學生知識技能整合起來,關注學生整體素質的進步,才能夠真正達成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先學后教理念是現(xiàn)代教育的實踐產物,與學生認知與成長規(guī)律相符,在促進學生終身成長進步上更具優(yōu)勢。不過在其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先學后教的教學成效會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如教學條件、教師操作等,所以需要對相關教學條件進行積極改善,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放在首位,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走入功利化極端。
(二) 先學后教應該嚴格遵照教育教學規(guī)律
從先學后教理念的概念角度上看,只有將教育學統(tǒng)一起來才能夠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大量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能夠以教學活動為平臺獲得陳述性知識,但是要想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收獲,還需要在實踐當中加強體悟與升華。教師在先學后教理念的貫徹實施當中,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嚴格遵照教育教學規(guī)律:在課前注重打造平等和諧和有效互動的優(yōu)良教學氛圍,創(chuàng)造和諧教學環(huán)境;科學選取先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機,為學生的自學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提升教師后教的針對性,保證教學活動的安排可以滿足學生深層次探究學習知識的需要,避免出現(xiàn)泛而濫的問題。
(三) 先學后教需要揚棄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度
班級授課制度是產生較早且應用廣泛的典型教學組織實踐形式,最為明顯的特點是開展集中性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班級授課制是重要的教育實踐產物,在提高教學組織有效性、促進教學資源合理化運用、提升教學管理便利性等方面有著顯著優(yōu)勢。不過從目前教育改革背景出發(fā),班級授課制難以讓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得到滿足,也無法拓展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平臺。先學后教雖然仍舊把班級作為教學單位,不過在授課時空分布、教學流程等諸多方面都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與顛覆,可以說是對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度的揚棄,特別是體現(xiàn)在優(yōu)化師生關系,減少教師教授時間,延長學生自學時間,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因材施教的落實。
(四) 先學后教應該準確進行師生關系定位
處理好師生關系并做好師生關系,定位是教育教學實踐當中不能回避的一項重要問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教師都在教學當中占據(jù)核心地位,是絕對的權威,但是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處在弱勢地位。如今的新課改強調要打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實際上就是要徹底糾正過去教學模式中師生關系不對等的情況?,F(xiàn)代教育講求對話和互動教學要求教師以學生朋友和對話者的角色和學生相處,讓教學氣氛更加民主和諧。先學后教同樣也特別關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可以作為教師調整師生關系的重要突破口。為保證先學后教理念的貫徹,教師需要將準確定位師生關系作為重中之重,切實認識到教因學而存在,教的歸宿是服務學。
(五) 先學后教應該關注教師教學效能提高
所謂教學效能是教育實踐當中教師行為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怎樣促進教學效能的提升,始終是廣大教育專家關注的核心問題。大量的先進教學理論指出,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習策略,選取相應的教育方法;教師的經驗與能力是關乎教學效能的重要因素。這些理論和教育理念可以當作先學后教教學效能提高的重要理論基礎。先學后教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先學后講是要求教育者在教學實踐當中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尊重和把握,實施個性化的教學指導,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所以先學后教的重要運行準則是以學定教、以學促教。這就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改變固化教學思維,努力提升教學效能,增強教學模式的靈活性與針對性。
二、 先學后教理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基于先學后教理念革新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的重要目的是要讓學生熟悉《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新內容,積累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學習技能,為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和理論知識的應用打下基礎。保證新課教學的有效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和積累新技能時保持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和強烈的學習熱情,這就需要在新課教學當中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作指導。先學后教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可以為教師做好新課的教學設計提供必要支持,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學習新課前,教師先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也就是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新課的預先學習,總結歸納其中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完成新學的學習任務,為教師接下來開展教學活動打下基礎。例如,在教學《友誼與成長同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新課學習前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思考友誼的含義,思考友誼和成長存在的關系,并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當中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總結歸納預習中遇到的難題。在課上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的這些問題,并做好問題歸類,以便集中時間做好重點問題的處理,提升教學效率。這樣的做法不僅踐行了先學后教理念,還能夠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fā)揮,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二) 基于先學后教理念優(yōu)化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
復習課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存在的重要價值是讓學生對已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復習鞏固和有效提升,促進學生自學能力與自我發(fā)展能力的發(fā)展,為學生走向社會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為了保證復習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促進學生主體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激起學生的合作與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在積極實踐當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先學后教理念所堅持的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因而把先學后教貫徹到復習課程當中有著重要意義。在復習課教學當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主體實踐機會,促進先學后教的落實,也讓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最大化發(fā)展。例如,七年級上冊的知識復習當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成長的節(jié)拍、友誼的天空、師長情誼、生命的思考這幾個單元進行整體化分析和思考,鼓勵學生結合課本內容,自主梳理知識框架,讓學生在參與知識梳理的過程當中在心中留下一個大致架構,為學生解決高難度問題打好基礎,也讓學生的復習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這樣的復習課程操作策略也有助于先學后教理念的落實,讓學生持久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
(三) 基于先學后教理念改進初中《道德與法治》合作教學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大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要求以小組互動學習和合作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改變過去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學習的不良局面。先學后教和合作教學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的核心教學思想都是要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作用,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而教師則在這一過程當中擔當指導者的角色成為學生的親密伙伴以及學習上的支持者,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為了保證先學后教理念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為合作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全方位分析,掌握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例如,在教學《認識自己》時,教師可先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為小組設置探究性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認識自己?你知道哪些認識自己的方法?你覺得一個擁有自知之明的人有哪些特點?你身邊有哪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范例?各個學習小組可以在問題的指導之下進行主體互動和深入研討,讓學生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得到體現(xiàn),充分發(fā)揮先學后教模式的功能。
(四) 基于先學后教理念創(chuàng)新初中《道德與法治》反思教學
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教學當中,假如缺少主動思考和反思這樣的過程,那么想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可謂是難上加難。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來說,涉及大量的理論知識點,同時需要將理論和實踐整合起來,以便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所以要真正學好這門課程,必須要把反思放在重要地位,關注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激勵教師主動反思,調整教學策略,為先學后教的落實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例如,在學習《美好集體有我在》時,當學生在掌握了自己和集體之間的關系后,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反思自己在建設集體當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和獲得的感悟,認識到個人和集體存在的密切關系。而教師在完成課程教學之后也要有反思的習慣,思考自身在教學當中獲得的收獲和遇到的難題,思考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需要調整教學策略,為先學后教理念的實施提供支持力量。
先學后教是經過大量教學實踐所檢驗的具備普遍適用性的一種先進教學理論,在學科教育當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在教育教學當中以尊重學生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性化需求為根本原則依照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做好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以及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先學后教教學理念有助于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避免走向以教師為主體的極端和放任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誤區(qū),保證教學成效的最大化。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當中考慮先學后教的價值取向,同時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