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加,慢性腎衰竭的發(fā)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逐年上升趨勢。該癥目前僅有腎臟移植和血液透析兩種治療方法,但由于腎臟移植手術費用高昂,腎源稀少且配型困難,該治療方法在臨床上難以進行推廣。血液透析是腎衰竭患者治療中最常用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臨床癥狀,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但長期血液透析同樣會導致患者身體虛弱,引發(fā)各類心理和生理上的并發(fā)癥,最終影響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1]。臨床研究證明[2],在行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的透析治療效果。為探究在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應用舒適護理模式的效果,作者選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至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138例慢性腎衰竭患者作為主要觀察對象,開展回顧性分析。具體方法和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至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138例慢性腎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jù)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9例。對照組中男38例、女31例;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46.1±9.0)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病程(2.4±1.1)年。觀察組中男37例、女32例;年齡26~74歲,平均年齡(45.8±9.5)歲;病程5個月~6年,平均病程(2.3±1.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者年齡>22歲,且在本院進行透析時間≥4個月;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 并發(fā)急性感染者;③存在交流或精神障礙,無法配合醫(yī)護人員操作者;④依從性較差者[2]。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模式,主要方法包括:①開展健康宣教,向患者發(fā)放慢性腎衰竭有關知識的宣傳手冊,住院期間持續(xù)開展健康教育和飲食指導。②保持病房和走廊內安靜、整潔以及通風良好,為患者營造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保證每日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③對于因疾病影響需要長期臥床休息的患者,應為其建立翻身卡,每隔2 h協(xié)助患者翻身1次,并每日開展適量的床上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出現(xiàn)壓瘡或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④實施病情和生命體征觀察,準確記錄患者24 h內的液體進出量,并給予補水補液治療,維持水電平衡;定期為患者測量血壓和體質量等指標。⑤指導患者每日攝入一定量的魚肉、雞蛋及牛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少食多餐;注意控制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感到體重變化,保持體質量增長≤5%,以降低血液透析治療各類并發(fā)癥的風險[3]。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定期清潔透析室,保持室內干凈整潔,通風良好,同時將濕度控制在30%~80%,溫度25℃左右。加強與患者間的溝通交流,在開始血液透析前介紹相關注意事項,安撫患者情緒。②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確保其掌握透析過程中各類不良反應的應急處理方法;提高穿刺水平,確保穿刺一次成功,減少患者痛苦;指導患者自行擺放舒適的體位;準備半流質事物,為透析過程中感到饑餓的患者及時補充營養(yǎng)[4]。③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參與醫(yī)院舉辦的病友交流活動,加強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療自信心的培養(yǎng),同時訓練其日常自我護理技巧[5,6]。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通過簡明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進行評價,包括健康、一般情感、社會功能及生活滿意度4個部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7]。
1.4.2 護理滿意度 滿意度通過醫(yī)院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該問卷共20項,每項5分,總分為100分,得分>85分表示患者十分滿意,得分70~85分表示患者基本滿意,得分<70分表示患者不滿意[8]。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對照組患者健康評分為(7.53±2.11)分,一般情感評分為(34.17±6.72)分,社會功能評分為(5.34±1.19)分,生活滿意度評分為(5.41±1.33)分;觀察組患者健康評分為(10.64±2.14)分,一般情感評分為(63.40±7.48)分,社會功能評分為(8.44±1.31)分,生活滿意度評分為(9.62±1.59)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健康評分、一般情感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及生活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十分滿意26例、基本滿意31例、不滿意12例,護理滿意度為82.6%(57/69);觀察組患者中十分滿意36例、基本滿意29例、不滿意4例,護理滿意度為94.2%(65/69)。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25,P=0.033<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本次研究嘗試對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應用舒適護理模式,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健康評分(10.64±2.14)分、一般情感評分(63.40±7.48)分、社會功能評分(8.44±1.31)分、生活滿意度評分(9.62±1.59)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3±2.11)、(34.17±6.72)、(5.34±1.19)、(5.41±1.33)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2%(65/6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6%(57/6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應用舒適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