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分
401320重慶市巴南區(qū)人民醫(yī)院眼科,重慶
隨著各類電子設備的普及以及學習壓力的增加,青少年近視比例不斷增加,并呈現(xiàn)出逐年上漲趨勢,據(jù)相關報道國內(nèi)青少年近視率達到30%,在中學生群體中更有50%均患有近視。對于近視可采用眼鏡矯正與手術治療兩種方案干預,臨床中普遍以配鏡的方式矯正[1]。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角膜塑形鏡在臨床中也得到了較多的應用,其可利用高透氧鏡片,促進視力恢復,療效在臨床中已經(jīng)得到了驗證。為進一步探究角膜塑形鏡的應用價值,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青少年近視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角膜塑形鏡與普通框架眼鏡的矯治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2017年1-12月收治青少年近視患者1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93例(162只眼)和試驗組93例(164只眼)。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確診為近視,均未曾使用過角膜塑形鏡治療,均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高度近視遺傳史及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對照組男48例,女45例,年齡9~16歲,平均(11.84±1.27)歲。試驗組男49例,女44例,年齡9~16歲,平均(11.63±1.3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兩組患者在戴鏡前均需要充分散瞳,而后利用電腦以及綜合驗光儀驗光,待到瞳孔恢復后,再次驗光,確保檢測屈光度結果的精確性,并對其他指標進行記錄。對照組結合屈光度,佩戴普通框架眼鏡[2],戴鏡后視力可達1.0標準。試驗組結合屈光度、角膜偏心率、角膜中心曲率半徑,完成試戴鏡片設計,而后做好對鏡片位置的觀察工作,確保中心定位良好,移動度在1~2 mm,且染色弧區(qū)清晰,戴鏡后視力可達1.0標準。配鏡完成后,由專人對患者進行指導,教會如何佩戴角膜塑形鏡,并叮囑做好保養(yǎng)工作,另外要求遵守佩戴時間,夜間佩戴應該在8~10 h[3]。
表1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裸眼視力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裸眼視力對比(±s)
組別 眼數(shù) 1個月 3個月 6個月 12個月對照組 162 0.81±0.12 0.85±0.11 0.91±0.14 0.97±0.13試驗組 164 0.71±0.17 0.70±0.19 0.70±0.23 0.68±0.24 t 6.153 2 8.735 1 9.974 8 13.577 8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屈光度與角膜曲率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屈光度與角膜曲率對比(±s)
組別 眼數(shù) 屈光度 角膜曲率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162 4.38±1.14 5.11±1.09 42.81±1.14 43.61±0.82試驗組 164 4.42±1.52 0.26±0.13 42.86±1.02 40.20±0.38 t 0.269 7 57.255 1 0.420 2 48.747 2 P 0.787 6 0.000 0 0.674 6 0.000 0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戴鏡1、3、6、12個月的裸眼視力。②對比兩組干預1年前后屈光度以及角膜曲率[4]。③對比兩組戴鏡并發(fā)癥情況,包括眼睛異物感、重影、角膜上皮熒光素著色等。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資料均在Excel預處理基礎上采用SPSS 2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裸眼視力比較:試驗組干預后1、3、6、12個月裸眼視力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屈光度與角膜曲率比較:兩組干預前屈光度與角膜曲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干預后屈光度與角膜曲率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對照組戴鏡期間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試驗組戴鏡過程中出現(xiàn)多例眼部異物感,多于1周后自行緩解;11例出現(xiàn)重影,未做特殊處理,1周后消失;11例患者戴鏡7 d后出現(xiàn)角膜上皮熒光素著色,使用抗生素后消失。兩組均未出現(xiàn)角膜潰瘍、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角膜塑形鏡的設計、加工理念已經(jīng)較為成熟,可通過對角膜中央?yún)^(qū)施加一定壓力,促使角膜中間變得更為平坦,可起到改善屈光度,提高裸眼視力的效果。而就角膜塑形眼鏡的作用機理來看,首先是可通過機械壓迫促使角膜曲率逐漸由陡變平,其次還可促進角膜上皮的再次分配,有利于促使角膜上皮細胞的轉移,也可通過對角膜的壓縮,使厚度變薄。另外利用細胞的壓縮作用,可實現(xiàn)細胞間液的轉移,能夠促進周邊位置的細胞再生。利用夜間佩戴眼鏡,也可緩解上皮細胞的脫落,有助于增加周圍上皮的厚度。在長期佩戴的情況下,還可誘導上皮細胞代謝模式的變化,進而改變基質(zhì)的解剖結構。采用角膜塑形鏡矯正青少年近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通常需要戴鏡1年以上,才可促進視力的穩(wěn)定,一般需要佩戴2年可進行效果評價[5]。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該方案進行矯正視力的情況下,如果停止佩戴角膜塑形鏡,患者的視力就會出現(xiàn)倒退問題,療效具有暫時性的特點,但在控制近視度數(shù)發(fā)展上效果較好。本次研究中,試驗組在使用角膜塑形鏡后裸眼視力高于對照組,屈光度、角膜曲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表明角膜塑形鏡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青少年近視采用角膜塑形鏡進行矯正,能夠實現(xiàn)對近視進展的有效控制,且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