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建
[摘 要] 學習技巧是個別的實踐、自立的探究和革新。知識的體系性固然重要,但學生學習的心理成長、情感領略和個別品質的不同也應該是教師要關注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體現三個踴躍,即對學生的學習欲望踴躍刺激、對學生的革新意愿踴躍思索、對學生學習踴躍介入,可使學生的個性品質得到有效發(fā)展。
[關鍵詞] 個性品質;發(fā)展
課程改革把“情感與態(tài)度”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之一,不同個性的學生要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一切昭示著學生個性品質的發(fā)展和思維技能的培植是教師所不能忽視的。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的個性的重要特征是表現自己。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展示的契機,讓他們獲得成績和領略成功。當前,課程革新的理念提倡的是實踐和自主探尋,在教學中,教師對教育資源充分運用,讓學生自主操作,感知并取得知識,讓更多的探索機遇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指導,學生的思維的形成可更體現出靈活性和智慧性。
如在“三角形的面積”這一課的教學中,上課前,教師預先可通知學生備好一把剪刀和6個三角形。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先對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公式的推導過程和方法進行回顧,繼而分學生為四個小組,要求他們在組內對自己準備的三角形進行展示,并自行進行變換擺放位置,搭建一個曾學習過的圖形,說出該圖形的計算法。嗣后,讓學生在思索中討論哪些圖形類似于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經過一番探討和操作,有學生會發(fā)現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并可以寫出來,由此及彼,學生還會發(fā)現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關系,當然,這其中教師的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取得這樣的成果是令人欣慰的。教師應適時地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只需要一個三角形和一把剪刀、一支筆可以算出三角形之面積公式。這種教學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如果把掌握知識的過程與建筑進行比較,那么教師只應該為學生提供建筑材料,真正的建筑師就是學生自己?!?h3>二、注重生活聯(lián)系,呈現個性品質
知識并不是只在書本中,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深刻體會其和生活密不可分之關系。教師在教學內容中設立生活的情境,學生更能深切體會和感受其與生活的關聯(lián),在學習中做到個性品質的發(fā)展。
如關于統(tǒng)計圖的學習,教師對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就可以設為: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一定的時間在十字路口收集道路交通的客流量,然后制作統(tǒng)計表。學生收集信息的統(tǒng)計表很有價值,一群學生在收集有關行人、自行車和機動車遵守交通規(guī)則和違章行為的信息方面很有創(chuàng)意。再如,老師可以在周末安排這樣的作業(yè):“如果你是一個旅行者,有500元的錢去三個旅游景點,你怎么能經濟而廉價地安排這次旅行?”學生們都很感興趣。他們抽時間找旅游報價,查找汽車和火車的報價,找當地酒店的報價。以前學生從來不關心的這些問題,現在成了他們談話的焦點。在對線路進行詳細討論時,往往會對線路的合理性和優(yōu)惠價格而爭論不休。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品質在問題的解決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現,又對社會加深了了解。
學生個性品質的培育,離不開教師對其奇思妙想的鼓勵和保護。小學生知識的儲備并不豐富和完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提出一些不恰當的問題或想法。對這些問題,教師不應盲目否定。這樣,學生的個性化品質差異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和保護,使他們能夠在掌握課程材料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個人意愿或想法,實現更個性化的品質發(fā)展。
如有些學生會問有關乘法分布規(guī)律的問題:“為什么乘法分布法的定義中說的是兩個數之和,而例子中有的卻是兩個數的差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反映了學生深刻細致的思考,而不是把老師的話或教材的定義作為標準,這是探究精神的有力體現,同時也是學生不盲目地同意和敢于提出自己的否定內容的一個很好的表現。教師對此耐心的回答,是對學生探究精神的肯定,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挑戰(zhàn)權威的好習慣。
總之,個性化品質的發(fā)展是人類的本質要求。教師必須盡可能平衡統(tǒng)一教學與個性化品質發(fā)展的支點,采取適當的策略,保護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更加健康。
參考文獻:
[1]容瓊聯(lián).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三種方法[J].廣西教育,2015(13).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