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帥麗君 丁敬文
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ICU,湖南常德
腦梗死是中老年群體中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發(fā)病機制為腦部供血不足引起腦組織壞死或腦軟化,導致患者出現(xiàn)部分神經(jīng)功能障礙,進而引起肢體偏癱[1]。腦梗死后偏癱對患者生活能力、運動功能均會造成巨大影響,為此需要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同時在治療期間還需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2]。本次研究中具體探討對腦梗死偏癱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方法及效果,報告如下。
2018年1-11月收治腦梗死偏癱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8~77 歲,平均(61.5±2.4)歲。對照組男25 例,女15例;年齡46~76 歲,平均(60.9±2.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全國第4 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且存在不同程度肢體偏癱情況[3];②均有完整臨床資料,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功能障礙。②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
方法:兩組患者均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對癥治療。⑴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后,輔助進行各項檢查;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給予用藥指導;加強病情監(jiān)測及生活指導等。⑵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①早期心理護理干預:腦梗死偏癱患者常會因運動障礙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常嚴重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為此護理人員在入院時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體位護理:護理人員加強巡視力度,協(xié)助患者輪流采取患側、健側及仰臥位的功能體位,注意預防壓瘡,一般情況下每隔2 h 為患者變換1 次體位?;颊呷⊙雠P位時,于肩胛后方墊軟枕,將患側上肢向外固定在枕頭上,保持水平伸直;患者取健側臥位時,協(xié)助患者身體前傾90°,將患側上肢伸平放于枕頭上;取患側臥位時,協(xié)助患者患肩前伸,讓患側下肢稍后伸,微屈膝關節(jié),并于健側下肢墊軟枕,預防肩關節(jié)損傷出現(xiàn)。③早期運動功能鍛煉: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實施運動功能鍛煉,護理人員可以采取推拿、按摩等方法作用于患者肢體,讓肢體及關節(jié)得到被動運動,按摩手法需輕柔且緩慢,從患肢近端關節(jié)處逐步按摩至遠端關節(jié),每次時間在20 min 左右;康復中后續(xù)可以在推拿按摩的基礎上,鼓勵患者進行主動運動,床上翻身運動、坐起站立、下床行走等,運動量需循序漸進,具體以患者可耐受為主,避免過度運動引起不適及損傷肢體。④并發(fā)癥預防:定期更換患者體位,做好皮膚清潔,避免壓瘡產(chǎn)生;定期為患者翻身拍背,促進排痰,避免肺部炎癥;做好導尿護理,避免引發(fā)尿路感染。
觀察指標:①兩組均護理干預1 個月,護理前后均采用Fugl-Meyer 量表(FMA)評估患者肢體功能,包括上下肢兩部分,其中上肢為66 分,下肢為34 分,得分越高表明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佳。②采用滿意度問卷評價兩組護理滿意率,總分為100 分,分為非常滿意(90~100 分)、滿意(70~89 分)與不滿意(70 分以下)。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0.0 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評分對比(±s,分)
組別n上肢下肢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4041.15±4.6253.36±5.2720.14±3.2431.16±3.84對照組4041.03±4.5847.72±5.0320.27±3.1526.63±3.51 t 0.1174.8960.1825.507 P 0.9070.0000.8560.000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n)
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上下肢FMA 評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但觀察身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腦梗死偏癱嚴重威脅中老年群體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對于此類患者,除了實施有效的治療,還需予以長期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讓患者盡快恢復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4]。
在腦梗死偏癱護理中,早期康復護理是臨床中推廣的一種有效護理模式,強調在實施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指導。在具體護理干預中,借助肢體按摩可刺激患者各運動通路上的神經(jīng)元,以提高腦細胞殘存細胞的興奮性,促進健腦組織代償,讓新的神經(jīng)通路得以形成,改善臨床癥狀[5]。此外借助早期運動訓練,促進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得到改善,提高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患者上下肢FMA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幅度較對照組顯著,同時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總滿意率也顯著高于對照組,該結果充分表明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預后改善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給予對癥治療時,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加快患者肢體功能康復,提高患者滿意率,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