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qū)塔山鎮(zhèn)耿集實驗小學 孫井俠
閱讀滋養(yǎng)心靈,鑒賞產(chǎn)生審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審美的滲透,是體驗的過程?;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開展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小學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形成與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有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羅素說:“世界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痹谛W語文課本中,編者選編的文章文質兼美,有描寫景物的,有描寫人物的,有抒情議論的等,這些文章無不體現(xiàn)著社會美與自然美。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課文中審美這一特點,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學會從閱讀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生的審美意識。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了很多圖片,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南沙群島除了物產(chǎn)豐富之外,還是個迷人的世界。那晶瑩剔透的翡翠和藍玉合璧,水天一色,蔚為壯觀。學生既感受到了南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也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課本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美,只要我們善于挖掘就能夠通過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感受生活的幸福與美好。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行的課本,讓審美教育貫穿其中。
哲學家黑塞說過,提升人素養(yǎng)的途徑是研讀世界文學。小學語文課文中不僅包含自然美,更囊括了社會美與人文美。通過開展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認識自然、了解社會、理解人性,豐富自己的情感、健全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潛移默化地獲得心靈審美的體驗。
例如,《觀潮》這篇課文描寫了大自然中潮起潮落那波瀾壯闊的場景。作者詳細地描寫了潮來前、潮來中、潮來后的現(xiàn)象,這樣的描寫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狂放不羈,讓學生學會欣賞自然美、感受景色美,還能讓他們產(chǎn)生哲理思考。為了讓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教學中巧用課本照片、掛圖等,結合影視資料等制作微課,把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生動形象地顯示在學生面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閱讀中能夠入情入境,不僅降低了理解的難度,還有利于利于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
雨果說過,想象是思維中最美麗的翅膀。語文教學中想象是構建語言與形象的橋梁,沒有想象思維的語言是蒼白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并從中獲得審美的體驗。
例如,在教學《太湖的風》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太湖的情境,接著引導學生想象太湖的風吹過后是什么樣的景象。有學生說在春風過后,小草變綠了、桃花、杏花、梨花露出了笑臉;還有學生說春風過后,冰雪融化,又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漁民們高興地準備打魚了。通過這樣的啟發(fā),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春風過后那生機勃勃的美好情景。接著,教師及時地設計一些想象方面的訓練,讓學生感受春天給人們的喜悅,讓學生體驗到想象的樂趣。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因此,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把看不見的場面通過想象表達出來。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獲得審美的體驗。
我們知道,兒童的認知能力還停留在直觀形象階段,他們的審美能力也不夠健全,教師需要在閱讀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審美意識。教師不妨從意識形態(tài)層面嘗試改變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認知,逐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只有長期地積累,學生的審美意識才會慢慢形成,認知事物的能力才會逐步提高。
例如,《楓橋夜泊》這首詩的語言并不瑰麗,思維的想象也不天馬行空,但這首詩所構建的意境卻是卓爾不群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審美構建放在教學的重點,通過作者的情感愉悅學生的審美,進而體味詩人心中的落寞之感。這樣的教學才能讓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得到質的提高,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剝離表面的東西,深入到事物的內(nèi)部,理解其本質特征。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進而產(chǎn)生積極的內(nèi)心體驗。唯有這樣,才能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