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恒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上對于人才整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高中時期的教育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時期,高中數學更是重中之重。數學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讓學生利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教師要將數學當作是一種文化教育,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滲透,增加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因此,本文將立足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
在我國的學科課程設置中,不同階段的學習,對學生有著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教師在剛開始課堂教學的時候,基本上給學生講授的基礎課程,而越到了后面,不僅學生的學習知識有所提升,而且對于學生的學習思維也有所要求。特別是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學生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基礎,而且還需要有一定的學習思維能力。但是對于學習思維能力來說,他和知識積累一樣,并不是學生在一瞬間就能夠形成的,而是需要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從而形成的。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教學形式,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然而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重視的都是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反而很少讓學生進行思維能力上的訓練,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缺失,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本文將結合高中數學教材中的相關教學內容,對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展開探討。
一、 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因素
在現(xiàn)在的高中課程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之所以沒有辦法得到提升,主要是存在著一定的因素,影響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些因素不得到及時的解決,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和課堂教學的共同發(fā)展。因此,我就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因素,說說我的兩點看法。
(一) 教師的不重視
第一,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對于形成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內容,并沒有十分的重視。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師來說,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更多是從高考的角度出發(fā),為了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姿態(tài)應對高考,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采用更加簡潔的方式,進行課程教學,從而為日后的輪回復習,更好地節(jié)省時間。這樣一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便不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思考,從而學生也就沒有自我鍛煉思維的機會,自然思維能力也沒有辦法達到提高。
(二) 學生的依賴心理
第二,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心理比較嚴重。這里所講的依賴心理,主要是學生對于教師解題上的依賴。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并不是十分容易理解的課程內容,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的問題或者是難題,尤其是在習題訓練中。而每當學生遇到相關問題或者是難點的時候,學生往往不會進行分析和思考,而是將題目空在那,等教師來講解,然后將教師的講解步驟吸收下來。雖然說這樣的方式,也能夠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但是卻不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思維,很容易出現(xiàn)遺忘的現(xiàn)象,也影響著學生自己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
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需要知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到底有什么意義,從而才能夠引起教師的重視,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尋找一定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從而展開更好的課程教學。
(一) 促進知識的內化
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上來看,教師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講解,終歸是教師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理解,并不是學生自己的思維方向。同一種類型的題目,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記下了相關的內容,但同樣的知識點內容,換了一個出題方式,學生就不知道如何解答。這實際上就是學生對于知識結構沒有形成自己的內化,而是完全依照教師的思維依葫蘆畫瓢,但這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學習上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并通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形成知識結構上的內容,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
(二) 形成更好的課程教學
另一方面,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上看,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對于課程知識的吸收相對來說就會快一些,課程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都不需要教師細致的講解,學生便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和內化,從而形成更好的課堂教學。這樣一來,實際上也是加快了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更好的課堂學習情境,也為日后的課程復習提供更好的發(fā)展空間。
三、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路徑
正是因為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同時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又存在著如此多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因素,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在解決課程教學問題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目標。
(一) 營造問題情境
首先,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通過營造問題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展開。所謂的問題教學情境,實際上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運用一個個問題,從而來引導學生對知識內容展開思考,形成一定的學習思維。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在運用這種模式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提問的方式。因為對于高中數學課程本身來說,因為知識比較難,所以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不容易對知識形成消化和理解,自然教師在問題的選擇的時候,也不能上來就提出很難的問題,而是要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展開,最好是能夠與學生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夠提起學生對于問題思考的興趣,也能夠達到構建問題的情景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教授《任意角》的時候,這節(jié)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任意角的概念,其中包括正角、負角、零角和區(qū)間角,并通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建立直角坐標系,從而讓學生討論相關的任意角,形成對象限角的判斷,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升。因此,針對這一課程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先通過“角的定義是什么?”這一問題來引起學生對于角的觀念的回顧,再問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角是什么?”從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在讓學生思考“角和任意角之間有什么區(qū)別?”通過這樣一個個的問題,從而來引起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 開展合作探究
其次,在高中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想要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展開。對于高中生來說,這一年齡階段的他們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應該趨近于成年人的心理,所以學生應該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與思維。但很多時候學生依賴于教師進行解題,主要還是因為學生自己不夠主動,因此,為了加強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從而實現(xiàn)對于知識的內化,教師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從而互相監(jiān)督展開對知識的分析與探究,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形成學生自身的學科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弧度制(一)》的時候,這節(jié)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弧度的意義,通過教師對于角的集合與實數集R之間一一對應關系的講解,從而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弧度與角度之間的換算,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計算思維。因此,針對這一課程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便可以先將學生前后左右進行分組,教師在對知識講解的時候,針對一些需要學生動手進行計算訓練的題目,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之間先展開討論,如:“把150度化成弧度,把35πrad化成度?!边@一題,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其的具體解題方式進行探究和分析,在學生分析之后,小組內派選一名同學來講解本小組對題目的解法,最后教師在總結了所有同學的解題思路之后,再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實現(xiàn)了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又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形成了更好的課堂教學。
(三) 形成主題探究
最后,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采用主題探究的形式展開。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課程來說,其每一章節(jié)課程的知識內容,都是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形成一定的主題,通過這一主題進行拓展,從而形成對這一主題的理解與思考,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與發(fā)展。形成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在制定主題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主題內容,并通過一定的語言整合表達出發(fā),從而形成更好的主題,讓學生展開探究。
例如,教師在教授《任意角的三角函數(三)》的時候,這節(jié)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函數,并通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知道三角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符號以及相關的誘導公式。通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形成相關的知識結構與框架,促進學生課程思維的形成。針對這一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便可以讓給學生制定相應的主題,像“定義域與值域”通過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相關知識內容的探索,從而實現(xiàn)由一個點到一個面的知識內容擴散,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結構化整理,收獲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因為相關的知識的探究,都是由學生展開的,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會形成自己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想要讓學生戰(zhàn)勝高考,就需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教師要找到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因素,并知道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從而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形成更好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林碧煙.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高考,2016(12).
[2]劉雨忠.試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30).
[3]董剛.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J].新課程(下),2017(2):195.
[4]范忠穩(wěn).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