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真
河南省中牟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451450
血源緊張是國內醫(yī)院血庫存在的普遍問題,尤其是稀有血型供血更為困難,雖然國內鼓勵無償獻血但仍難以有效解決庫存血液需求大于供給的問題[1]。回收式自體輸血是一種新型供血模式,主要利用回收患者自身出血,經過快速處理后回輸,不僅有效避免了異體輸血反應和血源性傳染風險,也提高了血液利用率,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2]。近幾年,已有研究報道對回收式自體輸血在剖宮產中的應用進行了嘗試性研究,效果良好[3-4]。我院也對回收式自體輸血在剖宮產術后出血產婦中應用價值及安全性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以期為回收式自體輸血在剖宮產中的應用提供指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科因前置胎盤而行剖宮產手術的120例產婦納入本觀察。按照是否接受回收式自體輸血分為觀察組(回收式自體輸血)60例和對照組(異體血輸注)60例,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30.15±5.25)歲,孕次2~6次,平均孕次(3.68±1.42)次,前置胎盤類型:中央型42例、邊緣型11例、部分型7例,麻醉方式:區(qū)域麻醉58例、全身麻醉1例、區(qū)域麻醉改全身麻醉1例;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30.19±5.33)歲,孕次2~6次,平均孕次(3.70±1.40)次,前置胎盤類型:中央型41例、邊緣型11例、部分型8例,麻醉方式:區(qū)域麻醉57例、全身麻醉2例、區(qū)域麻醉改全身麻醉1例。兩組產婦的年齡、前置胎盤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經常規(guī)超聲或MRI檢查確診;術前血常規(guī)及凝血功能指標檢測結果均正常;符合剖宮產和麻醉適應證;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RH陰性血型者;因術中血液回收失敗或回收量不足導致轉為異體血輸注者;合并妊娠期并發(fā)癥或有交流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產婦術中接受異體血輸注:術前進行交叉合血,術中評估失血量超過1 000ml時予以對應血型異體血輸注,注意觀察產婦是否出現(xiàn)不良情況。
觀察組產婦術中接受回收式自體輸血:術前在手術床邊安裝好血液回收機和一次性去白細胞過濾機,術中使用吸引系統(tǒng)分別收集羊水和術野血液,術野血液回收后進入貯血器,使用肝素溶液(40U/ml:0.9%氯化鈉溶液500ml+肝素鈉15 000U)抗凝,回收血液量達到預設后經離心、洗滌液沖洗、濃縮以及白細胞濾除后6h內回輸給產婦。若血液回收失敗或回收量不足則及時評估是否需要異體血輸注。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及術后24h內輸血總量、術后相關指標[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血小板計數(shù)(PLT)]水平、輸血后24h內各項不良反應[凝血酶原時間異常(高于正常值3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異常(高于正常值10s)、皮疹、寒戰(zhàn)、發(fā)熱(體溫>37.5℃)、血氧飽和度下降、休克]發(fā)生率以及兩組新生兒出生后Apgar評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處理所得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手術及術后情況對比 兩組產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及術后24h內輸血總量以及術后Hb、HCT、PLT水平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手術及術后情況對比
2.2 兩組產婦輸血后24h內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產婦輸血后24h內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輸血后24h內不良反應對比[n(%)]
2.3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對比 兩組新生兒出生后1min、5min Apgar評分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對比[n(%)]
自體輸血是目前臨床應用的一種新型輸血方式,在解決異體血短缺中效果良好。回收式自體輸血是自體輸血的一種,因剖宮產產婦循環(huán)負擔較重因此術前預存式自體輸血與術中稀釋式自體輸血局限性均不適宜應用,而回收式自體輸血則有一定應用前景[5]?;厥帐阶泽w輸血是通過將術野失血快速收集后經過離心、洗滌、濃縮、濾過白細胞等多個步驟轉化為可直接回輸患者的血液,不僅能夠減少血庫供血壓力,也能夠降低治療花費、減輕患者負擔[6]。但有專家認為回收式自體輸血在技術理論上存在一定風險,若在剖宮產中應用可能存在如下風險問題:(1)因胎兒紅細胞污染引起母體同種異體免疫;(2)若血液處理過程中紅細胞破壞可能引發(fā)溶血;(3)大量輸血影響凝血功能;(4)羊水成分污染導致羊水栓塞等[7-8]。但也有國內文獻報道指出,在剖宮產中應用回收式自體輸血并不會顯著增加術后并發(fā)癥風險,對產婦凝血功能影響也與異體血輸注基本相似[9-10]。本文即對回收式自體輸血在剖宮產中的應用效果和安全性進行了驗證,對指導回收式自體輸血的臨床應用具有積極意義。
本文結果顯示,兩組產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及術后24h內輸血總量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主要是由于兩組產婦前置胎盤類型分布基本一致,因此手術操作以及出血情況并無明顯差異。而兩組產婦術后Hb、HCT、PLT水平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輸血后24h內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采取回收式自體輸血與異體血輸注對產婦血常規(guī)及凝血功能等影響相似,輸血應激也基本相似,可見回收式自體輸血效果與異體血輸注類似[11]。而兩組新生兒出生后1min、5min Apgar評分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也證實了回收式自體輸血不會明顯增加新生兒不良預后的風險,安全性良好[12]。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進行回收式自體輸血操作的醫(yī)師對術野血液回收以及處理操作均十分熟悉,經驗也較為豐富,因此保證了回收式自體輸血的成功率,若操作者經驗不足或操作不夠熟練容易造成血液回收失敗或回收量不足的情況,需在術前做好異體血輸注的準備以確保產婦的安全。
綜上所述,回收式自體輸血在剖宮產術后出血產婦中應用效果明確,安全性良好,可根據實際情況向產婦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