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杰
摘要:中島敦作為日本著名的作家,受漢學影響較深,其作品雖然數(shù)量并不很多,但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濃厚的現(xiàn)實主義思想,為世人所稱贊。中島敦作品取材較廣,有的取自當?shù)氐囊娐?、生活,有的取自中國古代傳奇文學,有的取自日本動亂社會的體驗,但可以從中體味到中島敦作品的主線,充滿了迷茫、孤寂與悲觀的人生理念。
關(guān)鍵詞:日本;作家;中島敦;作品;主旨
中島敦是20世紀早期日本著名的文學家,勤奮好學,先后在多所大學學習,并在高等院校任教,他十分喜愛漢學,深入研讀中國古典文學和西方文學,成為漢西融會貫通的文學家、詩人。中島敦的作品雖然數(shù)量并不很多,但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濃厚的現(xiàn)實主義思想,為世人所稱贊。中島敦作品取材較廣,有取自當?shù)氐囊娐?、生活,有取自中國古代傳奇文學,有取自日本動亂社會的體驗,但可以從中體味到中島敦作品的主線,充滿了迷茫、孤寂與悲觀的人生理念。加強對其作品主旨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掌握中島敦心理、寫作軌跡,更好體味中島敦的人生理念。
一、中島敦及其主要作品
中島敦(1909年5月5日-1942年12月4日),生于日本東京市四谷區(qū)簞笥町,是漢學研究學者的后代.早年先后在東大、東大學院學習,未畢業(yè)而去一所高校從事教學工作,當教師7年后,離開日本前往太平洋島國,并在當?shù)鼐幼∩?,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及英作家的作品改編,并寫出了《南島譚》,于1942年底因病中島敦不幸逝世,其生前作品數(shù)量并不是很多,但影響十分深遠,擁有眾多“粉絲”,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中島敦本人也被稱之為詩人、哲學家和道德家。
中島敦雖然人生很短,但成就和才華突出,發(fā)表了21篇作品,這些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認可和喜歡,一些作品獲獎,并被廣泛流傳。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如:《有警察官的風景
一九二三年的速寫》《南島譚)《環(huán)礁》《斗南先生》《北方行》《光與風與夢>《文字禍》《山月記》《木乃伊》等,其中《光與風與夢》,被推薦為芥川文學獎候選作品。
中島敦所著的21篇作品主要有三種類別:第一,以中島敦親身經(jīng)歷為基礎(chǔ)創(chuàng)作的作品,比如:《北方行》《狼疾記》等,這些作品主要以作者個人的親身經(jīng)歷,所見所聞的真實感受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島敦所處的生活狀態(tài)和真實生活情景,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感。第二,以各類歷史文化傳說為依據(jù)進行創(chuàng)作,充分體現(xiàn)了廣泛涉獵各類知識的勤奮的精神狀態(tài)。比如:《我的西游記》《悟凈出世》《木乃伊》《文字禍》《山月記》這些均可以找到歷史傳說的蹤跡,有的就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李陵》《弟子)《悟凈出世》等,有的還存在有漢詩的影子。第三,以歷史為依據(jù)創(chuàng)作的作品,比如:《李陵》《光與風與夢》《盈虛》《牛人》,是基于歷史知識為背景創(chuàng)造的歷史小說,具有歷史的真實一面,可以看出中島敦深厚的歷史功底。
二、中島敦生活的時代
中島敦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基于古代中國和漢文化的背景創(chuàng)作的,所以中島敦的作品深受中國人的喜愛。他們都與中島敦的出生有關(guān)。他的祖先大多是儒學家。為了學習借鑒中國的繁榮和當時的漢文化的繁榮,他們來到了中國。中國對神學有著很深的敬意,并且對神學了解較為深入。這些都給中島的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可是,這個事態(tài)與明治維新一起逆轉(zhuǎn)了。隨著日本常規(guī)的西歐化和清朝的頹廢,日本的神學地位急劇下降。明治維新之后,日本自我意識更加強化,出現(xiàn)對外國文化出現(xiàn)排斥的現(xiàn)象,這樣的狀況和氛圍給中島敦的成長和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這些矛盾的想法長時間影響著他,限制著他的思考。
除此之外,中島敦的一生也是多災(zāi)多難,充滿著坎坷和灰暗的陰影。孩提時,正是需要有家人呵護的時候,他身邊的親人卻一個一個地離他而去,先是父母離婚,爺爺去世,后來又是繼母離世、弟弟、妹妹、第二位繼母離世,后來中島敦的第一個女兒出生不久也不幸夭折。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中島敦極度脆弱,精神萎靡,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可以說是心灰意冷。特別是在中島敦28歲時,其長女剛剛出生不久就夭折,對其打擊甚大。同時,中島敦因常年患有哮喘,身體狀況一直不佳,加上一連串的打擊,最終中島敦因為哮喘惡化,年紀輕輕就失去了生命。中島敦多災(zāi)多難的人生經(jīng)歷,特別是身體每況愈下,造成了中島敦性格孤僻內(nèi)向、神經(jīng)極其敏感,也對其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三、中島敦作品的主旨分析
中島敦無論是在《光與風與夢》《文字禍》《山月記》,還是《木乃伊》中,都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以及相對孤寂的心情,這些也是其作品的主旨和主線。比如在《孤島》中,他寫到這是一個是寂寞的島。島中央整齊地種著芋頭,周圍有章魚樹、檸檬、面包樹和蝸牛等雜樹的防風木。另外一片椰子林向外延伸,接下來就是白色沙灘——?!汉鹘傅捻樞蛄?。雖然很美,但是很寂寞。
島民的家分散在西岸的椰子林之間。人口有眾多,我去過幾個小島。因為全島都是珊瑚的碎片,沒有土,所以也知道是完全不會長出芋頭的島,甚至會全部枯萎的荒涼之島。盡管如此,除了人口僅16人的B島,再沒有比這里更寂寞的島了。為什么呢?理由只有一個。因為沒有孩子。
不,也有孩子。只有一個。今年五歲的女兒。除此之外,沒有一個二十歲以下的。在以出生前的十幾年里,一個嬰兒也沒有在這個島上出生。從女兒出生到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人出生??峙拢窈笠膊粫行律税?。至少,這個島上那些年邁的老人們是這樣相信的。因此,數(shù)年前這個女子的兒女出生的時候,老人們聚集在一起,訪問了這個島的最后一個人——應(yīng)該成為女人的嬰兒。就像最初的人被崇拜一樣,最后的人也必須被崇拜。正如最初者嘗過苦難一樣,最后的人也必須嘗到何等的痛苦。一邊嘟噥著,老爺爺和老奶奶們,悲哀地虔誠地,深深地拜訪了嬰兒。但是,聽說那只是老人的故事,年輕人很少見到多年未見過的人類的嬰兒,一邊吵吵嚷嚷一邊前來參觀。正好在女兒出生的兩年前,有戶口調(diào)查,那個時候的記錄中記載著人口三百,現(xiàn)在卻只有一百七八十了。會有這樣迅速的減少率嗎?如果說全都是死者而無生者,那么即使不是因為得了疫病,人數(shù)也會很快減少。當時,去拜訪女人寶寶的老人們,必將死去不留下任何一個人。盡管如此,看得出老人們留下的訓誡被嚴格地保護著,即使現(xiàn)在,作為這個島的最后者的女人的兒女,象喇嘛活佛一樣地被重視著。在成年人之間只有一個孩子,被疼愛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大概原始宗教性的畏懼和哀感也增加了。
為什么這座島上沒有孩子?誰都會問有沒有性病蔓延的事實。性病和肺病都不是沒有的,不過這只限于這個島。與其這么說,倒不如說與其他島嶼相比,要少一些。我己為自己的島嶼的滅絕而猶豫不決,在此之前進行著戰(zhàn)爭,但沒有任何事情可做。作為起源地的卡車地方的諸離島上看不到人口減少的現(xiàn)象,所以此推測是不正確的。和其他島嶼相比,塔羅薯的產(chǎn)量豐厚,椰子和面包樹也非常結(jié)實,食物也過剩。并不是因為遭受天災(zāi)地改造。那么,為什么呢?為什么不生孩子?我不明白。也許是因為神決心要毀滅這個島上的人。即使被嘲笑為非科學的,除了思考之外別無他法。在白天耀眼的光芒下,看著得到很好的芋田和美麗的椰子林,想到了這個島的命運時,想起了某人的話: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是不拘泥。我想,物體死亡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東西吧。科學家們看到其滅亡的痕跡,指出了許多原因,稱之為其原因。
又比如:《塞班島》。
星期天的傍晚。茂密的鳳凰樹林對面,可以聽到很高的聲音 而且不知從何處傳來了被壓碎的地方慈善女的合唱聲。這是從西班牙尼姑家禮拜堂傳來的昨晚的贊美歌。晚上。月光明亮。路很白。不知從何處傳來單調(diào)的琉球蛇皮線的聲音。走在白色的道路上。香蕉的大葉在風中飄動。合起的葉子將細小的影子落在了梧桐路上。連在空地上的牛還吃著草的樣子。仿佛漂浮著什么夢幻般的東西,這白色的月光下延續(xù)了多少年。雖然“傳送帶”一瞬間延伸出來的蛇皮線之音依舊聽得見,但究竟在何處家中鳴響,卻完全不明白。其中,行走著的纖細的小路突然出現(xiàn)在明亮的大街上。劇場在走出的拐角處,從中頻繁地響起蛇皮線的聲音。(但是,那與我所聽見的聲音是不同的。我所走過的路,并不是像劇院那樣正式的熱鬧,而是不太習慣的手一個人孤零零地彈奏著\指甲手指尖微微顫動的聲音)這一帶盡是沖繩縣人的緣故一一遵從,戲劇一切要用琉球的語言來演繹這里是劇場。我無意中往小屋里看了看。收入可真不少。節(jié)目有兩個。因為最初是用標準語演繹的,所以很清楚情節(jié)。第二個,叫做“史劇北山風云錄”的話,這次完全不明白這個詞了。我所聽見的是“多西卡尼”(這句話最可靠。)記得曾經(jīng)徒步旅行十天左右的帕勞本島時,聽到旅途的人都是沖繩縣出身的農(nóng)民,完全不懂語言而啞口無言。
從戲劇小舍出來后,我特意沿著富有玩具房屋的海岸大道走了回去。這條路亦白。幾乎要下霜了。微風。月光。石造的查摩羅家門前,印度素馨飄著白白的香氣,在其背后,悠然地躺著一只牛。牛的身邊躺著一條非常大的狗,仔細一看,原來是山羊。
從這些作品中,可以從中體味到中島敦作品的主線,充滿了迷茫、孤寂與悲觀的人生理念,以及舊時代知識分子被壓抑的孤寂心態(tài)。從《孤島》可以看出他的孤獨,從《塞班島》中可以體味到孤零零,從《夾竹桃家的女人》可以感受到“我”步伐蹣跚,疲勞不堪,呼吸急促……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知識淵博、虛弱的肉體、膽小的自尊心等的長處和短處。
參考文獻:
[1]郭勇.血脈與倒錯的存在:中島敦《盈虛》論[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 (06)
[2]李俄憲.日本文學的形象和主題與中國題材取舍的關(guān)系——以中島敦《牛人》的創(chuàng)作與出典《左傳》的關(guān)系為例[J].外國文學研究,2008 (02)
[3]郭勇.“越境”與“虛無”——論中島敦《名人傳》[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 (06).
[4]郭勇.血脈與倒錯的存在:中島敦《盈虛》論[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 (06)
[5]李俄憲.日本文學中子路形象的確立與原典素材的處理——以中島敦的中篇歷史小說《弟子》為中心[J].世界文學評論,2006 (02)
[6]孟慶樞,德田進.從《紀昌貫虱》看中島敦《中國名人傳》對中國典籍故事的吸收及其再創(chuàng)造[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