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社會,人們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和手段都產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直接導致了人們對于新聞的接受方式出現了很大改變。相比于過去被動地接受新聞內容,現在人們更加愿意主動地到互聯(lián)網上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內容,一些新媒體企業(yè)恰恰抓住了受眾的這一想法,利用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對受眾進行新聞內容個性化定制和推送。這些推送的內容及時性很強,許多不具備記者資質的人員也可以隨意地對社會事件進行報道和傳播,一方面使新聞記者的報道方式產生了很大變化,更加注重契合受眾的興趣,迎合受眾的欣賞品味。另一方面這導致許多輿論價值導向不對,為了吸引受眾的眼球刻意制造新聞熱點,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負面的新聞在社會上得到廣泛傳播,對社會和群眾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但是這些新聞的質量和傳統(tǒng)報紙新聞的質量完全無法相比,不但不具備報紙新聞所具備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為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對相關事件進行片面地報道,歪曲事件的真正情況。而且會產生許多惡意制作的假新聞,這些假新聞會快速吸引很多人的關注,造成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為了消除假新聞帶來的不良影響,相關部門需要浪費大量的資源對假新聞的相關內容進行澄清和證明,極大地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雖然社會和媒體內部對記者的新聞報道行為都有比較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對報社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都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但是在實際新聞報道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一些新聞記者因為無法拒絕社會中的各種誘惑,為了各種利益突破自己的職業(yè)底線,不顧職業(yè)道德的約束通過激化事件矛盾、泄露當事人隱私等方式進行新聞報道工作。僅僅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受眾數量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完全沒有考慮不正規(guī)的新聞報道會對當事人造成巨大的危害和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所以報社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必須不忘初心,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對相關新聞事件進行真實準確地報道,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嚴格遵守職業(yè)道德和工作準則,充分認識到報紙新聞的重要作用。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新聞客觀準確、實事求是的本質屬性是不會改變的,報紙記者必須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發(fā)揮自己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雖然在新媒體時代很多報紙的新聞內容更加貼近群眾的生活,報道的風格也更加親近群眾,但是報紙作為黨和人民傳播工具的屬性沒有改變,所以報社記者必須堅定自身的政治立場,對于社會事件要有清醒和準確的政治認識,能夠準確認清和辨別社會事件背后的政治屬性,同時具有較高的政治敏感性。報社記者必須把黨和國家的利益作為最先考慮的內容,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在新聞報道過程中保持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對新聞事件進行認真深入地思考,正確把握新聞報道的方向和態(tài)度。新媒體背景下要求報社記者能夠熟練掌握各種新媒體技術,充分利用各種軟件對新聞報道的素材進行編輯和處理,在報社的新媒體媒介上及時更新新聞內容。新媒體的出現不是對傳統(tǒng)媒體的阻礙,而是使傳統(tǒng)媒體煥發(fā)全新活力的機會,報社記者通過熟練使用新媒體媒介實現傳統(tǒng)媒體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把真實、高效、準確的新聞內容展示給受眾,使報社具備更強的競爭實力,在新聞行業(yè)的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地位。所以報社記者在完善原有職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要不斷學習和更新新媒體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新聞報道理念,提升自己的新聞報道水平,使信息在新媒體時代傳播得更加迅速,種類更加多樣。因此報社記者要具備較高的新聞策劃能力以及較快的新聞獲取能力。新聞策劃能力主要是指在新聞事件出現之后,報社記者能夠快速對新聞事件進行分析,尋找出最適合的報道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報道,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報社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工作時,要積極收集新聞事件的背景資料和相關信息,對新聞事件能夠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便于報社記者在對該事件進行報道時選取正確的新聞切入點,將新聞事件全面深入地報道給受眾。同時報社記者要具備強大的鑒別能力,因為在信息時代信息的數量非常龐大,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產生大量的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尋找到有價值的信息為新聞報道工作服務是每一名報社記者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報社新聞報道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有效避免新聞的質量出現問題。
在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使用人數越來越多。在新媒體中人們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每個人都成為了信息的傳播者,都可以自由地在新媒體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直接催生了自媒體的出現。這些自媒體因為內容貼近受眾生活,品味迎合受眾的興趣,受到了大量的關注,一些自媒體的粉絲數量甚至達到上千萬,他們發(fā)布的信息經過普通用戶的轉發(fā)之后所形成的影響力非常巨大,在社會上可以造成廣泛的影響,這是一般傳統(tǒng)媒體無法具備的能力。在新聞傳播速度方面,因為許多普通用戶都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事件的報道,他們可以非常快速地將身邊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傳播到互聯(lián)網上,等專業(yè)的報社記者到達新聞事件的現場時,有關該事件的相關信息已經傳遍了網絡。有一部分記者為了片面追求新聞發(fā)布速度,忽略了對新聞質量的檢查,甚至會對網絡上傳播的假新聞進行報道,極大地影響了傳統(tǒng)媒體的權威性和真實性。
信息時代的到來大大提高了相關技術升級換代的速度,一項技術可能使用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這導致報社記者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和手段,才能跟上新媒體發(fā)展的速度,這就導致報社記者需要付出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從而給報社記者的身體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同時新聞報道相關工作量和工作壓力本來就很大,需要在短時間內對新聞事件進行采訪、
編輯、撰寫新聞稿等內容,新媒體時代帶來了多樣的信息傳播模式,使報社記者所需要進行的工作強度更大,給報社記者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雖然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但是必然會有大部分人并不具備新聞傳播的資質和能力,他們?yōu)榱俗非笮侣劙l(fā)布速度往往只會對新聞事件進行簡單加工甚至不加修飾就直接發(fā)布到新媒體上。這就導致報社記者雖然對同樣的新聞事件進行了深度的報道和專業(yè)的編輯,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因為發(fā)布時間較晚使自己的勞動成果失去了大部分的受眾,從而難以增加受眾對報紙的關注程度。
新聞記者要時刻關注社會上發(fā)生的各種動態(tài),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深入了解人民所思所想,能夠及時發(fā)現人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報社記者要堅定自身的客觀立場將新聞事件和社會焦點的真實一面展現給受眾,讓人民群眾能夠了解到事件的真實情況和發(fā)生原因,通過不斷地對群眾關注的事件進行深入準確的報道可以有效加強報紙在群眾中的權威性,吸引更多群眾的注意力。同時對于相關社會焦點事件深入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社會焦點問題的解決,有利于社會和諧。所以報社記者必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報社要加強對自身內部的監(jiān)管,對于一些存在的有償報道、虛假報道等現象要進行及時的處理,將相關人員清理出報社記者隊伍,不能因為這些人的不良行為影響到社會對于報社的信任程度。同時對記者給予充分的人力、物力支持,使記者在新媒體時代有充足的精力進行深入詳實的新聞報道。
報社記者應當深入到群眾的生活當中,及時了解到群眾關心的問題以及群眾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新聞報道的能量幫助群眾解決相關問題。在辦公室內閉門造車無法做出讓群眾喜歡的報紙,群眾喜歡看的是真正同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新聞內容,因此通過不斷地解決群眾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就可以使報紙在群眾中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越來越高,極大地提升報紙的競爭實力。
目前,媒體還處于發(fā)展和變革時期,報社記者要不忘初心,認清自己的定位,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去,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問題并且積極在新聞報道中使用新媒體技術,使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才能不斷提升報社的競爭實力。另外,報社也要加強對記者隊伍的監(jiān)管和支持,使記者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作用和價值,以此促進傳統(tǒng)媒體不斷變革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