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近年來,方言電影不斷興起,并且越來越多樣化。方言電影較為大眾化的定義有兩種,一是以某個特定地域中的土生土長的一群人的方言為電影的語言背景,多個主要角色根據(jù)需要而使用特定方言,如《三峽好人》的山西方言、《尋槍》的貴州方言、《江城夏日》的武漢方言、《唐山大地震》的唐山話等。二是純地域方言電影,影片所有人物完全用原汁原味的地域方言為影片對白甚至敘事語言,非本方言觀眾必須借助字幕才能看懂故事。如《我叫劉躍進》《雞犬不寧》《不是鬧著玩的》《秋菊打官司》等?!稛o名之輩》亦屬于后者。影片圍繞一把丟失的老槍,講述了一對低配版的劫匪,一個落魄的保安,一個身體殘疾卻性格彪悍的毒舌女,這些“無名之輩”身上發(fā)生的一系列荒誕故事。電影的拍攝地在中國的“山水橋城”——貴州都勻市,對白語言用的是西南方言,所以《無名之輩》完全稱得上是一部方言電影。
一、方言電影的優(yōu)勢
大眾所認為的方言電影,比較熟知的,有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用的是重慶方言;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用的是南京話;馮小剛導演的《1942》,用的是河南話,等等。這些電影在劇中使用了大量方言,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饒曉志導演的《無名之輩》,用的是西南方言,據(jù)貓眼票房統(tǒng)計,該影片累計票房7.95億。作為一部小成本、小投入的電影作品,能取得如此成功,自然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一)可以更為貼近生活。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無名之輩》的臺詞運用了極具特色的方言,導演見縫插針地糅合語言風格的亮點,直擊觀眾的笑穴?!坝捎诜窖运哂械莫毺氐挠H和力和感染力,引起了很多人在觀看時的共鳴和親切感?!盵1]這一特點也是很多方言電影的特性。在《無名之輩》中,任素汐的方言其實說得也并不夠純正,但她很好地掌握了西南方言語氣和語調的精髓,把方言的節(jié)奏感把控得十分到位。所以,當她大聲懟章宇和潘斌龍時,很多當?shù)厝藭X得,這就是我們日常懟人的用詞用句和語音語調。比如:“卷毛毛?你不是要結婚,你要結婚只能和我結婚!眼鏡?你不是要做大做強,你只能有一個小弟,那就是卷毛毛,反正我是不會服你。永遠!”當然,這只是臺詞本身,讀起來和一般的電影臺詞并無兩樣,但如果回歸到電影本身,回歸到當?shù)匚幕欠N貼近生活的語言表達就會顯現(xiàn)無疑。
(二)可以增加情感認同。作為《無名之輩》的編劇加導演,饒曉志在回憶起影片的創(chuàng)作靈感時坦言,是歌手堯十三給了他靈感:“有一次,圈里一個朋友問我認不認識堯十三,說他也是我們貴州人,夸他的民謠非常有特色,于是我找到他的歌,聽到了這首《瞎子》。我還記得那時我是在飛機上,整個下降過程,我都在單曲循環(huán),從音樂里我感受了家鄉(xiāng)的味道,竟然不自覺地聽哭了,于是沿著這份鄉(xiāng)愁創(chuàng)作出了電影的劇本,幾乎是一氣呵成?!盵2]饒曉志感慨自己在30歲之前并沒有鄉(xiāng)愁,直到聽到堯十三的《瞎子》之后,心中才有了鄉(xiāng)愁:“而且那種鄉(xiāng)愁排山倒海涌來。可以說是靠著這種鄉(xiāng)愁我才完成了這部電影,我要謝謝十三。”[3]至于電影為什么要用方言,“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下,西南的一座城市里,如果讓他們說普通話,我自己覺得不生動。我會覺得怪怪的。我會覺得這些人物也沒有靈魂?!盵4]饒曉志談到這部在貴州都勻取景拍攝的電影時說。同時,電影用方言的好處有利于該地域的觀眾能在觀影中找到自身的情感認同,許多觀眾觀影后都表達出了這樣的感受。
(三)可以促進文化傳承。在全球化發(fā)展的今天,有些本土文化受到比較大的沖擊,甚至有些少數(shù)民族語言走在消亡的邊緣。當一種語言消失后,與之對應的整個文明也會消失。當今處于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互聯(lián)網等的沖擊,正處于逐漸消失的危險之中。語言如此,方言亦是如此。因此,相關機構應該采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危方言,保護弱勢方言,如此才能傳承地域文化,促進社會安定。方言電影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這種窘迫。方言電影作為本土化的一個部分,表達了一定區(qū)域內人們的精神訴求,體現(xiàn)出了獨特的魅力。我國方言種類雖然很多,但大多數(shù)方言之間又有一種聯(lián)系和一種相似感。所以,優(yōu)質的方言電影,在保證了本地方言區(qū)票房之后,可以實現(xiàn)跨區(qū)域傳播,從方言區(qū)走向全國,甚至走出國門,這就使得一定地域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宣傳。貴州這幾年經濟增長速度一直領跑全國,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的速度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升,《無名之輩》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方言電影的不足
方言電影雖然受到一定地域的觀眾的歡迎,但方言電影本身卻沒有得到業(yè)內廣泛的支持和認可,也沒有專門的激勵機制。這其中,有幾個方面值得探討和深思。
(一)語言把握不夠精準。方言電影的語言表達往往是一個地域真實的大白話再現(xiàn),所以要想真正融入當?shù)氐恼Z音語調等特點比較困難。尤其是導演和演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語言綜合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稛o名之輩》的導演饒曉志自不用說,他是個土生土長的貴州人,對家鄉(xiāng)語言的把握自然不在話下。但幾位主演,除了章宇,陳建斌、任素汐、潘斌龍等都不是貴州人,所以講貴州方言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只有通過短時間的培訓和訓練來解決,而短時間的培訓和訓練是無法深入語言的精髓的。這導致的結果就是表達不夠自然。當一個人運用他熟悉的語言來說話時,表演更容易與之融為一體;如果語言不熟練,甚至是對不同的語氣,尤其是方言中一些特殊的、特別的尾音把握不準,就極容易破壞人物的整體感覺。所以影片中潘斌龍的表達偶爾會夾雜混入一點北方味,陳建斌也實在很難讓人認同他就是個“當?shù)厝恕?。而這有時會使電影角色本身的剝離。但方言電影就是這樣,說得好,就容易讓演員貼近人物,給人物加分;反之,也會是減分項。
(二)傳播面相對比較窄。有時候,觀眾會覺得方言電影很有趣,而這些觀眾往往都是電影本身所要體現(xiàn)的一定地域范圍內的觀眾。但有時候,方言電影也很令人無奈,這主要是因為語言不通而導致的。比如粵語片,懂粵語的人觀影效果會比較舒服,而不懂粵語的觀眾看起來就會比較吃力??v觀這些年的方言電影,之所以會取得成功,很大程度是迎合自身定位受眾,也就是說這一方言的受眾的需求。但也因為地域的限制,不懂此方言的觀眾必須借助于字幕了解內容,影響了其流暢傳播?!稛o名之輩》中,字幕有時候和對白之間是有差異的,如果不懂這部電影方言的觀眾,看起來就會比較吃力。同時,在很多方言電影里,實際上為了電影傳播的需要,電影里的方言,尤其是主角們使用的方言是被“普通話”化了的方言,聽起來會讓人尷尬。這些原因,導致了方言電影達不到一個相對的高度,阻礙了其傳播面。
(三)阻礙普通話的推廣。推廣普通話是我國的一項基本語言政策,而普通話的推廣,有賴于媒介的傳播。電影的傳播就是推廣普通話的主要宣傳陣地之一,一定意義上,它擔負著輿論導向的作用,如果語言文字不規(guī)范,就會對社會產生誤導。前不久,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頻繁登上熱搜榜單。尷尬的是,令該劇引發(fā)眾多關注的并非劇情,而是臺詞中存在的大量語病。比如,“手上的掌上明珠”,構成語義重復;“恃寵不驕”,構成語義矛盾;“繼承大統(tǒng)”,誤用繼承皇位的說法……種種表達問題,不一而足。這種語法不規(guī)范的臺詞對年輕觀眾會構成誤導,阻礙傳統(tǒng)文化朝著正確的方向傳播。方言電影興起,其中夾雜著一些很不規(guī)范的方言用法,對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用語多少會有誤導作用。方言電影里的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日常生活的交際用語,一旦進入傳媒這種公共領域,人們會自覺地將交際語言轉換成普通話。這樣一來,受眾標準語接受的心理定勢就無法使方言純方言化,致使方言顯得不倫不類。
三、方言電影的未來思考
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我們國家的電影在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后,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梢哉f,中國電影已經進入“百花齊放”時期,成為重要的文化產業(yè),對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方言電影作為電影大家庭中的一員,面對整個電影市場的壓力,發(fā)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要想促使方言電影行業(yè)獲得穩(wěn)定發(fā)展,就應該認清當前電影發(fā)展形勢,明確未來發(fā)展趨勢,逐步探尋方言電影的特色化發(fā)展出路。
(一)質量永遠是第一要素??v觀這幾年中國的方言電影市場,優(yōu)秀的片子還真不少,不但票房高漲,而且口碑也不乏較高的評價,也算是對中國方言電影行業(yè)這么久努力的一個認可。所以像《瘋狂的石頭》《金陵十三釵》《無名之輩》等,一部部優(yōu)秀作品的出現(xiàn),令人欣慰?!啊稛o名之輩》雖然沒有著名的IP和流量明星加持,但憑借著各位實力派演員的優(yōu)秀演技,影片依舊為觀眾獻上了一出教科書般的群像表演,各條支線劇情在導演出色的調度下融匯成一起跌宕起伏的荒誕喜劇,而片中小人物們?yōu)榱松詈妥饑栏髯耘暝?,也讓不少觀眾感同身受,笑淚與共?!盵5]但也必須看到,不是所有的方言電影都是好片。所以,方言電影要想長穩(wěn)中國電影市場,質量還是應該放在第一位的。
(二)拍攝特定方言區(qū)的電影。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shù)民族語的方言眾多。根據(jù)方言的特點,聯(lián)系方言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以及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xiàn)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xiàn)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按照現(xiàn)代通俗的分法,現(xiàn)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qū)。即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同時,在復雜的方言區(qū)內,有的還可以再分列為若干個方言片(又成為次方言),甚至再分為“方言小片”,明知道一個個地點(某市、某縣、某鎮(zhèn)、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福州話、南昌話、廣州話、長沙話等。方言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它是地域文化的載體,表達地區(qū)的文化特色;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傳承寶貴的文化遺產;還是植根于民間的文化形態(tài),具有深厚的民間文化土壤。而方言電影衍生的意義,很大一部分就是在保護語言。一部好的方言電影,必然會對傳承地域文化、發(fā)展地域文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電影這樣一種文化娛樂方式,地域文化得以有了更深厚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在方言區(qū)民眾中間創(chuàng)造出一種文化的凝聚力?!稛o名之輩》的出現(xiàn),讓觀眾走近了一個叫都勻的城市,更深層次地了解了西南方言的精髓。
結語
方言電影作為電影的一種特殊符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這對電影的發(fā)展無疑是一種好的現(xiàn)象。雖然一段時間內方言電影并不會占據(jù)中國電影的主流市場,但卻是中國電影的一個突破口??梢钥隙ǖ氖?,不管未來電影發(fā)展的走向如何,方言電影都會占有一席之地。我們必須抱著一種客觀寬容的態(tài)度,促使其在保持自身獨特魅力的同時,如何與更多的觀眾實現(xiàn)有效的溝通。更要站在時代的潮流中去思考方言電影本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權衡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也只有這樣,電影才能多元化、大眾化。
參考文獻:
[1]葛瑋華.“方言電影”的興起及未來發(fā)展[ J ]中國電影市場2012(3):37.
[2][3]張嫻.“這部戲,讓我從此有了鄉(xiāng)愁” [ N ].貴州都市報,2018-11-14(15)
[4]周哲浩, 導演饒曉志,“我跟電影名字一樣,我也是無名之輩”| 100 個有想法的人[EB/OL].(2018-11-26)[2019-03-02]http://www.qdaily.com/articles/58661.html.
[5]央廣網.《無名之輩》好評如潮 北京文化關照現(xiàn)實鑄精品[EB/OL].(2018-11-21)[2019-03-0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72046056697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