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蔚蔚
[摘 要] 為了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積極研究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參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將教學與快樂融為一體,并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性
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要優(yōu)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研究兒童潛能和個體差異發(fā)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和鍛煉能力,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個人實踐的能力和素質。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并引導學生的趣味性和好奇心,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趣味性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如引進游戲活動就可以將死板的課程游戲化。學生在學習中嬉戲,在嬉戲中學,使他們的學習精神和課堂效能獲得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探索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興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的美術教材第四單元的“變一變”,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貪玩心理,可以假設說:現(xiàn)在我在課堂上將照片撕成長條排列或者根據需要使紙條傾斜,讓學生猜猜誰是每幅畫的主人。這是一種教學的興趣形式,全班同學相互交流,共同學習。教學中有各種有趣的教學方式。小學美術教師應學會整合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不斷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美術下冊“奇妙的腳印”一課,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下雪天的雪花飛舞、雪后孩子們滾雪球、打雪仗,以及一起堆雪人的情境。學生在這些素材的啟示下會引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激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喜悅之情洋溢在臉上。學生在看到多媒體上的雪景和孩子們游戲的情境時,會很自然地想起自己下雪天在外面玩耍的情境,心的律動使內心情感的漣漪不斷地蕩漾,學生們一直不停地探索,精彩紛呈的課堂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逐漸進入課堂,對美術學科而言,如果展示課本所包含的意境、畫面、美術內涵和音樂之美,就會激發(fā)學生的感覺、視覺和聽覺,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心理,調動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真正熱愛學習美術。美術教學采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它在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興趣、營造氛圍、解決困難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集圖形、動畫、聲音、歌曲等信息功能于一體,動態(tài)性強,容量大。它的視覺和聽覺對學生的心理有著強烈的影響,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的效果非常適合教學。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媒體教學,使一些抽象的審美畫面更加直觀,創(chuàng)造一種特定的教學氛圍,打破傳統(tǒng)單調的教學形式,為教師提供充分的教學條件,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利用,突出價值,進而有效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鳥語花香”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鳥兒的結構和顏色的視頻,給予學生體會自然界最美最動人的情懷。在聲音和色彩的吸引下,學生可以進入一個美好的情感體驗,從詩情畫意中讀出美,為后續(xù)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里說的行為方式指的是行為的動態(tài)化。所謂的行為動態(tài)化,是說學生處在一個動態(tài)的情形中,其動態(tài)的思維呈現(xiàn)出聚合、相交的狀態(tài)。為了適應知識學習的需要,為了找到知識學習的規(guī)律,教師對于知識系統(tǒng)的建立也應該是動態(tài)的,形成的思維布局也是動態(tài)的。相對靜態(tài)的學習而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專注于某件事物不會持續(xù)長久,這樣的情形對小學生來說,年齡越小越明顯。所以,最重要的是進行一種學習方式的設計。
如“奇妙的海底世界”是三年級人教版美術的一篇課文,這一課開始教師就可以拋出問題:資料表明,在太空觀望地球,會看到藍色的地球,是為什么?你們知道大海嗎?在你的腦海里大海是怎么樣的呢?這蔚藍的海水深處有我們非常熟悉的海洋生物。這一景象誰能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繪出來呢?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思考和討論。討論結束,學生們想出了諸多的答案,像兇猛的鯊魚,像美麗的珊瑚礁,像海豚的聰明,還有海葵的異彩紛呈和海豹的搗蛋。學生們討論問題,生動和活力四射的課堂馬上就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獲得了有效的培養(yǎng)。
總之,一個好的美術課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讓各種教學要素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迸發(fā)出來,成為最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邱春華.淺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6).
[2]蓋楠.淺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