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馳
摘 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促進了國內建筑施工領域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近年來,國內的裝配式建筑結構中的疊合板施工技術逐漸提升,尤其是疊合板構件的生產(chǎn)制造、疊合板的吊裝、就位以及校正等方面越發(fā)趨于成熟。信息技術與網(wǎng)絡技術的滲透同時提高了建筑領域整體上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效率。
關鍵詞:預制裝配式 建筑結構 疊合板構件 施工技術
本文主要介紹了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制作過程,并且詳細闡述了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整體吊裝步驟,旨在為我國裝配式建筑結構中的疊合板施工技術的提升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一、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制作
(一)深化圖紙設計
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對疊合板施工的首要要求就是深化圖紙設計,設計圖紙的進一步深化是為了施工過程及構件生產(chǎn)能夠得到有力保障。在圖紙深化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充分了解不同施工單位的具體需求,并結合實際情況作出最為合理的安排部署,以此提升施工設計的集合度,實現(xiàn)各施工單位之間的密切協(xié)作。
(二)構件生產(chǎn)制造
圖紙深化設計完成之后,即可開始疊合板構件的生產(chǎn)制造,但是在實施生產(chǎn)之前,相關技術人員還需要設計生產(chǎn)模具的組裝方案,同時保證生產(chǎn)模具組裝方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模具的處理主要在于側模的拼裝及其垂直度,此外還需要保證側模與組模的清理質量?;诖耍行Х乐箻嫾谏a(chǎn)制造的過程中出現(xiàn)拆模、脫模以及模板變形等不良現(xiàn)象。
(三)構件貯存堆放
通常情況下,用于貯存或堆放疊合板構件的場地需要幾乎完美的平整度以及堅實的質地。除此之外,倉庫的地面周圍應當設有排水渠,避免下雨天氣積存雨水,最終導致構件損毀。另一方面,存放構件的倉庫必須具備足夠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由于疊合板構件較適合采用平方疊合的貯存方式,因此寬度≤300毫米的構件必須采用通長墊木;≥500毫米的構件必須采用不通長的墊木,且存放時需要注意墊木的上下邊是否保持同一位置。
二、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吊裝
(一)熟悉流程以及裝前準備
眾所周知,想要切實保障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吊裝質量,首先要明確其工藝流程。具體如下:疊合板裝前準備—復核控制線—頂板支撐體系—疊合板吊裝—疊合板就位—疊合板校正—水管電線敷設預埋—鋼筋綁扎—鋼筋隱檢及驗收—混凝土澆筑。其中,疊合板的裝前準備工作異常重要,結合施工設計圖紙,檢查疊合板構件合理性與實用性,基于此確定構件位置,對疊合板吊裝順序同時進行編號,避免在后期吊裝施工時出現(xiàn)施工紕漏。
(二)支撐安裝以及吊裝校正
疊合板的吊裝、就位以及校正工作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樓間距排布以及樓板支撐體系兩個方面。除此之外,疊合板的吊裝需要牢記同時尋找四個受力點,保證疊合板在安裝時能夠始終保持受力均勻,基于此,采用模數(shù)化吊裝梁進行具體的吊裝施工。其次,疊合板在吊裝施工時,需要在作業(yè)層上方300毫米處略作停頓,基于此,幫助技術人員結合疊合板位置進行定位。最后就是疊合板的就位校正,疊合板的位置是否合理決定了后期竣工質量,因此疊合板的就位校正對于整體施工項目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三)敷設預埋以及鋼筋綁扎
結合疊合板施工技術的深化設計圖紙要求,工作人員施工過程中需要明確電線與水管的敷設及連接路線,基于此,有助于水管電線的預埋工作,同時也有利于后期的具體施工及疊合板的安裝。鋼筋綁扎需要明確兩點,分別是預制樓板的調整時機以及水管電線的敷設與預埋。樓板的調整關系到后期建筑竣工質量,而水管電線的預埋則直接影響竣工后居民的用水用電效率,因此技術人員必須認真對待以上兩點。
(四)混凝土澆筑及現(xiàn)澆結構
施工人員需要明確現(xiàn)澆結構之間的連接關系,例如疊合板與剪力墻之間的搭接節(jié)點、疊合板與連梁之間的搭接節(jié)點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下一步混凝土澆筑的施工質量,避免出現(xiàn)施工誤差?;炷恋臐仓仨毥⒃阡摻铍[檢合格以及疊合面清理完畢的基礎上,因此在實施混凝土澆筑之前,技術人員務必認真清理疊合板面,同時灑水浸潤?;炷翝仓^程中,為保證疊合板受力均勻,其澆筑方向必須由中間向兩側分散澆筑,且必須連續(xù)施工,保證能夠一次性完成。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闡述了裝配式建筑結構疊合板施工技術的基本概念,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介紹了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制作。其次,描述了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運輸過程及吊裝過程,其運輸主要分為制定方案、選擇車輛以及熟悉路線三大步驟,而吊裝過程可籠統(tǒng)的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也可細分為八個具體部分,技術人員在具體安裝時務必正確認識每個安裝步驟,避免出現(xiàn)安裝錯誤導致疊合板應用質量下降。
參考文獻
[1]張健,陶豐燁,蘇濤永.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建筑集成體系研究[J].建筑科學,2018,34(01):97—102,129.
[2]曾在平,胡志明,李斌.裝配式建筑在建筑結構課程的
“BIM工作室”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8(16):
54—55,58.
[3]葉浩文,王兵,田子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一體化建造關鍵技術研究與展望[J].施工技術,2018,47(06):66—69.
[4]梁晨,呂彥斌.試析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設計要點及其發(fā)展趨勢[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11):5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