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
摘 要:我國工程的現(xiàn)代化建設水平正在不斷發(fā)展,在公路工程建設活動中,及時導入新技術、新思想,能夠為高質量的交通建設提供更為開放的硬性支持。在現(xiàn)階段的公路工程建設活動中,針對瀝青路面的施工管理活動已經(jīng)成為質量控制工作的重點。本文針對瀝青路面施工工作展開論述,探討對瀝青路面實行施工技術與施工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公路工程 瀝青路面 施工技術 質量控制
一、公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籌備工作
建設單位應根據(jù)施工路段的施工需求做好施工籌備工作,根據(jù)不同的交通運輸條件確定不同的施工籌備計劃:對于承重要求較高、運輸距離較長、使用周期較長的相關路段,應結合現(xiàn)場車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合理調整路基鋪設方案。設計人員應結合施工材料、成本開支、施工要求等問題制定設計方案,選定施工質量較高、施工成本較低的施工計劃。
現(xiàn)場建設單位應根據(jù)建設要求選擇施工材料,要求采辦人員嚴格控制施工產品質量,對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礦料、瀝青等基礎建材,應杜絕其進入施工現(xiàn)場,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于存在土方開挖、路基鋪墊等要求的道路工程建設活動,應及時考察周圍環(huán)境,在不影響當?shù)厝罕娬Ia生活的情況下同時確定施工計劃。
為避免施工籌備環(huán)節(jié)造成污染問題,礦料應集中堆放、隔離堆放,在自然環(huán)境下開展施工活動,礦料儲備地點應進行硬化處理,并開挖小型排水槽,避免材料污染問題,對于細料、填料、礦粉等施工材料,為避免其在施工活動中變形,應對其進行覆蓋,防止物料受潮。
二、公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準備
(一)施工建設要求
建設單位應要求施工引導人員及時閱讀并熟悉施工圖紙、招標文件和施工合同等材料,根據(jù)施工要求確定后續(xù)的施工方向。對于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不合理問題,如施工預算不合理、工程建設方案不合理、材料儲備不足等問題,應及時與建設單位的管理人員進行聯(lián)系,并暫緩施工,在全面解決施工矛盾之后才能重新發(fā)起施工活動。為幫助施工人員明確掌握施工項目規(guī)模及施工建設要求,各個單位應建立完備的對接制度,努力實現(xiàn)施工問題的早發(fā)現(xiàn)、早解決。
(二)施工人員管理
瀝青路面施工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十分緊密,其一般以連續(xù)作業(yè)的方式展開,施工人員的配置上崗應采取雙班制度,并在瀝青攤鋪環(huán)節(jié)配置責任心強、技術較好的施工人員負責相關監(jiān)督工作。
(三)施工材料控制
建設單位必須保障瀝青鋪設材料科學的混凝土配合比,在工地試驗室提出配合方案之后,應嚴格按照其配合方案準備施工材料。對于無法確定瀝青配比的,應要求專業(yè)的實驗室或具有檢測資質的實驗機構進行實驗測試。在公路工程建設環(huán)節(jié),瀝青使用量巨大,鋪設面積極廣,建設單位應嚴格控制材料的進場順序與運輸位置,降低運輸開支。對于施工材料消耗較大的,應保障材料堆放場地的平整、寬大,并做好材料儲存及保護工作。建設單位要對現(xiàn)場的運輸?shù)缆愤M行處理,保障道路平整光潔,禁止非施工人員入場,保障運輸?shù)钠椒€(wěn)暢通。
(四)瀝青材料的選擇
道路工程所使用的瀝青標號一般為AH-90、AH-110兩種型號,瀝青進場之后實驗室人員應對瀝青的針入度、延展度及軟化點進行檢查,確保瀝青材料滿足當前的施工要求。在儲罐內進行運輸時,瀝青的儲存溫度不應低于130攝氏度,在對石油瀝青進行加熱時,為避免瀝青老化,加熱溫度不應高于170攝氏度。建設單位要做好瀝青的脫水處理工作,如果瀝青含水量過高,在加熱時會出現(xiàn)膨脹溢罐問題,甚至會造成火災。
(五)瀝青鋪設要求
在確定瀝青的出場溫度和現(xiàn)場溫度符合施工要求之后,便可開展施工活動。在鋪設作業(yè)時,建設單位應找準平基,并根據(jù)總鋪設距離、鋪設面積等因素確定鋪設速度,對承重要求較高的路段進行施工時,應對其進行壓實,確保大噸位設備在運輸時不會產生瀝青塌陷、推移等不良問題。
三、結語
為保障瀝青路面施工活動的精細化、科學化,施工建設單位應對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控制,確保物料進場科學有序,確保瀝青混合配比質量過硬。針對不同的施工建設路段,建設單位應選擇不同的建設方案,滿足當?shù)剡\輸活動的基本要求,保障運輸工作的高效展開。建設單位應建立完備的質量管理制度,對施工材料、施工過程進行嚴格控制,確保瀝青路面施工科學推進。
參考文獻
[1]李博興.試析公路工程的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措施[J].價值工程,2018,v.37;No.498(22):195—196.
[2]補文婧,王樂東.公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分析[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