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
1949年夏天,我揣著北京師范大學(當時稱北平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于8月初從上海乘火車來到北京,從此走上了教育工作的道路。70年來,我與共和國同行,在黨的教育和同志們的幫助下,逐漸成長。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首往事,浮想聯(lián)翩。剛入學不久,就遇上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和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10月1日一清早,我們就到天安門廣場集中等待偉大時刻的到來。下午3點鐘,聽到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便見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全場歡呼聲雷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則高呼“人民萬歲”!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
70年來,共和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征途中,經歷風風雨雨,克服了眾多艱難險阻,邁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始了新征程。
我是黨培養(yǎng)起來的新中國第一代教育工作者,在黨的教育下,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是黨教育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教育事業(yè)服務。我在北師大開始了教育的啟蒙學習。1951年黨派我到蘇聯(lián)留學,不僅系統(tǒng)學習了教育理論,更重要的是系統(tǒng)閱讀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著作,為我后來的專業(yè)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貒?,我先后在北師大、北京西城師范、師大附中、師大二附中任教,使我接觸到教育第一線,并向那里的老師學習,從而積累了教育實踐的經驗。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理論上沒有多大建樹,只是在教育實踐中有一些體會,而且有些是從教育實踐的失敗中得出的經驗教訓,我認為學生應是教育的主體,并總結了四條教育信條:即“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
有人問我,在你70年的教育生涯中,比較滿意的有哪幾件事?我認為,第一件事,是我一輩子從事的是師范教育,所以非常重視教師的成長發(fā)展。1989年,我曾經寫了一篇小文章“必須使教師職業(yè)具有不可替代性”。為此,我努力為中小學教師爭取設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終于在1997年得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批準。于是,中小學教師有了成長發(fā)展的一個平臺。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建立20多年來,已經有32萬余人攻讀,20余萬名中小學教師獲得了碩士學位。2009年又開始設立教育博士專業(yè)學位,2010年開始招生,截至2017年已招生1304人,先后有280名中小學教師獲得博士學位,培養(yǎng)了一支高水平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
第二件事,是為學科教育學的建設做了一些工作。師范院校培養(yǎng)師范生,必修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教材教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僅要向師范生分析中學所設的課程和教材,傳授教學方法,還要指導學生到中學去實習。這是一門培養(yǎng)教師專業(yè)化很重要的課程,但是卻一直得不到師范院校重視,從事這門課程的教師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很多人不認為教學法也是一門科學。
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改革開放后我國學位制度的建立,給改變教材教法學科的命運帶來了契機。198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設置教育學科專業(yè)目錄時,我建議把教材教法專業(yè)改名為學科教學論專業(yè),這不僅提升了學科教學論的學術地位,而且為學科教學論的發(fā)展提供了政策基礎。我在北京師范大學任副校長時,組建了學科教學論的教師隊伍;在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下面成立了學科教學論評定委員會分會,為學科教學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0多年來,這門學科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教師隊伍得到很好的成長。
第三件事,是我有幸參加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制定工作。此后,作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我走訪了十幾個省份,看到《規(guī)劃綱要》的指標要求逐步落實,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到免費的義務教育,心里特別高興。
70年來,我在黨的教育培養(yǎng)下逐漸成長,與共和國同行。如今,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我仍將繼續(xù)學習,不斷奮進,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貢獻微薄的力量。
(作者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責任編輯 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