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圣
【摘 要】 《指南》指出:要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fā)育和機能發(fā)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tài)度的重要階段?,F(xiàn)今,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家里、在幼兒園里、在大街小巷的每一個角落里幼兒的任性行為比比皆是,幼兒為什么原因任性?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幼兒的任性行為?如何干預幼兒的任性行為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 任性 ?幼兒園 ?健康
任性,指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謂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shù)哪繕嘶驁?zhí)拗使性,無所顧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辦事。從詞義的基本解釋上,可以看出它至少包含三層意義:1. 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 ? ?2. 謂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shù)哪繕?3. 執(zhí)拗使性,無所顧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這三層意義體現(xiàn)了任性的不同行為。
一、了解——正確認識孩子任性的不同行為表現(xiàn)
幼兒任性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但關鍵還是幼兒在后天成長過程中所受的環(huán)境、教育等各方面的影響。任性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因而也形成了多種類型的任性行為。
(一)率真的、富有童趣的“合理任性”
所謂率真的、富有童趣的任性,也就是“任性”行為中的第一層意義的任性——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這種“任性”是特屬于幼兒期的任性。
1. 要求自主、獨立、長大的“任性”。
3—4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逆反期,第一逆反期幼兒的心理需求在于:要實現(xiàn)自我意志,實現(xiàn)自我價值,希望父母和親近的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并“我很能干”的“現(xiàn)實”。
2. 執(zhí)著追求于某事的任性。
幼兒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往往很固執(zhí),不肯停止,不罷休,一定要弄個明白,甚至不肯吃飯,不肯睡覺。對于如此“執(zhí)著”地探究問題,成人往往忍受不了,認為孩子不聽勸告,任性。
(二)不合理的任性
所謂的“不合理的任性”,也就是“任性”行為中第二、三層意義的任性。
1. 行為表達方式不正當?shù)娜涡浴?/p>
幼兒由于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自我服務能力差,但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一旦達不到目的或遇到他不滿意的事情就會發(fā)脾氣,用跺腳、打滾、哭鬧等方式表示抗議。
2. 模仿某種形象的任性。
一個人在幼兒期的模仿性都是很強的。許多家長的任性行為在家庭中沒有考慮過會有什么影響都表現(xiàn)出來。這樣,幼兒就容易模仿家人的任性。另有一類幼兒在接觸動畫片等一些影片時也會模仿片中的形象,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會了一些任性行為,跟成人對著干,覺得很有趣,故意任性犯擰。
3. 自私自利,執(zhí)拗使性,無所顧忌的任性。
很多家長沒有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都給孩子準備,生怕孩子落后于別人,生怕給予孩子的不夠;對孩子的要求不管正確與否,只要是幼兒喜歡的、愛吃的、愛玩的……都一味地遷就、滿足等。從而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的認識: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做,繼而養(yǎng)成自私自利、執(zhí)拗使性、無所顧忌的任性。
二、化解——干預孩子的任性行為
針對行為,摸清原因。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段話:“對成人而言,兒童的心靈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應該努力地探尋隱藏在兒童背后的那種可理解的原因。
(一)尊重孩子“合理的任性”
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率真、富有童趣的任性,我們應該賦予的行為是——尊重,具體的策略有以下幾種:
1. 耐心傾聽,各抒己見。
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學會耐心傾聽,給與機會讓孩子來各抒己見,談論自己的“能干”,滿足他們渴望長大、渴望能干的需求。
2. 學會放手,靜待花開。
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教師要學會放手,靜待花開,創(chuàng)設機會讓孩子一次次地去嘗試,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自己做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勇于嘗試、不屈不撓的精神。
(二)改變孩子“不合理的任性”
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不合理的任性”,我們應該賦予的行為是——改變,具體的策略有以下幾種:
1. “約法三章”,有理有據(jù)。
孩子任性的發(fā)作一般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當預計孩子可能因某種情況任性時,要提前打好預防針。
2. 獎懲并存,從一而終。
孩子的任性行為一旦出現(xiàn),也不必太緊張,重要的是疏導。切不可時而抓緊教育,時而放松教導,憑大人的情緒決定教育態(tài)度。
(1)小步遞進法。
孩子的任性行為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因此,改變的目標要有層次性,獎勵也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可采用小步遞進的方法,逐步進行改變。
(2)自然后果懲罰法。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家長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嘗到餓的滋味以后就會按時吃飯了。
(3)冷處理法。
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fā)脾氣或打滾撒潑時,大人可暫時不予理睬,給孩子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huán)境,不要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作出讓步。事后,家長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對他說:“相信你以后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3. “彈性”控制,由“心”出發(fā)。
對待孩子的任性有時也可采取一些“彈性”的做法,比如說“今天是例外”,使孩子、也使自己有臺階可下,同時也不破壞原有的約束。
4. 營造環(huán)境,親密交流。
家長和教師應多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利用空余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談論自己高興或生氣的事,鼓勵孩子與人分享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并給予適當?shù)囊龑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