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雯
【摘要】目的:分析降階梯思維在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預檢分診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96例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分診,研究組實施降階梯思維指導下的預檢分診,對比兩組患者預檢分診的綜合效果、患者的情緒狀況及患者家屬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分診準確率87.5%,急救成功率83.33%,綜合滿意率95.83%,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應的70.83%、68.75%及89.58%而研究組患者SAS評分34.54±3.21,SDS評分36.34±2.35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對應的57.68±2.35及58.64±2.78;預檢分診的綜合效果、患者的情緒狀況及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P<0.05)。結論:降階梯思維指導下的預檢分診可以相對高效的將患者準確分類,這能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充分挖掘急診科全體醫(yī)護人員的潛力,進一步提升醫(yī)護人員的救治能力,降低患者死亡風險,也會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克服醫(yī)患雙方的距離感,穩(wěn)定患者情緒,增加患者家屬對急診科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降階梯思維;急診創(chuàng)傷;預檢分診
【中圖分類號】R8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2-117-01
急診科是醫(yī)院內相對獨特的一個科室,它十分重要的一個工作便是完成對前來急診科就診的急危重癥患者的預檢分診。近年來,在預檢分診中逐步提出了降階梯思維,該思維模式的核心優(yōu)勢在于將患者的生命安全風險評估放在了首位,首先排除患者是否患有嚴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危重癥,而后再遵循疾病危險等級由高到低的順序排除其他疾病,而不再是單一的按照發(fā)病率等評估指標進行疾病的評估[1],本研究將降階梯思維應用于對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預檢分診工作之中,以分析該創(chuàng)新性的預檢分診思維模式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與患者同意,將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96例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研究組與對照組均有患者48例,研究組年齡14個月~12歲,平均為(5.35±1.33)歲,其中男患兒26例,女患兒22例;對照組年齡15個月~14歲,平均為(,6.02±1.45)歲,其中男患兒24例,女患兒24例;所有患者的上述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預檢分診:醫(yī)護人員在接診急診患者后先詢問患者病情,再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等基本狀況,然后安排患者做相關醫(yī)學檢查,最后將患者分診到相關科室[2]。
研究組患者應用降階梯思維指導下的預檢分診:
降階梯思維的核心就是在面臨前來就診的急診患者時能夠快速高效的識別患者病情的輕重急緩,能夠準別把握患者本次就診的主要矛盾,按照疾病危險程度由高到低的順序逐級鑒別患者此次可能患有的疾病,從而盡量做到不遺漏不誤診,節(jié)約患者分診時間,提高患者生存希望。根據(jù)掌握的信息,辨別患者當前最危險的因素,按照危險程度由高到低、進展速度由快到慢的順序,依次鑒別患者此次可能患有的疾病,要特別注意不能遺漏那些致命性的疾病,避免在對患者預檢分診時單一的遵循疾病的發(fā)病概率進行籠統(tǒng)的分診。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預檢分診綜合效果評判,具體評價標準包括患者的分診準確率、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1.3.2 患者的情緒狀況評價,具體采用抑郁及焦慮評分量表進行評價,情緒量表的評分越高患者的情緒表現(xiàn)越強烈,即患者越抑郁及越焦慮。
1.3.3 患者家屬滿意度,具體評價標準是由醫(yī)院制定相關的預檢分診滿意度調查評分表,滿分設置為一百分,滿意為評分≥80分,不滿意為評分≤60分,一般為介于上述兩個評分標準之間,綜合滿意率為滿意率+一般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結果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結果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選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示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預檢分診綜合效果
研究組患者的預檢分診綜合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況
研究組患者的情緒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情結果見表2.
2.3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家屬對本次預檢分診的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家屬的對本次預檢分診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結果見表3
3 討論
隨著醫(yī)療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qū),改革深入到醫(yī)院的各個方面,如何進一步提高醫(yī)療水平是擺在每一位醫(yī)務工作者面前棘手的難題[3]。急診科與其他醫(yī)療科室相比,有其獨特的特點,它是許多患者進入醫(yī)院所接觸到的第一個科室,急診科像是醫(yī)院的一面旗幟,急診科工作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醫(yī)院的整體水平;急診科每天面對人山人海的患者,并且很多患者常常是急危重癥,處理不當會貽誤患者的救治機會,耽誤患者的病情,給患者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因此,應該重視進一步提高急診科醫(yī)護人員的急救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梅,金蘭.急腹癥預檢分診正確性及急診護理探討[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6):185-186.
[2] 吳國慶,韋梅,徐何群,等.降階梯思維結合情景模擬訓練在急診搶救室新入職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11):2066-2068.
[3] 沈卉,賈亞平,王云.降階梯思維交班模式在急診晨間病情交接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35):2771-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