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張亞麗
(如皋市廣慈醫(yī)院眼科,江蘇 如皋 226500)
斜視是臨床上常見眼科疾病之一,其作用原理為雙眼眼外肌作用不平衡導致患者眼位偏斜。據文獻[1-2]報道:斜視容易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影響,使患者產生自卑心理,社交問題嚴重,若不及時治療會破壞患者的視覺功能發(fā)育,對其單視功能的形成造成干擾,嚴重者將發(fā)生弱視,給患者及其家屬身心帶來嚴重傷害。手術是目前治療斜視的主要手段,對患者雙眼外觀具有顯著改善作用。水平性斜視手術簡單、損傷小、時間短,成年患者依從性好。如皋市廣慈醫(yī)院對成年患者的水平性斜視皆為門診手術治療。有文獻[3-4]指出:由于手術造成眼表損傷,患者術后一定時間段內常伴有異物感、干澀及畏光等不適。分析斜視患者術后眼表狀況有助于臨床醫(yī)務人員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個性化治療方案,減少不良反應。本研究旨在探索斜視患者在手術治療后的眼表恢復狀況,為臨床上改善斜視患者術后眼部健康狀況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如皋市廣慈醫(yī)院接受門診手術治療的92例(126眼)水平性斜視成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分析。入選標準:1)年齡≥18歲;2)未合并青光眼、角膜病等眼科疾??;3)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腎、肝等嚴重器官性疾??;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3)妊娠期婦女、兒童。入選患者中男43例,女49例;年齡(31.27±9.46)歲;病程(24.37±8.15) d。按不同手術切口將患者分為3組:行角膜緣切口的42例52眼患者為A組,行跨肌止端切口的17例19眼患者為B組,行近穹窿切口的33例55眼患者為C組。再根據手術累及肌肉條數將患者分為3組:行單條眼外肌的29眼手術者為單肌組,行2條眼外肌的42眼手術者為雙肌組,行3條眼外肌的21眼手術者為三肌組。本研究經如皋市廣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由同一醫(yī)師于術前和術后采用眼表綜合分析儀為所有患者進行術眼首次淚膜破裂時間和淚河高度檢測,檢測間隔時間至少為30 min。首次淚膜破裂時間檢測:患者下頜放置于頜托上,雙眼呈自然放松狀態(tài),將Placido盤投影到角膜的表面并進行對焦,完成后讓患者瞬目兩次,然后囑咐患者持續(xù)睜眼直到Placido投影環(huán)破裂為止,重復測量兩次取平均值。淚河高度檢測:儀器中呈現淚河圖,醫(yī)師對淚河上下級之間的長度進行手動測量,若其連續(xù)性好則重復兩次并取平均值,若連續(xù)性較差,則測量3次。術后為3組進行檢測,直到首次淚膜破裂時間和淚河高度恢復至術前為止,記錄恢復時間。
分別比較不同手術切口及不同肌肉條數患者的眼表健康恢復時間,包括首次淚膜破裂恢復時間、淚河高度時間。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多組計量結果比較采用Fisher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B組及C組間首次淚膜破裂恢復時間、淚河高度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首次淚膜破裂恢復時間和淚河高度時間顯著低于B組和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單肌組、雙肌組和三肌組首次淚膜破裂恢復時間、淚河高度時間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肌組首次淚膜破裂恢復時間和淚河高度時間顯著低于雙肌組和三肌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不同手術切口患者的眼表健康恢復時間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ocular surface health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urgical incisions
表2 不同肌肉條數的眼表健康恢復時間比較表Table 2 Comparison of ocular surface health recovery time with different muscle numbers
眼表是指上下眼瞼之間的全部眼球表面黏膜上皮,健康的眼表包括眼表上皮和穩(wěn)定淚膜。據文獻[5-6]報道:淚膜的穩(wěn)定性對于眼表上皮健康狀況具有重要影響,而淚膜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是黏蛋白,由眼表上皮細胞所分泌,二者相互依存。斜視手術需要進行眼外肌縮短操作,對眼表健康容易造成破壞,從而術后出現干澀、灼燒以及異物等不適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組間首次淚膜破裂恢復時間、淚河高度時間差異顯著。A組的首次淚膜破裂恢復時間和淚河高度時間顯著低于B組和C組。有研究[7]指出:角膜緣切口會對患者的結膜造成損害,導致結膜杯狀細胞的黏蛋白分泌減少,同時還會對患者角膜緣的干細胞造成損害,角膜修復緩慢,角膜上皮完整性被破壞。據文獻[8]報道:近穹窿切口術口較小,相對于其他切口來說,被病原菌侵襲的可能性更低,因而術后炎性反應和水腫的發(fā)生可能性較小,發(fā)生程度也較輕。宋蕾[9]研究也證實角膜緣切口可提高術中操作的準確性,減少上皮機械性損傷,從而減少術后反應和組織水腫,經角膜緣切口手術患者其術后僅具有輕微炎癥反應的患者可達94.4%。組間首次淚膜破裂恢復時間、淚河高度時間差異顯著;單肌組的首次淚膜破裂恢復時間和淚河高度時間顯著低于雙肌組和三肌組,可能原因是角膜緣切口和跨肌止端切口容易對角膜緣神經叢造成損害,使患者角膜知覺退減,減少瞬目,淚膜穩(wěn)定性被打破。Hamasaki等[10]的研究結果顯示:近穹窿切口的手術切口呈隆起狀態(tài),引起的機械性損傷小,對黏蛋白的分泌無太大影響。手術所涉及的肌肉條數較多的患者其手術操作時間、切口數均成倍增加,結膜、角膜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也成倍增加,發(fā)生炎性反應的可能性較大[11]。
綜上所述,手術累及的肌肉數和手術切口類型對術后眼表健康狀況具有重要影響,近穹窿切口的手術方式和較少肌肉累及條數對眼表的影響較小,有助于患者術后眼部健康狀況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