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力
《旺扎的雨靴》改編自才朗東主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叫旺扎的小男孩想要一雙雨靴的故事。作為新晉的中國“民族電影”,《旺扎的雨靴》風格平淡、寧靜而又富有朝氣。電影語言尤其豐富,不僅體現(xiàn)在光影捕捉的民族風情上,例如藏區(qū)木屋陽光中飛舞的塵埃 ,而且還反復滯留在人物細節(jié)和神態(tài)的客觀鏡頭中,濃厚的人文關懷彌漫在電影中。整部影片清新動人,鏡頭畫面優(yōu)美,細節(jié)處理豐滿,人物對白生活化,配樂靈動,曾入圍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新生代競賽單元,獲得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演員提名和最佳導演獎項。雖然是拉華加導演的處女作,但獲得最佳導演獎實至名歸。
影片講述了生活在藏地農(nóng)區(qū)的小男孩旺扎一直想擁有一雙漂亮的雨靴,然而,當他擁有了一雙雨靴之后,卻一直沒有下雨,他又因此盼望一場大雨使他能夠穿上這雙雨靴的故事,簡單的故事背后充滿了童真與美好。這個被影像化處理后的故事,鏡頭細膩,細節(jié)極度飽滿,旺扎的舉手投足,完完全全暴露了孩子的心理,從影片多處的情節(jié)與畫面設計,都可以看出導演的用心,將孩子的天性和夢想通過小小的雨靴展現(xiàn),正如導演所說:“每個人童年的夢想都各不相同,但作為孩子天性都是一樣的,充滿好奇和向往?!惫适轮械男〗愕?,善良、天真,如同天堂中的孩子,但他們同時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底層極度貧窮的生活重負。不同于牧民,他們生自更困難的農(nóng)民家庭,一張羊皮可能是支撐整個家庭的重要物件,但孩子的可愛爛漫并沒有因此磨滅,也不會因家庭貧富而有差異。姐姐和旺扎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在旺扎受到同學欺負的時候依然挺身而出。旺扎有了令全校同學羨慕的鐵皮青蛙,內(nèi)心的小驕傲,導演是用下面幾個簡單的鏡頭表達的:玩完鐵皮青蛙后小心翼翼地放進書包里,下課就拿出來玩,把鐵皮青蛙當成被同學嘲諷沒雨靴的時候的自我慰藉。旺扎用塑料袋當雨靴去踩水,結果被老師批評。旺扎穿上姐姐的雨靴后,迫不及待地去趟小溪的水。姐姐在旺扎不開心的時候囑咐他要吃飯。姐弟倆偷了供奉的糖之后,第二天又還回去了一個蘋果……這種潤物細無聲式的細節(jié)處理讓觀眾感到溫暖。其中,導演還運用線性敘事組合和插曲式段落來展現(xiàn)與孩子不同的成人的世界:家里唯一的一張羊皮,哪怕市價能賣到一兩千,然而面對不那么通情理的小商販明顯的“壓榨”,母親還是開心地為旺扎買了雨靴;父親得知用鐮刀錢換了雨靴之后,也沒有太多苛責,只是為了整個家庭的收入,一直默默磨著舊鐮刀;父親為了澆水和人打了敗仗;村委會開展討論澆水順序……從一個渴望得到雨靴的小男孩的故事中,導演將鏡頭從孩子的世界逐漸引向成人的世界、人與自然的關系、村子300年的歷史和習俗文化類等,把西藏的淳樸民風、民俗文化和生活狀態(tài)呈現(xiàn)在了觀眾眼前。
一、愛與成長的主題意蘊
影片主要反映的是愛與成長的主題。小主人公旺扎可以說是一個很幸福的男孩,父親、母親還有拉姆姐姐無時無刻不在關愛著他。影片中旺扎的家庭環(huán)境由于處于偏遠古老的藏族山區(qū)中,也就有了中國典型的傳統(tǒng)家長制度的刻板形象——嚴肅沉默的父親和溫柔軟弱的母親。影片拍攝一家三口大多是圍坐在電視機前的場景,從他們的坐姿與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家庭地位。一家之長盤腿坐在中間,主家庭事務的母親和孩子旺扎側跪坐在一旁。有趣的是,一家三口呈現(xiàn)在鏡頭面前的樣子總是僵硬與呆滯的,很少有對話。特別是父親與兒子之間,兒子基本不會主動與父親交談,甚至是懼怕父親的,母親是承擔二者交流的紐帶,兒子在三人之中的心理動態(tài)則大多借助電視機中播放的影片來體現(xiàn)。父親在影片中主要承擔著家庭生計之責,形象也是不茍言笑的,但仍能從電影中看出他古板嚴肅的背后對旺扎深沉的愛,如給旺扎買鐵皮青蛙,得知旺扎逃學也未真正教訓,羊皮換了雨靴更沒有責罵等,這一切的包容都顯示著這個沉默男人內(nèi)心的柔軟和一顆深愛兒子的心。這種父與子之間微妙的關系,在《那山那人那狗》中也有細致的描寫,中國式父親笨拙而沉默的愛也應該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一個內(nèi)容。而母親和姐姐拉姆對于旺扎的關愛則是中國女性式的細致綿長。
影片背景放置在具有悠久歷史的藏族山村,一個個遠景畫面展現(xiàn)出了其淳樸美麗與隔絕于世的事實,但即便是如此落后的地方電視機都已遍及到了每家每戶,其中吸引觀眾的還在于影片對藏族生活習俗的展現(xiàn),如藏民對于佛教的崇拜,特別是他們那種獨特的語言、神話故事和祈雨方式都令人感到新奇,連那沒幾歲的小孩在佛前跪拜都顯得格外有模有樣和虔誠。導演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這些元素在影片中的處理程度。
二、兩線平行的敘事結構
雖然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說著一樣的語言,想的卻完全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事。而《旺扎的雨靴》正好抓住了“大人擋雨,小孩兒求雨”這個矛盾之處,然后兩條線平行敘事層層遞進。
一條線是小男孩旺扎對雨靴的渴求,得到之后又希望在雨天穿上它,并由此與大人發(fā)生“天氣紛爭”。導演巧妙地運用了很多道具和細節(jié)來為電影敘事進行鋪墊。其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雨靴,它在不同段落中不斷轉(zhuǎn)換為不同的情感、情緒、事件序列,轉(zhuǎn)換為新的敘事動機。在影片的最初部分中,雨靴的故事轉(zhuǎn)化為旺扎的羞恥感和不斷面臨烤球鞋、滑倒的焦慮,于是,旺扎一次次羨慕地看著別人的雨靴,“冷漠”地展現(xiàn)了旺扎渴望擁有一雙雨靴的愿望。在實現(xiàn)愿望的過程中,他不斷受到阻礙:一次次向父親要求買雨靴沒被同意;小商販出現(xiàn)后,旺扎想拿家里的羊皮換,雨靴卻已被賣了,導致旺扎曠課;雨靴成為旺扎心里的一個結,始終在延伸。接下來商販再次出現(xiàn),母親違背父親的意愿,用羊皮換了雨靴(而非父親要求的鐮刀),這時旺扎露出了影片中唯一一次笑容。旺扎把媽媽用羊皮換來的藍色雨靴視若珍寶,晚上睡覺放在枕邊,然而卻遭父親訓斥;晴天穿著雨靴去上學,被老師責罵和同學嘲笑,此后旺扎便天天盼望著下雨,以前從不看天氣預報的他甚至都改變了習慣,天天盯著《新聞聯(lián)播》之后的天氣預報,讓家人很是費解。當他從《西游記》中得知雷公電母這些降雨神仙之后,便和同學來到寺院里還愿,虔誠祈求天降大雨??墒抢咸觳幻靼淄男那椋傄膊幌掠?,讓旺扎心急如焚;而村里的老法師卻要作法“擋雨”,更是讓旺扎如臨大敵,于是,他便設計把法師“擋雨”的桃木劍給偷了出來……可以說為了光明正大地穿著雨靴上學,旺扎真是豁出去了。為了讓觀眾更加深刻體會旺扎內(nèi)心的苦惱,導演也用心地給了幾個插曲式段落:在播送天氣預報的時候,爸爸要換臺;遙控器失靈;全村停電,旺扎看不成天氣預報,也就無從得知第二天會不會下雨。這是高潮點前的一個心理回落,也迎來了本片下一個段落的序幕,新的敘事動機則變?yōu)橥南乱粋€夢想,期待下雨。然而這個夢想似乎比上一個渴望更難實現(xiàn),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于是旺扎問出了每一個小朋友都有共鳴的問題:是電視里的孫悟空厲害,還是法師厲害?而母親給出的回答也富含深意:法師。因為孫悟空可以滅掉火焰山的火,而法師可以阻止暴雨來襲,法師當然比孫悟空厲害。旺扎不知道,豐收對于農(nóng)民來說有多重要,可是母親明白,一年的收入都來自于這次豐收,下雨對于這個家庭來說是滅頂之災。這種對比,再一次表現(xiàn)了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